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藏在七宗罪下的人性困境 |
范文 | 【摘 要】电影《七宗罪》由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主演,是导演大卫·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惊悚悬疑片的经典代表。之所以说这是一部经典电影,是因为即使距离影片上映已经过去20年,影片中的很多场景依然值得观众回味,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依然值得观众深思,甚至影片的结局至今依然受到争议。 【关键词】《七宗罪》;悬疑;人生困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17-03 一、《七宗罪》情节介绍 一个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里被谋杀。他四肢被捆绑,被连续喂食12小时以上,最终内脏撑爆死亡。冰箱背后的墙上,用油脂写着“暴食”。律师古尔徳死在办公室里。他跪在血泊里,一磅肉被放在天平上,身边是用血写成的“贪婪”。维克多被囚禁在床上长达一年的时间,墙上写着“懒惰”。昏暗杂乱的红灯区,一个妓女被嫖客虐杀在房间里,死于“淫欲”。美丽的女人被割掉鼻子,因无法忍受自己的容貌受损而选择自杀,身旁显示“骄傲”。 制造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的始作俑者无名氏自称犯下“嫉妒”,在杀死米尔斯的妻子后,被“暴怒”的米尔斯击毙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暴雨连绵的七天,七种原罪,每一个案件的发生都给观众带来一次震撼。丝丝入扣的剧情,前后呼应的叙事结构,天衣无缝的犯罪手法。影片最后,已然没有人去关注无名氏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的案件,他完成了他的“七宗罪”,这些案件也因为无名氏的死注定成为一宗悬案。就像米尔斯说的,无名氏所做的一切会被淡忘,他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最终消失。 但这一系列直戳人性的事件,怎么能被忘記呢?这源于人们的冷漠和麻木,以及自私。导演在描述七宗罪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这些人性的困境贯穿其中,让观众深思,究竟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变得如此不堪。 二、经典片段分析 影片一开始,老警察威廉·沙摩塞就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他独居,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沙摩塞将自己封闭在一个自认为“干净”的环境下,躲避着他认为的“肮脏”。窗外是杂乱的环境——争吵声、汽车的鸣笛声、隔壁传来的电视机的声音、渐行渐远的警笛声,与房间内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在谋杀亲夫的案发现场,面对显而易见的案件结果,沙摩塞没有因为案件被侦破而感到轻松,反而有些沮丧,甚至还有怜悯,他担心这个案件对孩子的影响。这让他的同事有些抓狂,同时又暗自庆幸——沙摩塞还有一周就要退休,因为他总是问一些奇怪而又没人关心的问题。所以,观众从一开始就感受得到这座城市的冷漠,而且这种冷漠来自“为人民服务”的警察。紧接着,影片的另一主人公年轻帅气的警官米尔斯登场。他从外地调动至此,急于一展身手,展现自己的才能。此时的米尔斯不在乎沙摩塞要跟他聊什么,因为他只是一个还有七天就要退休的老警察,米尔斯只想尽快投入工作,施展自己的抱负。 “暴食”案和“贪婪”案发生后,沙摩塞拒绝接受这两宗案件。因为他预感这将只是一个开始,而他只想安稳地过完警察生涯的最后七天,然后退休离开。面对这个冷漠的世界,沙摩塞呈现出一种无奈而又疲惫的状态。尽管他对此痛心疾首,却无力改变,于是渐渐麻木。身为警察的他,面对街头的抢劫案,他也只是无奈地看了一眼,便对的士司机说:“远离这里就成。” 正如沙摩塞自己说的,在大城市生活,少管闲事是一门学问。这是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警察的感悟。这里处处隐藏着罪恶、肮脏以及潜规则,无论是久居在此的沙摩塞、红灯区的老板,还是刚搬来不久的翠西,都厌恶这座城市。影片用三个不同身份、居住时间长短不一的人物,来表现对这个冷漠城市的态度,同时,任何人都没有用什么实质性的行为去改变这样的环境。 沙摩塞一直想要逃离,却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红灯区老板无比讨厌这个地方,但也没有离开,因为“生活就是如此”。