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城乡3—4岁幼儿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
范文

    周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343户由父辈带养孩子家庭的教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城乡父母在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无论在家庭教养观念还是家庭教养行为方面,农村父母都要落后于城镇父母。加大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支持、更新养育者的观念、加强对养育者养育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是改善农村地区父母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乡;家庭教养观念;家庭教养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25-02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家庭结构、养育者受教育程度等家庭教育中的静态变量往往通过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动态的家庭教养过程间接地作用于儿童。城乡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如父母学历、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主要关系,亲子游戏与亲子阅读关系到亲子互动的水平、亲子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湖南省凤凰地区343户由父母亲自带养孩子的家庭,抽样孩子的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城镇家庭156户,农村家庭187户。采用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83份,回收率89.6%。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城乡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学历、家庭结构状况

    1.城乡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农村的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地区。城镇地区50%以上的家庭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而农村地区80%以上的家庭经济收入为2万元以下。

    2.城乡父母学历比较。不管是父亲的学历还是母亲的学历水平,城镇都要高于农村。城镇高中及以上的学历占大多数,农村地区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占大多数。总的来说,父亲的学历水平要略高于母亲。

    3.城镇独生子女状况比较。城镇独生子女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地区,达到76%。农村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约各占一半。

    (二)城乡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看法

    城镇家庭上幼儿园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地区,城乡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的观念也存在差异。城镇家庭更注重孩子与同龄孩子的交流,其次是学知识;农村父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首要原因是学知识,21.9%的农村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必要上幼儿园。

    城镇与农村地区父母对子女入园观念的差异,可能与城乡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及农村与城镇的不同的教育观以及家庭结构有关。今天,中国农村地区早期教育可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未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只关注孩子的保育如吃穿住行方面;二是把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儿童成长、成人、成才的工具,忽视了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城镇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多,利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另外,由于城镇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孩子很少有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所以家长会更注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如与人交往)的方面。可见,城镇父母不仅看到了教育的工具性功能,也开始意识到儿童主体性的本质。

    (三)城乡家庭教养行为比较

    1.城乡亲子阅读状况比较。城镇父母平时陪孩子读书的时间要多于农村地区。可见,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父母每次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基本上在1小时之内,其中城镇父母陪孩子读书时间为半小时以上。

    城乡亲子阅读的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生活状态决定着家庭文化教育建设的投资规模,合理的文化设施、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子女成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城镇家庭有能力为孩子购买图书和玩具,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家庭所拥有的读物量有限,即使有,也大多是幼儿园发的教材。而农村贫困家庭没有儿童读物,就更别提陪孩子读书了。

    城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很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比较注重自身的教育,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增长自己的育儿知识。而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意识。一方面很多农村家长认为3—4岁孩子还不到受教育的年龄,而且认为受教育应该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是老师的责任,重养轻教。另一方面,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素养普遍偏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另外,城镇独生子女家庭远高于农村地区,所以对儿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高于农村,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也相对较多。

    2.亲子游戏。城镇家庭的游戏时间要多于农村家庭。但是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父母与孩子游戏的时间都较少,29%的城镇家庭和45%的农村家庭父母未与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将近半数的城镇和农村家庭父母与孩子进行游戏活动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

    这表明,目前城镇和农村家庭都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游戏的内在价值。中国城乡的家长普遍把读写算、语言表达和自我服务看作是在学前应得到发展与培养的最重要技能,而把与成人交往、与同伴交往、自我表达与评价看作是不重要的技能。亲子游戏可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发展,既有益于成人,也有益于儿童。

    四、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

    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贫困地区家庭,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无法为儿童配置某些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亲子互动的进行。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引起重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和投入,如在农村可以建立一些乡村图书馆,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可阅读的书籍。

    (二)更新养育者观念,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先导,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导致不同的教育实践,进而对家庭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家长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基本缺乏。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儿童的认知能力,忽视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些家长甚至漠视早期教育。因此,帮助农村父母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尤为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育儿讲座、农村广播、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宣传正确的理念,让家长意识到正确的理念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电视,因此,相关部门也可以将正确的育儿理念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传达给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相关教育部门和家长的不懈努力。

    (三)加强对家长教养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相关教育部门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意识到现有教育方式的缺陷(如体罚孩子的负面影响),学习正确的教养方式来提高亲子互动。布朗芬布伦纳指出:来自一个或多个成人的无条件的爱以及成人必须在家庭及之外的环境中鼓励儿童并共同参与活动,是儿童发展所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相关教育部门可组织家长举行定期的亲子活动,给家庭创造亲子互动的机会,只有亲身实践,家长才能真正获得正确的理念,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开展教育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育儿方面的问题以及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5

    [2]张莉.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Cheryl Wright,Marissa Diener & Susan C.Kay.School Readiness of Low-income Children at Risk for School Failure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Poverty,2000,6(2).

    [4]David H.Arnold & Greta L.Doctoroff.The Early Education of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hildren.Annual Review Psychology,2003,54.

    [5]王君.家庭文化教育探析[J].人口学刊,1995(4).

    [6]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54.

    [8]吴斐,孟立军,陈孝凯.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和中国民族教育对比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2):127-131.

    作者简介:

    周 平(1985-),女,长沙师范学院专任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