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色彩艺术在电影中运用的研究
范文

    姚瑶

    【摘 要】现代的电影艺术如果缺乏了色彩语言,必然会黯然失色。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在电影色彩艺术上一直具有杰出的掌控能力,成为了值得研究的对象。他的作品中色彩语言主要有铺垫基调、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功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本文将以其电影作品实例,详细分析这一场色彩盛宴。

    【关键词】艺术学;色彩学;电影;张艺谋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63-02

    一、色彩艺术与电影的关系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看到火红的太阳便觉得温暖,看到白色的婚纱就仿佛感受到纯洁的爱情,看到黑色就能联想到黑暗或觉得肃穆。

    张艺谋就是一个十分善于使用色彩的导演,虽然他的作品也曾饱受争议,但他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色彩一直能让观众印象深刻,也让影评人对其作品中色彩掌控赞誉有加。或许正是摄影师出身,他才能用镜头的视角去发掘和放大那些铺满色彩的美妙场景。张艺谋对色彩的执念,表现在那些明显比直白语言更加深刻美妙的色彩语言上,这些色彩肆意变换着、拼凑着,呈现出盛大的色彩盛宴。

    二、色彩语言在张艺谋作品中的主要功能

    (一)铺垫电影主题基调

    张艺谋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展现了大量被红灯笼笼罩的红色场景,嫁人、老爷点灯、怀孕,这一类的喜事都用红色来展现,而观众也不难看出红色中所饱含的欲望;而《红高粱》中更是大胆地使用了与原生活中事物不符的颜色来展现主题,原本奇异的场景竟然显得很自然和理所应当,主角“奶奶”脸上无论何时都是泛着红光的,十八里坡的天空也总是透着晒透了的那种红,还有大片高粱地的红色、房间里的红色。红色是喜悦,也是一种野性的爆发,生活中鞭炮是红色的、火山的爆发也是红色的,于是夸张的红色给人一种憋久了要冲破束缚的极限感,这样复杂的情感正好烘托出了电影爱恨交织的主题。当然,红色还是革命的代表色,是鲜血的颜色,结尾两人站在一片不知是鲜血染红还是太阳照红的场景中,一切画面都是超现实的存在,难怪影片中的父亲说自从见过那天的太阳,眼睛就落下了毛病,看什么都是红色。但观众却恰恰可以沉浸在这样的红色之中,感受电影的氛围,表达对影片中人物的最高礼赞。

    (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电影重要元素之一,为了塑造成功的形象,人物的造型也就更加重要,色彩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方法之一。张艺谋本人说对红色的偏爱来源于他对生长地陕北的特殊情结,但这样颜色的使用也并不是没有它自身的含义,红色是一种与人的本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色彩,也是纯度最高的色彩。张艺谋作品中身着红色服饰的主人公往往都是敢于与现实不平做斗争的先进女性形象。

    《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这个人物就运用的是较深的粉红和白色搭配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她自己本身就是需要被照顾的,是需要课堂、需要老师、需要陪伴的,但现实将她放入了一个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殊环境中,这个执着的魏老师选择了承担,并且谨记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这样的形象用深粉红色和白色来展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粉红本身代表着清纯和娇嫩,是少女的代表色,这个颜色的本性可以展现魏敏芝的真实年龄,一个花季少女应有的单纯天真因为这种粉红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魏敏芝所穿着的这种深色粉红则仿佛在告诉观众她所面临的成长的无奈,环境在要求这个孩子成长,也正是这样的逼迫之下,魏敏芝的倔强、成熟、责任感都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深粉色仿佛就是这样责任与纯真的结合体。

    (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色彩的叙事功能是色彩在电影作品中发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影片《英雄》最难叙述的部分在于叙事的视角和叙述者上,尤其在秦王推测的故事当中,视角和叙述者的分离难免会让观众难以转换和理解故事情节,产生混乱的感觉。而张艺谋运用了黑、红、蓝、白、绿五种简单的色彩将故事线分离开来,每一种色彩给观众留下的视觉印象和情感象征感受都与每一部分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对推动故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整部影片虽然故事线多且复杂,但却通过色彩的层次清晰地展现了整个故事,也为每一个视角和主人公奠定了情感基调。这就是色彩不可小视的叙事功能,用色彩讲故事,用色彩展现细节。

    三、色彩在张艺谋作品中的运用特点及价值

    (一)对特定色彩的偏爱——展现民族性

    在张艺谋的早期作品中,他很喜欢使用红色,而且是不偏不倚的正红色。《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他把四太太的洞房夜笼罩在了红色的海洋中,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光影、红色的服饰、红色的锤脚棒等,一切出现在画面中的物品均为红色。即使没有人物的出现,没有语言的表达,仅仅几个场景,几抹红色的色彩就能让观众感受到这是讲述着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民族性十分鲜明。张艺谋很喜欢把最基本的色彩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之中,让观众看到最朴实的中国乡间场景,这一点在《三枪拍案惊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乡间本是很少有鲜艳色彩的,土黄色的大地、灰色的楼房,到处都是木头、土,这些都是陕北地区的基本景象,而张艺谋在演员的服装色彩上大做文章,采用最鲜艳的红绿黄紫蓝等颜色衬底,配以各种民族风格浓厚的花样服装,在本不起眼的场景中一下让观众眼前一亮。即使不熟悉陕北地区大片黄土地的外国朋友,看到这些场景,也会因为人物服装上的特殊色彩搭配,了解到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华民族风情。

    有人说这一系列的“红色电影”不仅体现了民族性,也是对民族活力的一种唤醒。或是利用红色来发扬一种民族精神,或者利用红色来反思一种传统文化,这才是张艺谋导演展现民族性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完美的配色和光影结合——满足观众审美

    我们说色彩是一种静态的表述方法,静静地主观表达着色彩语言,那么光影就是一种动态的表达。色彩与光影的配合本身对于摄影来说就是两大必要元素。学习摄影出身的张艺谋自然不会忽略两个如此重要的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即使只有单一的红色也会与光影搭配得天衣无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地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

    《金陵十三钗》中,书娟第一次见到秦淮河的女人们的场景和结尾书娟幻想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面巨大的彩色玻璃是教堂的代表性元素,当这些色彩面对着阳光,只有良好的玻璃通透性和恰当的阳光角度,才能折射出与其完美搭配的光影。书娟透过子弹打穿的玻璃洞,看着有名的秦淮河女人摇曳生姿地走进教堂,洞口的玻璃泛着彩色的光,映在书娟单纯的脸庞上,也衬托着原本就身着鲜艳服饰的女人们。这个画面很唯美,艳丽色彩的光影既是在衬托她们表面的美艳,也是在反衬她们内心的善良与纯真。

    四、结语

    色彩对于张艺谋的电影而言是独特的语言、独特的工具,甚至是其影片的灵魂与生命所在。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看过张艺谋的电影即使记不住繁复的情节与人物,但一定能记住一个又一个场景,场景中或鲜艳或灰冷的色彩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盛宴”这一特点已经成为了张艺谋电影作品的独特卖点,也成为了很多其他电影导演学习的楷模、观众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邬双.张艺谋电影色彩意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鲁彦娟,周春霞.从色彩运用看张艺谋色彩美学观念变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6).

    [3]周明霞.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J].电影评介,2011(17).

    [4]崔茵.论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内涵[J].剧作家,2008(02).

    [5]闫丽.论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美[J].电影评介,2011(01).

    [6]柴冬冬.互文性视角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叙事[J].电影评介,2011(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