翠西恨这座城市,但爱人来到这里,她便也追随至此。所有不喜欢这里的人都以一种认命而不是改变的态度在这里生活着,于是,生活越来越糟。沙摩塞作为警察,他的态度代表着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人的态度,即这个城市就是这样,大家都如此生活,我无力改变。 在随后的剧情中,两个人改变了沙摩塞的这种态度。第一个就是年轻的警官米尔斯。米尔斯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急于想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他脾气暴躁,极易冲动,同时,他也嫉恶如仇,充满正义感。是他在酒吧里的一番话改变了态度消极的沙摩塞,让他决定留下来解决这些案件。而另一个改变沙摩塞的就是制造这一系列案件的凶手无名氏。他的行为更加极端和血腥。他用自己异常偏激的行为将现实挖出来,残忍而直接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有原罪,谁都不是无辜的。当暴怒的米尔斯枪决了无名氏,心灰意冷地坐在警车上时,沙摩塞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Around,I will be around.”这就是整个事件带给沙摩塞的影响。或许他一个人的力量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微不足道,但是他加入了改变的行列。 另一经典情节来自沙摩塞进入图书馆后。 在拒绝接受这个案件之后,沙摩塞依然来到图书馆,根据凶手的信仰和心路历程,潜心研究了大量关于“七宗罪”的经典书籍。当沙摩塞走进图书馆,与喧闹的街道不同,这里安静、整洁、与世无争。一盏一盏台灯亮起,犹如夜空里的繁星,画面非常漂亮。但与这个场景不协调的是守卫们的彻夜娱乐。与沉浸在“知识的海洋”相比,他们更愿意用扑克来打发时间,甚至自嘲自己“放屁也带着书香。” 伴随着《G弦上的咏叹调》的旋律,沙摩塞走在空旷的图书馆里,此时的他显得很孤独。此时穿插了米尔斯在家中的场景。彻夜未眠的米尔斯与沙摩塞不同,他试图通过案发现场的照片来找到一些线索,或者说是凶手的漏洞。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最终的结果,是米尔斯对着桌子上各种案发现场的照片唉声叹气、一筹莫展。而米尔斯的妻子翠茜则默默地在身后注视着他,眼神里透露出担忧。 场景又回到图书馆。沙摩塞将关于“七宗罪”的书籍一本本找出来,阅读、做笔记、分析。他把书单整理出来放到米尔斯的桌子上。与沙摩塞沉稳的性格不同,米尔斯做事风风火火,也比较浮躁。当他拿到沙摩塞的书单,并且尝试着去阅读《神曲》的时候,仅仅几分钟,便无法继续下去。一阵抓耳挠腮过后,米尔斯恶狠狠地把书摔到一边,并且将但丁一顿臭骂。但是可以看出来,米尔斯还是认同了沙摩塞的观点,认为凶手是以“七宗罪”的经典书籍作为依据进行他的训诫。 这是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弊端,人们不仅对周围的人冷漠,甚至对经过岁月沉淀下的人类文明同样冷漠。大家更愿意通过一些捷径达到最终目的,过程不重要,手段不重要,看重的只是结果。这一点在米尔斯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贪婪”案后,沙摩塞和米尔斯发现了关于维克多的线索,也就是“懒惰”案的受害人。在去往维克多家的路上,两人聊起了从警生涯中的开枪经历。米尔斯在聊到自己第一次拔枪时,说到了一个细节,即他完全记不起那个在他面前牺牲的同事的名字。第一次拔枪、第一次经历牺牲,还是一个职场“菜鸟”的米尔斯痛心地描述着他经历的那个场景多么惊心动魄和血腥,但他竟然记不起同事的名字,这就直白地表现出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每个人都关心着自己,每个人都会为经历的事情感慨,却忽略或者忘却身边的人。这样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 来到维克多家,这个被无名氏囚禁了整整一年的人竟然未被发现。房东只关心每月按时汇进自己账户的房费;邻居只要求隔壁房客不打扰到自己的生活就行。足可以看出,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互不来往。没有人关心你遭遇了什么,只要你不影响我的生活。这样的漠不关心导致维克多被囚禁一年、无名氏的“懒惰”案顺利完成。影片表现的是无名氏对维克多的惩罚,同时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懶惰”案后,米尔斯和沙摩塞在办公室继续分析案情,导致两人对无名氏态度的又一次分歧。沙摩塞认定这是一个心思缜密、极具自我约束力的人,而米尔斯则简单粗暴地认为这是一个心理变态的魔鬼。米尔斯无意间对无名氏的评价给了沙摩塞一个重要的思路。