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范文

    【摘 要】“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电影史教学中,将传统理论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延长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电影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75-03

    随着“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各所高校在新形势下,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都在思索教学改革,重点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中,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出现了从灌输式到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的创新。在电影史教学中也尝试了诸如“以理性启蒙开启心智”[1]、“以‘历史活跃历史课堂”[2]、“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3]、“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教学[4]等方法。笔者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在2015年之前的电影史教学中也曾适时地借鉴了上述的各种教学方法,之后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试图改变这种史论类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电影史教学的现状

    电影史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影视鉴赏与批评的理论基础,也为他们今后的影视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中外电影史虽然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内容十分丰富,既涵盖了不同的思潮、流派和电影现象,又涉及了众多的导演和作品,是一门纵(具体国家、区域的电影发展)横(同一时间不同国家、区域的电影发展)交错的学科,具有覆盖面广和跨度大等特点,学习过程中存在课堂上听得懂,自己消化时理不清,考试时记不牢的现象。不少院校在建设影视艺术类专业时,是在“艺术热”潮流中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创办的,因此还有诸多令人担忧的现实条件,如图书、影像资料不充分,专业师资队伍不足,专业实验室设备陈旧且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实验室。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得当前的电影史教学明显呈现出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教师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讲授中外电影史时,重点是围绕着期末考试内容和考试大纲进行,仅梳理各个知识要点。学生的听课重点也自然放在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上,忽略了每个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背后的深刻内涵。为了调动戏文学生听电影史论课程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断进行教改,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大提问的比例,认为提问越多,学生的主体性就会越突出。但是,由于教师事前并没有对所提问的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布置,学生也没有在课下进行充分准备,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提的多是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和发挥的空间。这种做法,实质上还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就教学方法而言,仍然是传统教学,并没有改变那种传统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知识传播中的感知和体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电影史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如中国电影史,不论教师使用哪一本教材,其内容基本上依据近代中国革命划分,分为初创期电影、变革时期电影、抗战时期电影、解放战争时期电影、十七年电影、文革电影、新时期电影、新世纪电影等;而世界电影史基本上以国别进行区分,分为法国电影、德国电影、美国电影、英国电影、日本电影、意大利电影、伊朗电影等。在课堂上,由于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再加上戏文学生心理上对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抵触性,致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直接影响了电影史的教学效果。

    其次,电影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不论中国电影史还是世界电影史,对学生而言,其大部分内容都和今天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很多导演、作品都仅仅存留在记忆中和书本上,很多重大的理论思潮、电影现象也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电影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国电影发展轨迹,掌握重要导演、作品、思潮流派、文化现象、电影产业等问题,理解各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和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之间的深层联系,以期对今天电影的发展能有所借鉴和启发。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由于课时量少、内容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把重点放在了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很好地将理论、流派、作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乃至今天的社会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使电影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如学生在理解法国先锋派、德国表现主义、苏联蒙太奇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时,就成了死记硬背知识点,只会做试卷上的题目,而一旦将这些理论流派的观点用来分析当时的作品或今天的某些作品时,却发现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电影史“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

    “对分课堂”是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困境,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的新思路。[5]所谓“对分”,就是将课堂时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分,一次由教师支配讲授,一次由学生支配讨论。对分课堂把教学从时间上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称为PAD课堂。[6]电影史课程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整个教学过程发生了结构性的改革——讲授环节,教师不再穷尽知识点,只是把握基本框架和重难点;吸收环节,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对所讲内容进行内化吸收,独立完成作业;讨论环节,学生在内化吸收之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共同交流,以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互动。

    (一)教学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新的教学模式,在电影史的第一节课上,笔者就把中国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给了学生,以便学生作为预习参考,并且向学生解释“对分课堂”的关键环节。具体的教学设计要点如下。

    课堂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章节的重点内容,讲完之后布置适当作业和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完成读书笔记或作业。根据教师所讲的重要电影思潮、流派、导演、作品等内容进行复习,准备材料预备交流。根据具体的情况,在下次上课时利用15-45分钟时间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剩下的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作业或读书笔记给出学生相应的分数。

    作业要求:由于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因此电影史的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可以使用ppt,可以递交电子版文档,可以制成微视频或照片,也可以是读书笔记。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对理论性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他们在重难点问题上能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书笔记,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章节中的要点。

    讨论内容:学生可以按照“我了解了”“我学会了”“你知道吗”“我还想知道”等方式展开讨论。“我了解了”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学会了”能够让学生彼此讨论听课的收获,还能回顾重要的概念;“你知道吗”能够列出别的同学可能不懂的问题,有助于互相挑战和启发;“我还想知道”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共同的难题。这种讨论内容的设置,有助于学生间的智慧分享,既能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分组方式:学生以4-6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成员中,随机指定自己的组长和发言人。

    考核方式:该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各占50%。平时成绩中,考勤占10分,作业占40分,10次作业,每次满分计4分。期末成绩是闭卷考试,100分折合为50分。

