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理念研究
范文

    张维微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时代已蹁跹而至。高校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破解“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中存在的理念相对滞后、目标定位相对模糊、队伍素质能力欠缺、载体内容建设不精等难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优质“微”就业教育平台,提高就业指导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就业指导实效。

    [关键词]微就业;教育平台;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4.10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4-0-02

    0 ? ? 引 言

    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是最易于、最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微”就业教育平台。但是,各个平台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发挥的作用与目标相去甚远。因此直视当前“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提升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1 ? ? 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 理念相对滞后

    1.1.1 ? 滞后于时代发展与受众需求特点

    一是不知受众“消费”需求。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愈演愈烈,手机已然成为其信息接收、移动支付、娱乐和交往的主要工具。微支付、微阅读、微购等应用软件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一机在手,万事无忧”。可是,反观高校新媒体建设却未能因势利导,没有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满足其成长成才需要的“微”就业产品,导致学生对“微”就业教育平台关注度不高。二是不识媒介发展态势。目前,高校师生对“微”就业教育平台并不陌生,但是能够主动接受并使用的师生人数却不尽如人意,多数人仍囿于传统观念,缺乏主動适应科技发展的理念。

    1.1.2 ? 滞后于媒体技术发展与创新

    一是对新媒体技术掌握程度不高。目前,大数据的个体和“圈群”画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H5页面处理技术层出不穷,但高校囿于资金、设施等方面限制,对新技术的引用与技术发展实际脱节,有的高校甚至处于观望状态。二是“微”就业教育平台应用程度不高。微信、微博等软件出现,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平台,但由于教育管理者理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导致“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和运用程度依然不充分、不平衡。

    1.1.3 ? 滞后于教育发展与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混合发展已然是大势所趋。“微”就业教育平台出现,为高校由传统“面对面”教育向“键对键”教育转变提供了新机遇。但有的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只是摆设,未发挥应有作用,微平台内容单一、吸引力差。另外,“人本化”程度不高。学生的中心地位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部分高校“微”教育平台建设仍以建设者的主观臆断为主,在遵循教育规律,契合学生习惯与行为特点,满足学生现实需求方面仍然欠缺。

    1.2 ? 目标定位相对模糊

    1.2.1 ? 功能定位模糊,缺乏精准意识

    首先,功能定位不准。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作为高校德育在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是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混合化、智能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多数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能够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对平台功能进行定位,但也存在部分高校“微”就业平台功能简单,往往只是国家各类就业政策的“播放器”“刻录机”,就业信息的“广播站”,导致学生关注度不高。其次,精准化意识不强。做好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必须精准调研学生需求,提供精准就业帮扶,找准学生痛点,精准制定发力策略。部分高校的“微”就业教育平台由于人力、物力等限制,信息内容更新缓慢,未能及时跟进学生求职进程,提供有效的就业技巧指导。

    1.2.2 ? 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学校特色

    首先,缺乏创新意识。新媒体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只有及时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同时结合新媒体技术对产品予以适度包装,才能让就业指导产品吸引学生,提高就业指导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然而,部分高校的“微”就业教育平台运营理念滞后,内容索然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其次,缺乏精品意识。作为线上就业指导平台,“微”就业教育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有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部分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内容单一,形式老套,未能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及办学特色开设就业指导内容,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1.2.3 ? 沟通机制不畅,缺乏协同观念

    首先,师生互动不足。新媒体产品要秉持“用户思维”,从学生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美食”,但是部分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的运营出现管理者“指点江山”,而受众即学生冷眼旁观的尴尬现象。其次,沟通渠道不畅通。部分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者过分强调自己的话语地位,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造成供需角色错位,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学生没有途径反馈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3 ? 队伍素质能力欠缺

    1.3.1 ? 数量不足

    负责“微”就业指导的中青年教职员工专职较少,兼职较多。目前,一些高校没有根据学生总数和实际需求配备充足的就业工作人员,就业处人员配备略显不足,所以,“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主力以学生助理和学生骨干为主,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常态化的理论学习不足,这将极大制约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作用发挥。

    1.3.2 ? 质量不优

    受传统思维习惯影响以及媒体素养和运用能力的制约,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资深教师、学者,由于媒介驾驭能力较弱,难以深入走向“微”就业教育平台的前沿,而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年轻学者、干部和学生却存在理论功底不深厚的问题,导致理论素养和媒体运用能力脱节,造成“微”就业指导产品理论性和科学性不强。

    1.3.3 ? 承接不稳

    运营团队主要成员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性,多为“半路出家”,新媒体技术掌握不精;运营团队成员校内多,校外少。受体制、编制、制度等硬件条件的限制,高校对校外实践经验丰富人员的引进存在一定难度;运营团队任务多,待遇少,导致工作人员离岗或转岗,优良传统和好的经验无以为继。

    2 ? ? 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建设理念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既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高校德育的基本遵循。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也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了新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就业指导要做到润物无声,就要在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的同时,注重与“事、时、势”有机融合,不断增强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所谓“因事而化”,就是在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的基础上,遵循教育的规律,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澄清思想困惑,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高校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以及个体思想素质的差异,在面对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时,难免因缺乏全面的思考、理性的认识和辩证的分析,所以高校的就业教育要帮助学生解开思想疙瘩,扣好人生的关键“扣子”。

    所谓“因时而进”,指高校要把握时代脉搏,根据时代的差异、时期的不同和时机的差别,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微”就业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因时而进”的产物,应顺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符合“微文化”流行的时代背景,紧扣新媒介载体和智能终端设备快速崛起的有利契机,是高等教育与时代同步、与文化同向、与学生同行的必然抉择。

    所谓“因势而新”,指高校就业教育要准确认识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呈现的新态势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微”就业教育平台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就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微”就业教育形式各异,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主动性。“微”就业教育平台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运用功能强大、种类繁多的社交应用软件,以丰富、形象、直观的教育内容,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享受,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采用学术交流共享、理论与实践、时事评说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推送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现实需求。

    3 ? ? 结 语

    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指导工作愈加重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就业指导的新模式、新做法是时代的需要。高校应该依托新媒体优势,融合多方力量,打造优质“微”就业教育平台,紧贴学生需求,紧扣时代脉搏,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孟超,王刚.杜宁,等.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

    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3).

    [2]丛大利.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8).

    [3]俞劼.新媒体时代微信运用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5(9).

    [4]苏红,赵敏,刘红.慕课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专業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