两人再次从凶手的心路历程出发,通过书单找到了无名氏的蛛丝马迹。沙摩塞通过自己在联邦调查局里的朋友找到了在图书馆借阅 “七宗罪”相关书籍的人,从而发现了无名氏。 两个执法人员,通过另一个在执法部门工作的人员,用一种违法的手段去寻找一个违法的人。那么究竟谁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似乎没有。无论是谁,似乎都做过一些“灰色”的事情。 最终,无名氏在一周之内完成了五个案件,沙摩塞经过一夜的思考决定留下来直到案件结束。影片中,周日终于迎来了难得的晴天,似乎一切走向正常,也似乎预示着这些案件最终能得到圆满解决。然而,接下来的却是更加令人窒息的罪恶。 无名氏自首,要求与米尔斯和沙摩塞一起指认最后两名受害者的藏尸地。于是全副武装的特警出动直升机,全程监控三人的车辆,一路抵达一个荒凉而又拥挤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高压线,押解车在夹缝中行驶。与其说是两个警察押解一个犯人,不如说被押解的是沙摩塞和米尔斯,因为戴着镣铐的无名氏依然掌握着主动权,只有他知道目的地,也只有他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身份的对调呈现给观众一段整部影片中最精彩的对话,即三人对这个世界的探讨——究竟什么是罪恶。 米尔斯:我认为你只是滥杀无辜。 无名氏:无辜?你在开玩笑?一个死胖子,肥得站不起来,你若在街上看到,会跟朋友一起嘲笑他,你若正在吃饭,他会令你无法下咽。我的第二个目标,那个律师,你们私底下一定在偷偷感激我。,他一生都在专注于挣昧心钱,他拼尽全力帮强奸和杀人犯逍遥法外。 米尔斯:杀人犯?那美女……杀人犯?像你? 无名氏:那美女……心如蛇蝎,却无法忍受外表丑陋。那个毒贩子,确切地说,一个搞同性恋的毒贩子。别忘了还有那个四处传染脏病的妓女。只有在这堕落的世界,你才会摆出一副正义的面孔说这些人是无辜的。但关键就在这,每一个街角,每一个家庭,都隐藏着致命的罪恶……我们却容忍了它的存在,因为见怪不怪,这……太不值得一提了。从早到晚,我们都在默默忍受。然而,以后不会了,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人们会开始思考、研究,并追随我的行为……直到永远。 这段话让米尔斯难以置信,却让沙摩塞陷入沉默和深思。从某种程度上说,沙摩塞同意无名氏的观点,只是无名氏用血腥的手段将这一切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沙摩塞只是默默忍受着。沙摩塞非常想要剖开无名氏的内心,去了解他思考的究竟是什么。所以,在车上,沙摩塞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而米尔斯不同,他只想尽快了结这件事,于是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去哪儿?”米尔斯无所谓无名氏是谁,他的目的是找到另外两个受害人,然后将无名氏送上法庭。他对着已是阶下囚的无名氏一阵讽刺和辱骂,而无名氏只是微微一笑,表现出他的儒雅、冷静、平和,如上帝一样俯瞰米尔斯,也俯瞰众生。 米尔斯这一系列的举动也让沙摩塞隐隐有些担忧。当米尔斯愤怒地赶走伪装成记者的无名氏时,沙摩塞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么冲动的家伙,真是让人印象深刻。”沙摩塞时这样的感受,无名氏又何尝没有呢?于是,当无名氏三言两语激怒米尔斯时,观众看得到他脸上的那种得意和轻蔑。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也知道他的杰作“七宗罪”终将成功。所以,当妻子的头颅被快递到沙漠里时,无论沙摩塞如何劝解,也无法改变米尔斯“暴怒”后枪决“嫉妒”的无名氏的结局。杀人诛心,或许按照法律,米尔斯未必会被判死刑,但哀莫大于心死,此时的米尔斯不过是行尸走肉,与死人再无分别。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米尔斯也难逃“七宗罪”。 三、结语 影片最后,沙摩塞说:“海明威说过‘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其奋斗,我同意后半句。”罪犯以《圣经》作为道德标准去杀人,警察成为一个系列杀人案的“帮凶”。这个世界或许并不美好,充斥着各种罪恶。人类或许并不完美,有自己走不出的困境。但这不能成为世人放弃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理由。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制造了六天的暴雨,也许是要借此洗涤观众的灵魂,在看清人性的困境后,还能怀揣希望去奋斗,努力改变这个世界,以迎接雨过天晴后的彩虹。 作者简介: 孙生杰(1990-),女,汉族,山东莒县人,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