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探究 |
范文 | 李盾 张恩 王利利
[摘 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当前的通信和计算机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作为研究主题,重点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问题。在具体论述中,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内涵进行一般性概述,指出其界定范围,然后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实际研究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前景探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083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0-0-02 0? ? ?引 言 现阶段,全球经济市场处于工业4.0时代,主要以技术为主导,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技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其特有的标志观察,电子现金系统的普泛化,已经成为一般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形式。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中已经日益成熟,应用前景广阔,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 1? ? ?区块链技术概述 1.1? ?内涵 从技术生成的角度分析,区块链通常被定义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信任、利用自身独有的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数据验证、信息传输交流的计算机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在记账模式中,以往在交易认证、信息管理环节均由第三方机构出示证书或证明进行记账,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及数据存储不安全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下,分布式记账系统采用分散式记录方式进行管理,所有用户都有保管原始记录、管理交易内容及更新记录的权力,记账具有安全高、成本低及透明性的特点,如图1所示。 1.2? ?界定 大多数研究者从共性的角度提炼了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关键词进行释义性解读,如“价值互联网”“价值传递”“计算机技术”“数据结构”“分布式数据库”等,这种以主要特征为限定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技术革命”本质的强调,也是对应用方向的精准定位与选择。就当前对区块链技术定义的实际限定而言,在不同的行业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但在总体上依然符合上述界定。 1.3? ?基本发展历程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之时起就获得了以互联网为客体的关联主体的接受与大范围推广。就全球的区块链技术基本发展历程看,虽然只有短短10年的时间,但在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实现了跨学科、跨专业、跨技术、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式推进。目前以“技术变革”与“产业革命”为主要特征跻身于各个国家,很多国家也因其虚拟货币的价值特性,正在研发国家数字货币,虽然有很多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但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进一步推动总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手段与主要技术工具。 2? ?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 2.1? ?交易流程方面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构建一套与现实交易相区别的虚拟交易流程,主要流程是“新交易创建—网络媒介传播—网络验证复核—通过—新建交易录入”。由此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重点在于“交易单的节点式创建制作”,在互联网中以数据的某种图像形式或概念形式进行交易,而交易的每个环节都使这个数据中心成为焦点,并实现进一步推进。總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共识算法”,通过形成一套完整的交易流程,构建一个有规则的新型技术性交易系统。 2.2? ?基础结构方面 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结构有六大部分,分别是对应形式要素与平台要素的数据层与网络层对应算法与传播的共识层与激励层以及对应规则与应用的合约层与应用层。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基础构架具有系统与控制特征,其中,每一个构成部分,都有独立的属性与特有的体系,可以概括为“大体系”与“小体系”的结构方案。运用该结构的目的是使数据信息始终处于“可辨别状态”,也就是说可以追溯,并由此赋予其价值,同时优化配置验证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主体参与性。这种“完美交易”被纳入了商业逻辑与共识算法,使虚拟世界成为一个“人人皆可交易”的简化模式,实现应用场景的无限化推广,就当前的基本结构看,进一步的“社会化”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主要特征方面 主要特征决定了一个事物的形态构造,也决定了该事物的功能特性。从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方面看,在技术“生成—发展—应用—推广”过程中,实质上已经完成了“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也突出了“开放性”“独立性”“可靠性”。事实上,整体上的技术支持已经将区块链技术从制度化的规则中解放出来,尤其是节点化的分布式“存储、验证、传输、交流”已经与计算机技术合流,从根本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创新应用模式”。 3? ? ?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3.1? ?从实现与中心化系统互补的角度展望 区块链技术的实现已经成为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既然无法将其彻底代替(除非取消互联网),那么当前的唯一选择就是将区块链技术与现实的中心化技术进行系统性互补,如中国的“支付宝”与“微信”这种潜在形式,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潜在表现”,而将它们与国家的整个中心化交易进行系统关联,可以在总体经济体系中快速实现系统性互补,并共同提高国家经济的交易率,进而带动经济发展。随着5G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线上支付行为的普遍化,对区块链技术的国家层面应用已经成为强化国家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整体上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景依然呈乐观态势,且国家级的应用发展必然可以使技术的巨大威力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为人类带来更多福利。 3.2? ?从安全与风险控制的发展角度展望 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呈现乐观趋势,但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工具应用,必然受“工具理性”的根本限定,对区块链技术未来的运用必然要面对技术性的风险问题。这种安全风险不仅是技术性的对抗问题,如日常所说的“黑客”与“白客”问题;实质上还涉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对等性问题,也就是说,“物质与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等价”,而这种等价量的计算截至目前还无法进行精准实践。虽然在整体上可以通过计算获得总量,但在数的定量分析层面,依然只能将其限定在无限数方面。因此,实际的等价运算还是一个难点,尤其在不断变动的经济要素构成中,经济实践主体的人的交易性质并非恒定量,还要寻找风险控制突破口。而在应用程序与系统的模式化运作方面,当前的技术基本已经满足单位需求。 4? ? ?结 语 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区块链技术展示了其作为金融有效工具的功能性作用与价值,结合当前金融市场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总体情况可知,创新的突破口大多集中于区块链技术的科学运用层面。因此,相关机构应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各大领域广泛应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此外,由于区块链的技术性风险是当前阻碍其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因此,相关机构需要针对其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推动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述存.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区域经济评论,2020(3):11-13. [2]陆歌皓,李析禹,谢丽红,等.区块链技术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5):140-143. [3]杨润辉.区块链技术在财务共享领域的应用[J].财会月刊,2020(9):35-40. [4]张富宝,李国,王滔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链[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0(4):161-166. [5]刘秋妍,张忠皓,李福昌,等.5G+区块链网络分片技术[J].移动通信,2020(4):41-44. [6]王辉,刘玉祥,曹顺湘,等.融入区块链技术的医疗数据存储机制[J].计算机科学,2020(4):285-286. [7]仇新红.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6):58-60. [8]叶琳,段梅,赵李洁.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7):128-130. [9]周猛,高峰.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现状与前景探析[J].浙江金融,2018(7):46-53. [10]倪礼,田志方.区块链技术的专利申请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20(7):23-24. [11]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481-494. [12]杨德昌,赵肖余,徐梓瀟,等.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13):4-11. [13]金武,洪武,李涛,等.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金融应用研究[J].海南金融,2017(1):26-30. [14]许涛.“区块链+”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价值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2):19-28. [15]周平,唐晓丹.区块链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7(3):18-21. [16]侯望达.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金融应用研究[J].辽宁经济,2019(6):42-43. [17]孙毅,范灵俊,洪学海.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与挑战[J].中国工程科学,2018(2):27-32. [18]尹冠乔.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7(2):299,301. [收稿日期]2020-09-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