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中国画与戏剧之审美特性
范文

    张莉君

    【摘 要】中国画与戏剧在某种层面上存在着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十分密切。通过适当分析中国画和戏剧之间的审美特性,发现两者之间的审美既具有差别也具有共性,主要表現在写意、传神和虚实结合等方面。本文将分析中国画与戏剧之间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中国画;戏剧;审美特性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85-01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部分,中国画和戏剧都体现出独有的审美特性,并且在中国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中国画和戏剧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不断萌芽并成长,从而成为了具有民族风采的代表。

    一、写意的审美特性

    (一)中国画的写意。写意的含义就是通过笔尖的勾勒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写意绘画主要是相对于工笔绘画、白描及年画等多种形式共同存在的。中国画的本质讲求写意,从传统中国画的角度上勾勒戏曲的空间和演剧空间,发现两者在写意上存在着一致性,从而体现出一种合一的可能性。从欣赏中国画的角度上分析,发现写意审美特性十分明显,结合明代徐渭与陈淳的泼墨画为例分析,能够感知到大写意的信号。由于两者在笔墨挥洒的时候更加冲动,使得创作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相差甚远,结合画面之上的题词,可以将作者的心绪情怀一览无遗。

    (二)戏剧的写意。中国戏剧同样重视写意,通过写意发现审美理想是它的主要特征。写意在戏剧表演中很容易被表演者所接受,这个过程被称为“摹情”。摹情的表演是通过最真实的感受将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分享给观众。戏剧理论家余秋雨先生表示:“写意就是一种最伟大的命题,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关键,在戏剧表演艺术中常常表现为对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突破,通过动作和布景的虚拟结合,打造出与实际生活形态相差甚远,但艺术的韵律可以随心畅游的天地,这不会是一个真实的幻境。”“写意”与“摹情”的艺术观能够让舞台获取到更大的自由空间。戏剧舞台虽然设置的场景事物并不多,还可能显得空空荡荡,但是观众们仿佛可以从中观赏到亭台楼阁与山水花草,结合着演员的精湛演技,使得人们体会出美感,并且在诗意中感受着变幻的激情,这也是写意在戏剧表演中的反映。

    写意属于中国画及中国戏剧特有的艺术观,为此伴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使得整个创作过程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且不再满足于对于事物的描摹,更加关注心灵感受的契合,发掘和传统哲学观点基本相同的艺术理念,通过相应的艺术观念引导,让中国戏剧在时空上可以超越表象,并且幻化出客观自然的境界,实现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的相互融合。

    二、传神的审美特性

    (一)中国画的传神。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历来讲求“以形传神”,这是中国艺术最为关键的审美特性之一。东晋的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特别是关注眼睛的绘制。很多时候为了画出神似的眼睛,可以在数年不画眼睛,反反复复进行思考。由此可见,传神就是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之一,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心灵世界的揭示。

    (二)戏剧的传神。传神在戏剧上注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并且作为一种共通且重要的美学原则加以使用。各个戏剧剧种,不管是从导演、剧本还是到表演、音乐等多个部分,都应该具备“以形传神”的精神。在戏剧表演中,为了达到传神的效果,都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放大观众的视觉形象,同样也是追求事物的内在本质,达到传神效果。结合舞台的呈现效果,中国戏剧并不关注模拟写实,而是虚拟化的表现,重视利用简洁的形式来传达出审美意象的内心神韵。

    三、虚实相生的审美特性

    (一)中国画的虚实相生。中国画的构图很重视空白的利用。空白被视为虚空,画作中的物象则是实景。通过这样虚实相生的构图,使得画作体现出神韵,并且展现出美好的景物特色。中国画家注重将低层物理性质的空间进行拓展,通过升华艺术空间来塑造出中国画的形式美,顺势表达出悠长玄远、缥缈不定的情蕴。

    (二)戏剧的虚实相生。戏剧贯穿了虚实相生的民族艺术观,通过在舞台上凸显人物与演员的表演,把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出演员的表演功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塑造出角色形象,这便是极尽简洁质朴之功。戏剧的舞台不需要丰富的道具,这样反而会显得多余,同时表演的词汇也多用以虚代实、以无代有等,使得戏剧表演的过程充分积淀了丰富的虚实相生表演手段,从而打造出固定的表演程式。

    四、结语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下的产物,中国画和戏剧都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民族性,同时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两者虽然在表面看来属于不同类别,但是从审美特性的角度上分析,中国画与戏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谢定超,何加健.中国画与戏剧之审美共性[J].四川戏剧,2012,(02):120-121.

    [2]刘媛.中国水墨与中国戏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49.

    [3]何华清.中国画与戏曲舞美之关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4):22.

    [4]陈美珍,尼珍.叶浅予舞蹈戏剧人物画创作研究[J].四川戏剧,2013,(10):89-9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