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力主义摄影的表现形式研究 |
范文 | 王楠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手法,对物力主义摄影相继出现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与剖析,从器材发展、技术技巧以及视觉心理等不同角度,简要论证了20世纪初摄影介于科学信仰、机器美学和技术创新等诸多客观因素,而确立的创作原则,即直接、即时和瞬间。 【关键词】物力主义摄影;运动摄影;记时摄影;高速摄影;光效应摄影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80-02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摄影家们为了极力摆脱传统绘画对摄影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影像实验。他们借助新型的摄影器材,创作出对物体运动瞬间进行定格拍摄的连续影像和光怪陆离的光线效应影像,来表现运动的力量、速度的瞬间、光线的虚幻,从而表达出对能量,尤其是人为干预下的能量的极度推崇。这种摄影创作风格,被称为“物力主义摄影”。物力主义摄影的创作形式,大致分为四部分,即运动摄影、记时摄影、高速摄影和光效应摄影。 一、运动摄影 运动摄影,是物力主义摄影所诞生的第一种形式,也是对后世艺术领域影响最大的一种摄影手法。这种创作形式是利用定时曝光把人物或动物的快速动作拍摄成一组定格的、运动步骤明确的影像,使其呈现出一种连续的运动感和方向趋势。这是一种运动能量爆发的瞬间化、集中化、细节化展现。运动摄影起源于一个著名的运动影像实验。而这个实验的主角,就是被誉为“电影之父”的英国摄影家埃德沃德·麦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 1872年,麦布里奇收到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利兰·斯坦福(Amasa Leland Stanford)的邀请,用摄影的方式来解决一个看似简单的争论,即奔马的四条腿是否可以同时离地。1877年,麥布里奇把12台带有高速快门的双镜头照相机排成一列,对一名骑手骑马快速奔跑的瞬间进行拍摄,成功获取到一组高速运动物体运动步骤明确、细节清晰可见的影像组合——《运动中的马》系列。照片显示,马在全速奔跑的瞬间,四蹄是全部腾空的,结束了这个数世纪以来的议题。由于该系列摄影图片捕捉到了肉眼无法看清的瞬间运动画面,使得这组作品轰动一时。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虽然这组作品并非完美之作,但其所展现的对运动物体准确的定格和清晰的结像,足以令当时的摄影家们感到震撼和兴奋。 第一,对机械力量的敬畏。麦布里奇之所以可以拍摄出这一系列图片,先进的拍摄器材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在此之前,因为没有此类设备,所以从未有人能如此精确地观察物体快速移动的瞬间景象。 第二,拍摄过程中的机械属性使摄影形成了区别于传统绘画的独立性技术语言。在此之前,虽然有很多摄影家致力于将摄影脱离绘画,形成自己独立的创作原则,但始终不得其法。无论是“反绘画”的自然主义摄影,还是秉承“有差别调焦”的印象主义摄影,都将自己禁锢在艺术语言研究的范畴内,并没有对摄影独特的技术语言进行思考。而麦布里奇的作品虽然没有过多的画面语言表述,但这种利用相机的机械优势所拍摄的连动影像,恰恰符合了当时摄影家们苦苦追寻的,脱离绘画静态的创作与观看模式,即绘画从技术上无法解决的,而是摄影专属的“瞬间”拍摄原则。 二、记时摄影 法国摄影家艾迪尼-于勒·马雷(Etienne-Jules Marey)发明了记时摄影,即使用连续的曝光技巧,将一个运动中的物体分解成数个运动定格片段,在画面中排成叠加的影像阵列,且展现在同一张底片上。马雷的作品所展现的运动并非麦布里奇式的包含空间因素的此处到达彼处的一系列“移动”(locomotion),而是被摄物单纯的自身运动,没有表述空间的概念,只是研究被摄物自己的动作行为。马雷想通过这种方式暗喻人作为一种包含力量的机械体的具体而科学的运动规律。 就画面形式感而言,躯体的重叠是马雷作品的主要技术特征。利用这种手段,马雷使蕴含时间切片化的躯体连接成一个整体,试图呈现出时间作为运动载体的延续性。马雷的作品之于物力主义摄影发展的意义在于,用连续的时间切片替换了艺术画面通常所表述的空间概念,形成了空间化的时间。就画面的完整性而言,这种利用机械复制式的对时间概念的科学化解构,是基于传统的画面空间的隐没。也就是说,马雷的绝大多数作品是缺乏对传统的画面元素——背景的展现,这也是这种看似科学的摄影技术的劣势所在。 纵观马雷的记时摄影,虽然在形式上与麦布里奇有所差异,但归根到底,二人的创作理念和技术表现都源自主导那个时代的科学与理性精神。马雷的创作形式的影响力极其深远,除了摄影和电影外,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初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使他们的作品更多运用线条和肢体动作来呈现所要表达的主体活力。 三、高速摄影 1903年,闪光灯诞生,摄影的操作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改进。由此,物力主义摄影进入一个更加快速的拍摄阶段,这就是高速摄影。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电气工程师哈罗德·艾杰顿(Harold Edgerton)发明了一种持续时间短,但瞬间闪光强烈的闪光灯。