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征象及病理特征探讨
范文

     邹红群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瘤患者,对其术前进行的CI及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例患者进行CT扫描,有8例患者进行MRI扫描,总结CI及MRI检查的表现结果。结果10例患者经检查后有9例患者表现为多房囊性或者囊实性,都是以囊性为主;其中有1例患者表现为单房囊性;所有患者中有9例患者是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長;其中有2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显示为液-液平。CT或者是MRI增强扫描囊壁以及间隔表现为轻度或重度强化。 结论 采用CI及MRI扫描对血管了淋巴瘤患者进行检查,发现血管淋巴管瘤中大部分表现为多房囊性或者囊实性,极少表现单房囊性,并且大部分都是沿着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

    [关键词] 血管淋巴管瘤;影像表现;病理特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emangiolymphangioma,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10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angiolymphoma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I and MRI examinations performed before surgery, of which 2 patients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and 8 patients underwent MRI scans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CI and MRI examinations. Results Of the 10 patients, 9 patients showed multi-atrial cystic or cystic solidity after examination, all of which were mainly cystic; 1 of them showed single-room cystic; 9 of all patients were It spreads along the interstitial space of the tissue; 2 of them showed fluid-liquid level after MRI examination. CT or MRI-enhanced scans of the capsule wall and space show mild or severe enhancement. Conclusion CI and MRI scans were used to examine patients with angiolymphoma. It wa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angiolymphangiomas were multilocular cystic or cystic, rarely single-chamber cystic, and most of them spread along the loose tissue space.

    [Key words] Angiolymphangioma; Imaging manifestations; Pathological features

    淋巴管瘤属于一种良性淋巴系统肿瘤样病变[1-2];该疾病有可能是先天发生也有可能因为后天淋巴管阻塞继发引起[3-4]。血管淋巴管流属于脉管系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5]。为进一步了解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现将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例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瘤患者,对其术前进行的CI及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例患者进行CT扫描,有8例患者进行MRI扫描,总结CI及MRI检查的表现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例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瘤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在2~67岁,平均年龄在(24.89±3.76)岁;有5例患者为男性,年龄在2~58岁,平均年龄在(24.53±4.74)岁;1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为左锁骨上窝;有1例患者发病位置在左中上颈深部;有2例患者发病位置在肠系膜,其中1例累及小肠系膜,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伴发热,另1例患者广泛累及左半结肠肠壁及肠系膜,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血便7个月;有2例患者在腹膜后,左侧右侧各1例,其中1例患者是在产前体检时被发现,另1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闷痛,病史1.5年;有1例患者位置在右腋窝及胸背部,该患者出生时便发现腋窝及胸背部出现肿块,局部皮肤出现清紫;有1例患者位置在脾脏,该患者主要是因胆囊炎超声检查时被发现;有2例患者位置在腹股沟区,左侧右侧各1例。其中发病位置在左锁骨上窝、左中上颈深部、腹股沟区的患者均属于偶然发现,疾病时间较长,患者局部皮肤均未出现异常情况。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学资料均详细完整,所选病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CT扫描机为GE128排,该CT机的层厚为5 mm,床速为7.5 mm/rot,采用的造影剂为碘必乐,以每公斤1.5 mL,注射速度为3.0 mL/s。

    该次检查所用的MRI为PHILIPS Achieva 1.5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该机器结合心电门控以及R波触发射频脉冲。采用的横断面T1W1、T2W2以及冠状面STIR序列扫描;其中TIW1:TR为400~600 ms、TE为15~30 ms;T2W1:TR為3 000~4 000 ms、TE为80~150 ms;STIR:TR为1 500~2 000 ms、TE为60~90 ms,矩阵256×256,层厚在4.0 L6.0 mm之间,层距在4.0~6.0 mm之间,对比剂Gd-DTPA,0.1 mmoL/kg,注射速度为2.0 mL/s。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情况进行总结后再对其特点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

    采取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病发位置为脾脏,检查结果显示脾脏前下部有大小约为48 mm×48 mm×49 mm类圆形低密度肿块,采取增强扫描后发现肿块呈边缘性和网格状轻度强化,延时5 min后的强化表现较为明显。另外1例患者的病发位置在右上腹膜后,主要表现为腹膜后腔静脉前以及右前方有大小约为35 mm×38 mm×79 mm的类椭圆形单房囊性占位,增强扫描后发现囊液无强化,囊壁较薄,显示不清楚。

    经过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沿着组织间隙蔓延生长,有1例腹膜后的患者表现为沿右侧的腹膜后间隙继续蔓延,上至十二指肠水平下缘,下可达盆腔;有1例患者病灶在腹股沟区的表现为沿局部皮下疏松组织间隙蔓延,部分蔓延到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膜之间,部分可以看见增粗的血管影,大隐静脉部分被包围在里面;有1例患者的发病位置在右腋窝及胸背部的表现为右腋窝及胸背部的病灶与右侧腋窝的动静脉有着密切联系,镜界表现不清楚单累及到患者斜方肌和背阔肌。8例检查患者中除了1例表现为单房囊性以外,其余7例患者表现为多房囊性或者是囊实性,其中以囊性为主囊壁以及间隔均较薄。其中有2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显示为液-液平。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大部分呈多房囊性或者是囊实性,外形呈现不规则或者是分叶状,边界大部分显示清楚,有部分病灶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病灶的范围在35 mm×38 mm×79 mm到180 mm×100 mm×100 mm,囊腔的大小表现不一,大小范围在1~35 mm之间,病灶内含有血管以及淋巴管的成分,囊腔内有淡黄色液体、乳糜液或者是暗红色血液。

