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述及思考
范文

    程果

    【摘 要】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文化的冲击、政治的影响等,都给它留下了痕迹。正是一种种思潮、一次次的论战,才成就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音乐思潮;中国现代音乐;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64-01

    一、二十世纪各种“思潮”的影响

    音乐的“现代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印象派为主。“现代主义”又可指整体序列音乐为主的音乐,这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概念。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民歌、戏曲、社火等统一了整个乐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造成中国“新音乐”的发展。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现代音兴起的标志是二十世纪初萧友梅创作的《新霓裳羽衣曲》(1923年)以及黄自创作的中国第一首交响曲《怀旧》(1929年)的问世。但1916年,萧友梅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名为《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这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学界第一篇博士论文。由此可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前,中国音乐学界已融入了新的血液,孕育着新的思潮了。

    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音乐,其发展与中国的时政紧密联系,这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新音乐”的发展,但又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它的成长。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翻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随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艺术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学东渐及一部分新式知识分子的影响下,“学习西乐思潮”迅速发展起来,“学堂乐歌”兴起。接着,救亡社会思潮、启蒙社会思潮等,又促成了“音乐启民思潮”。二十到四十年代,“国粹主义音乐思潮”、“救亡音乐思潮”、“音乐美育思潮”、“国乐改进思潮”等都表现出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碰撞与融合。五四以后,“学习西方思潮”更是发展、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

    这些思潮以燎原之势改变了中国音乐的格局:先是打破传统音乐独霸天下的局面,造成传统音乐、新音乐、西方音乐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又在“三分天下”的基础上,加入了流行音乐与二十世纪现代音乐。

    二、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发展进程

    (一)二十世纪初到1949年——萌芽阶段

    《新霓裳羽衣曲》与《怀旧》的问世,是中国乐界对现代化音乐的具体尝试,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音乐的先河。部分作曲家尝试将本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并加入了世界音乐思潮进行创作。

    (二)1949年至1979年——可持续发展阶段

    事实上,十八世纪开始,中国就开始学习西方的传统音乐理论,有了向西方音乐流派“靠拢”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家们开始学习勋伯格等二战前西方作曲家的现代作曲技法。

    (三)1979年至1984年——初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有两大思潮:西方新音乐文化影响下的“新潮音乐”派,以及由西方传入的各种流行音乐。这一阶段,西方还有各种引领潮流的新的音乐思潮涌入中国音乐界,在创作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很多音乐家开始打破传统作曲技法的束缚,大胆学习、应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

    (四)1985年至1989年——高峰阶段

    大量作曲家加入现代音乐创作的行列中,结合本民族音乐、文化特点,自创新技法,开辟新的创作道路、建立崭新的创作观念。新刊物《中国音乐学》,以及改版后的几个刊物,如《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等,都围绕现代音乐发表文章,一时之间各有观点,引起争论。

    (五)1989年至1999年——隐形发展阶段

    在评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各种观点中,不乏批判,音乐家们在使用、探索现代技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情感要素、可听性,以及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音乐发展接下来“回归”的趋势。

    三、总结与思考

    二十世纪,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家们一边探索、一边思考,甚至一再争论。尤其是对于新思潮的冲击,中国音乐学界在“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并进行了论战。问题的核心是“中西文化关系”,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论点、概念。

    笔者惊讶地发现,这与西方音乐发展的模式几乎一样。而我们纠结的问题,就如同嵇康写《声无哀乐论》议论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的问题一样。虽然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更多人开拓,但人的生长环境、知识体系、认知方式、喜好等均有不同,一颗充满想象的心,认为声音、音乐本身就有生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此,一位作曲家,更喜欢中国性格的音乐,那么多使用中国性格的音乐元素就好了;更喜欢西方音乐,多使用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就好。顺其自然,又有什么可对立的呢?

    二十一世纪,我们仍在探索新的音乐技法。同时,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被运用在创作中,使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具有明显“中国性格”的同时,又符合世界音乐发展的大潮流。而中国作曲家们创作的作品,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听众。这一切都离不开二十世纪音乐家们的学习与探索。一首作品的完成,需要经历漫长的打磨期,希望每位学者、作家、作曲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完成自己想象中的作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