他将这个闪光灯与声控装置连接,在无光照的黑暗中,利用牛奶滴落的声音触发闪光灯,同时按动快门,拍下了经典之作《牛奶滴落》(Milk Drop Coronet)。 在此之后,艾杰顿又制造出了一种与可精准控制的快门速度连接的频闪闪光灯。他利用这种频闪闪光灯进行高速连续闪光,以高速的快门记录物体的详细动态过程,并将其在一张画面上拍摄成若干个连续动作影像。具体操作就是,在相机慢门或“B”门曝光的情况下,以多个或多组闪光灯为光源,依次接力闪光,形成多米诺式的闪光过程。闪光灯单次闪光时间长短和闪光间隔均匀程度,决定了画面所呈现的运动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感和观赏效果。频闪闪光灯的闪光速率甚至可以采用毫秒计算,这决定了其对物体运动速率的定格远远超过了记时摄影。所以,这种高速连续曝光的摄影方式多用于表现体育、舞台、动物、动能等众多带有强烈运动感和爆发力的题材。 高速摄影彻底颠覆了麦布里奇和马雷作品中潜在的时空概念和复杂技术,利用这种机械装置,任何未经过特殊训练的普通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拍出具有瞬间性和爆发性的连动影像。虽然它被认为是记时摄影的高能版本,但依然引起了艺术家们的关注。这种超越当时视觉概念和动能认知的拍摄技术,让世人观看到能量在瞬间的汇聚与释放,使整个社会更加相信科技与工业发展会为世界带来的强劲生命力,也由此慢慢引导着艺术家转向了对工业时代下机器文明的无限崇拜之中。 四、光效应摄影 物力主义摄影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一切物体隐喻成机械体,从而进行其内部能量的展现,因此这一流派的多数摄影家都耗费大量的精力拍摄定格的运动物体,尽最大可能去挖掘物体在运动中所蕴含的机器力量。而一些摄影家似乎厌烦了这种重复和叠加的画面形式,希望能另辟蹊径,创作另类的作品。他们发现,光线通过代表机器文明的相机和镜头的调配技术,会产生神奇而多变的光影效果,光线也蕴含着可以随时释放的巨大能量。因此,光效应摄影应运而生。 初期的光效应摄影作品大多关注光线本体的变化。摄影家们痴迷于在机器干预下光线自身所展现出的无穷力量。因此,采用类似静态、叠加、融合、遮挡、变焦等各种形式的多重曝光技術,对光线本体进行解构、重组、并置等处理方式,使画面形式呈现出光线的叠加化、构成化等多种光影组合。 中期的光效应摄影的发展慢慢转向了对反光体的关注。大量的影像试验证明,光线经过强弱、方向、色彩、聚散的多方面转换,对不同外形、不同体积、静止的反光体同样会产生运动效果,以达到能量展现。这种演变是摄影家对光能深入理解和崇拜的结果。这一时期的光效应摄影作品以反光体题材为主,大量的类似玻璃、水、镜面等反光材质,被摄影家们通过调配光线形成抽象光影画面。他们试图证明光线自身能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可以改变物体的表象,而这种改变也影响了人们对物体的视觉感受,切实产生了利用能量改造世界的强大自信。 后期的光效应摄影风格则完全脱离了对光线的追逐,又回归到对运动体的拍摄中。与之前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意识到拍摄运动物体不一定要将其运动瞬间清晰定格,使其成为时间的切片,快速运动的物体在慢速快门拍摄下所产生的自然虚晃,也能通过变幻的光影效果展现运动感,产生迸发式的能量。而在组织画面的过程中,摄影家们也对拍摄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为了产生虚晃的画面效果,摄影家们发明了变焦式多重曝光技术、广角近摄技术、柔焦技术,这些技术配合摄影家对自然光线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呈现出一组组虚晃而动感的画面。这些虚晃的照片是对传统摄影复制客体模式的挑战,画面中所产生的眼花缭乱的动感气息,模糊影像造成的奇妙速度感,比清晰的运动定格影像更贴近于人对运动物体的直观感受,极大地提升了观者对运动的理解和其所产生的能量。 物力主义摄影作为一种早期的摄影美学观点和技术体系,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逐渐被摄影潮流所淘汰,沦为单纯的技术范畴。但其当时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对摄影家的创作动力的潜在干预,非常值得后世研究和探讨。因为物力主义摄影经历了人类文明撞击最为激荡的年代,处在这个新旧交替时代的摄影家们,其创作动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从物力主义开始,摄影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创作意识形态,即以忠实自然客体为前提,以机器文明崇拜为创作理念,以技术美学为观看理念。那些研究过程中的无意识拍摄和以延续绘画规范的审美动机,在这一时期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摄影家们自主性的思考和摄影语言的独立表达。 参考文献: [1]钟建明.摄影传播与视觉文化[J].艺术百家,2009,(S2):114-116. [2]李铭.麦布里奇、斯坦福和运动分解摄影记录技术的开发[J].现代电影技术,2008,(4):61-64. [3]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M].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伊安·杰夫里.摄影简史[M].晓征,筱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作者简介: 王 楠,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