    3? 讨论

    血管淋巴管瘤属于淋巴管瘤的同时合并血管瘤的一种疾病[6-7];有关该疾病的相关资料个案报道显示,因为淋巴管和血管的结构比例不一样因此采用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如果血管淋巴管瘤以淋巴管瘤为主则表现与淋巴管瘤相似,如果血管淋巴管瘤以血管瘤为主则表现与血管瘤相似[8-10]。血管淋巴瘤病的病程比较长,生长比较缓慢,没有出现周围侵犯或者是转移的恶性迹象,大部分患者无特殊症状,均属于偶然发现,有少部分患者因为受累部位出现症状,并无特异性[11-13]。血管淋巴瘤病影像学上表现具有特异性,不管是采用CT还是MRI均能清楚的显示病变特征。

    血管淋巴瘤大部分位于疏松的结缔组织间隙,本次研究病例患者中,除去血管淋巴瘤在脾脏患者表现为局灶性分叶性占位意外,其他患者均属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者,不同程度沿组织间隙生长,并出现跨区浸润性[14-15];该次结果显示,10例患者经检查后有9例患者表现为多房囊性或者囊实性,都是以囊性为主,房壁都比较薄;其中有1例患者表现为单房囊性;所有患者中有9例患者是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对脾脏站位患者采取CT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强化,延时5 min后可发现囊壁及间壁强化更为明显,该情况与病灶中血管成分以静脉为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强化程度要高于动脉期与献报道相符[17-20]。采取MRI检查,病灶囊性成分的T1W1主要以底或者稍低信号为主,其中有2例患者经过MRI检查后显示为液-液平。MRI检查的囊液信号的不同与囊液的成分有着密切关系,可判断病灶是以血管瘤为主或者是以淋巴血管瘤为主,是否出现感染或者出血情况。CT或者是MRI增强扫描囊壁以及间隔表现为轻度或重度强化。相关学者在研究血管淋巴管瘤影像特征中对2例患者采取CT扫描,11例患者进行MRI扫描,其中有11例患者表现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有11例患者表现为沿间隙蔓延生长,总结出血管淋巴瘤多呈多房囊性或者是囊实性,其中以囊性为主,并且血管淋巴瘤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淋巴管瘤中大部分表现为多房囊性或者囊实性,极少表现单房囊性,并且大部分都是沿着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两者结论一致,说明血管淋巴瘤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异性,具有多房囊性或者是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的特征。

    4? 结论

    综上所述,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具有特异性,采用CT及MRI检查均能清楚显示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病变等,能清楚描述病变情况以及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瘤体内的容物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路涛, 蒲红, 陈光文,等. 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征[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36(10):1456-1459.

    [2]? 石国英, 毛家荣, 徐红,等. 空肠血管淋巴管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21):3161-3163.

    [3]? 潘吕辰,刘晓超,何昕,等. 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血管淋巴管瘤并血栓形成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8):1271-1272.

    [4]? 邵丽华, 程雪, 陈万,等. 小肠系膜内血管淋巴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海南医学, 2017, 28(2):331-332.

    [5]? 万润济, 陈大龙, 张金坤. 大网膜巨大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一例[J]. 上海医学, 2017(12):764-765.

    [6]? 荆涛, 万泰虎, 左刚,等. 颈部、脾脏及全身多发骨血管淋巴管瘤病报道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9):1631-1633.

    [7]? 王秀平, 赵燕, 朱晓蔚,等. 胰头巨大血管淋巴管瘤影像表现一例[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 49(10):792-793.

    [8]? 李貞娟, 令狐恩强, 柴宁莉,等. 食管上段血管淋巴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7(2):94-96.

    [9]? 曹佳颖, 张晖, 王文平,等.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脾实质性肿瘤的比较研究[J]. 肿瘤影像学, 2015(1):30-34.

    [10]? 李国亮, 金勇, 田沁森,等.椎管内硬膜外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2):208-209.

    [11]? 唐颖, 王清峙, 赵然旭,等. D2-40和CD31在心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5, 22(1):27-29.

    [12]? 舒恩芬,夏水伟,叶勇军.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10):1935-1936.

    [13]? 贾雄,刘晓红.骨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分析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7(6):33-36.

    [14]? 彭志刚, 马志明.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影像学诊断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7, 44(2):221-225.

    [15]? 赵勤华, 吴文汇, 宫素岗,等.肺静脉闭塞病及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1):41-46.

    [16]? 赵庆玲, 梁长虎, 齐雪梅,等. 腹膜后血管瘤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3):472.

    [17]? 陈勇, 王爱军, 郑宝军,等. MRI在直肠癌肠壁外血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6, 37(10):1504-1506.

    [18]? 张帆, 崔立刚. 肌腱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J]. 肿瘤影像学, 2015(2):81-84.

    [19]? 刘少强, 邱兴庭, 卢绍辉,等.淋巴管瘤病X线、CT及MRI诊断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4):651.

    [20]? 郭春梅,熊颖,谢晓宇.Ms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诊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2):234-235,243.

    (收稿日期:2019-12-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