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感觉统合训练 |
范文 | 【摘 要】近十年来,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广泛传播,成为干预特殊儿童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一位发育迟缓儿童为个案,在感觉统合理念指导下,制定以感觉统合训练为核心,融入语言治疗和行为疗法的训练方案,旨在改善个案认知、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个案在动作的运用与计划、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意识方面等均有进步。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发育迟缓;感统失调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13-02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于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道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关联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及处理的过程。眼、鼻、口、耳、皮肤等各个感觉通道作为人体的感受器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中枢神经传递至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中,然后这些特定的感觉区域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指示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各个感觉通道所传入的信息是单一且互不干扰的,但事实上人体对于同时传入却又类别相异的信息,进行了联合的完整反馈。这说明传入的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了整理和组织,大脑中可能存在某一机制对于各种感觉信息进行了比较、选择、联系、增强或者抑制,然后做出综合的判断,形成反馈指令,这种能力就是感觉统合的能力。由此可见,感觉统合能力作为一种较任何单一感觉能力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能力,影响着个体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研究表明,在特殊儿童中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较高,87.5%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而3-6岁的正常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为29.4%,正常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5.9%。解决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已有研究证实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苯丙酮尿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研究对象 欢欢(化名),女,四岁半,主要障碍为发育迟缓,存在明显的感觉统合失调。家庭条件优越,母亲生产时为高龄产妇,顺产,足月分娩,出生时体重偏重。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健康状况良好。个案一岁时因发高烧未及时送医,导致抽搐,影响脑部发育,造成发育迟缓。 二、感觉统合训练实施过程 本次的干预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评估:在训练之前完成评估工作,以评估的结果作为制定训练目标及训练方案的依据。2.实施训练:以一个半月为训练周期,其中每周训练一次,每次训练2个小时。在训练项目安排上,每单次训练中会依次增加1-2项新的训练项目,改进1-2项原有的训练项目,既保持训练总的时长不变,同时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递进性。训练中以前庭觉及本体觉的训练为主,兼有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3.训练后评估:在训练计划实施完成后,再次进行评估工作,检测训练成果并进行反馈。 经过近两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个案在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如下: (一)运动技能方面 各个项目的整体训练情况较好,配合度较高。在接球训练中,可以接到短距离,力量较轻的球,但是对于接高远球仍然有难度,对于球的方向变化不是特别敏感,这会是以后的训练重点。在抛球训练中,仍然只能抛出距离较短,高度较低的球,在对于抛球力量的掌握上需要加强训练。在跪爬步档认读卡片训练中,可以顺利爬过步档、跪立直走也基本没有问题。花式蹦跳训练中,最大的进步是撤销了训练人员助举,可以独立完成蹦跳活动。平衡木训练中,可以独立走过平衡木,但步调仍然紊乱,有左右摇晃的现象。 由上述各项训练项目的结果来看,个体的本体觉和前庭觉表现提高,在动作的使用和计划上有所进步。 (二)在语言沟通方面 在训练初期,个案只和母亲、个训老师等极少数已建立依恋关系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在进行初次评估时,个案与训练人员不仅没有眼神交流,甚至呼喊名字时,存在没有反应或者反应延迟的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训练,个案在语言沟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对话时开始有眼神接触,虽然可能是无功能性的眼神接触。2.会主动发起对话,可以理解部分反语与玩笑语。3.性格更加开朗活泼。4.在语言方面,发音更加清晰,韵母和声母的正确发音数量增多;可以说出简单的完整句,减少电报句的出现频率。同时词汇量增多,对话内容更加丰富。 三、讨论 (一)强化物的运用应当加以重视 由于训练对象的特殊性,选择适合儿童的强化物在训练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强化物使用得当,训练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强化物使用的频率和时机,避免让儿童将获得强化物作为训练目标,同时强化物过于频繁的使用容易造成儿童的惰性,助长了逃避训练的行为。所以树立正确的强化理念,把握强化的时机是关键。 在本次的训练中需要改正的一点是强化物的使用过于单一。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训练中,强化物仅仅局限于卡片和几种零食。毋庸置疑,长久的使用同一类物质强化,不仅强化效果会持续下降,而且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儿童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发展,延缓了心理成熟过程中的“断奶”进程。 (二)训练人员的语言应当清晰简明 在实际的训练活动中,训练人员首次引入新项目时最常用的介绍方法是口语,在发布指令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口语,在进行精神强化时最常用的也是口头表扬,所以训练人员的语言更应当迎合特殊儿童的需求,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句式简洁,为训练目标的快速达成而服务。从本次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以下两条规律:1.训练人员在发布指令时应当有意识的进行简化,同时在确保个案理解指令的基础上,给予更多反应和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辅以示范、手势等视觉通道加深个案对于指令的理解程度,以减少复杂且无意义的词汇对于个案获取有效信息的干扰;2.在进行语言的辅助时,则应尽量避免过多过杂的提示语,可以酌情要求个案进行复述或者语言反馈,以保证信息交换的通畅性。 (三)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应当及时调整 人机能的成熟、功能的完善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发展过程,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安排也应由符合儿童生理发展的水平,逐渐从单一领域的专项训练发展到多个领域的整合训练,逐步提高受训儿童各感觉通道之间信息交流和统整,以及感觉与动作间的协调与反馈。 (四)机构训练和家庭干预应当紧密结合 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婴幼儿最大依赖于父母亲,其生存环境主要是家庭系统。学龄前儿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与父母共度的,仅凭每周2-3小时的感统训练是难以取得成效的,父母参与训练并在家庭中实施训练是本次个案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首先,父母与儿童之间已建立信赖关系,父母的训练方式更易为儿童接受,训练效率更高。其次,父母参与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将学到的技能泛化到日常生活情景中,真正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常见的生活用品代替专业器具,既降低了儿童对于训练的抵触心理,拉长了训练时长,也让儿童和家长看到了训练的效果,增强了训练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石晓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12(4):5-8. [2]温俊红.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3]卢莉颖,梁旗,陈卫宏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3):125. [4]宗尽炎.改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情绪问题的个案报告[J].内江科技,2012(12). [5]邹佩.综合干预理念下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3,(1):117-121. 作者简介: 徐露羲(1995-),女,汉族,浙江乐清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