    (二)学生的课堂表现

    在实施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参与意识明显提升,讨论积极性增强。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作业,并带着作业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不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总结环节也会针对一些问题延展开来继续讨论。如在讲完了中国电影史的早期电影公司的创作之后,其中一个小组提出了早期类型片的形成是不是得益于明星公司和天一公司的经营方针?另外一个小组的同学马上答道:古装片和武侠片的形成是综合原因造成的,作为一种电影文化现象,它并不是由两个公司的方针能决定的。第三组同学接着说到,古装片和武侠片是商业片的两大类型,但是明星公司制作的是社会片、家庭伦理剧,更多的是现实主义内涵而不是商业气息。早期电影公司的创作是中国电影史第二次课的内容,在讨论时大家主动参与、积极回答,并能结合教材后面的内容和网上的资源,对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延伸,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

    2.难能可贵的质疑精神,勇于探索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我国第三代导演创作之后,学生对“谢晋模式”在伦理情节剧中的普适性提出质疑:认为“谢晋模式”在之前导演那里也曾用过,如郑正秋、蔡楚生的影片中,也有明显的将政治和道德进行置换,“谢晋模式”之所以能够被命名,是他幸运还是有其他原因?实际上,关于“谢晋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争论,观点各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并不能完全解除这些质疑和困惑,但他们通过阅读大量图文资料和获取相关视频信息,已经说明他们开始对教材进行质疑式思考,他们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正在形成。

    3.作业态度认真,延展性、深层次问题逐渐增多。学生在阅读教材之后,能够写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的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还能将“我学会了”“你知道吗”“我还想知道”这些问题在读书笔记中列举出来。如学生在学习“美国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之后,提出的延展性问题是“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和《帝企鹅日记》类纪录片对‘自然和人的不同表达”;提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弗拉哈迪纪录片的‘搬演和‘表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不少学生能在作业中呈现出他们对问题的提出——自学——解决的过程。通过几次作业情况的比较,发现学生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有新意,思考的方式和程度也不断提高。

    三、“对分课堂”的教学反馈与反思

    在电影史教学完成之后,笔者收集了部分学生对“对分课堂”的感受,对学生的教学反馈进行了总结,并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效果反馈

    经历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对电影史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主要体现如下。

    1.学生一致认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基础史论课程,学生对电影史的知识要点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但关键是他们在看到影片或自己进行创作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对分课堂中的讨论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能帮助他们训练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讨论时,他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更广了。学生们认为,一个学期下来,大家都主动参与了讨论,那种之前上课不动脑筋、玩手机、爱睡觉的习惯也得到了改善。

    2.学生对作业的形式和要求认同度较高。有不少学生认为,课后多样化的作业,能够对他们起到督促作用,在翻阅教材和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有的学生说,对分课堂的作业虽然很多,而且耗时,常常需要花费2-3个小时才能完成,虽然累但感觉值得。有的同学认为,作业把期末考试的要点和压力分摊了。

    3.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有的学生认为,在讨论环节,有时会存在一些过大、过空、过难问题,他们即使搜集了不少资料,但在讨论之后还是得不出明确的结论。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在讨论时有不能充分发言、讨论效率低等问题。针对电影史的具体教学情况,学生也给出了建议,如建议教师在每次讨论时,合理分配讨论时间和讨论小组;在针对过大问题的讨论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定具体案例来缩小讨论范围等。

    (二)教学反思

    从上述反馈中,能够看出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应用的肯定,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给教师带来思路和启发,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1.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简化、清晰化知识点。“对分课堂”在实践中,一次课若以110分钟计算的话,将会有30—55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这就要求对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对课件重新修改,在知识点上力求简化、清晰化,既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章节内容有宏观把握,又要让学生明确课程的重难点。

    2.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的作业,不断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质量。在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教师要熟练地利用自媒体或新媒体技术,及时为学生提供关于他们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反馈要及时、有区分,能够促进并强化他们的学习。每次作业教师都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包括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

    3.深化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紧跟学术前沿。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也十分丰富,一旦他们认真地对待一件事情,将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想法、创意、假设和问题。加上影视业发展很快,教师的备课压力也很大,不仅要深挖教材内容,还要不断更新知识,更要关注学术前沿,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基本功扎实。学生在讨论之后,教师要回答仍然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教师课后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和网络资源。

    4.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对课堂教学都要精心设计。在对分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合理分配好每一次的讨论时间,还要考虑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指导学生完成组内问题的讨论,考虑如何营造和谐、安全、有效的课堂讨论氛围等,这些是否精心组织和安排,将会直接影响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得到不断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教师的实践与交流,在“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会得到更好解决。总的来看,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解和记忆现有的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学习,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满足当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智.以理性启蒙开启心智——综合性大学中外电影史教学方法初探[J].戏剧文学,2010,(10):59-61.

    [2]张华.以‘历史活跃历史课堂——对《中国电影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浅见[J].昌吉学院学报,2014,(2):97-100.

    [3]李玥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深化教学改革——以电影史教学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3,(2):140-142.

    [4]任占涛.电影史教学改革探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2,(2):77-78.

    [5][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9,6.

    作者简介:

    吴林博,文学博士,平顶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