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歌曲创作者与歌者共奏乐之韵 |
范文 | 【摘 要】一首好的声乐作品要想表现出感人至深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但需要歌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更需要通过歌者的二度创作把歌曲所要塑造的形象和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声乐作品《梅兰芳》是由曲作者吴小平先生、词作者刘鹏春先生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而创作的,是民族声乐作品融合京剧元素的又一成功之作。歌者张其萍把谱面的解读、谱面之外的解读、唱法的解读融为一体,再通过扎实娴熟的演唱技巧把梅兰芳的“柔美娇艳、心火刚烈、千种风情、劲竹气节”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歌曲创作;二度创作;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57-02 一部好的電视剧好的剧本是关键,一部好的声乐作品好的作词与作曲是关键,没有这些关键做前提,再优异的演员和歌者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无法表达出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作品。换句话说,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需要歌曲的选材、历史人文背景、歌词、曲调和唱法融为一体才能呈现,这些需要歌曲创作者和歌者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来完成。 一、歌曲创作者的力量 (一)歌曲创作者的构思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关键 一部声乐作品虽说需要通过歌者的声音为媒介来呈现,但并不是歌者可以随意地进行二度创作。歌者的二度创作是在歌曲创作者的构思之内锦上添花,须在歌曲创作者的想法之内,演唱风格和腔调必须吻合歌曲创作者的构思主题。因此,一部声乐作品严谨的构思是重要前提。作为歌曲创作者在创编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时,除要有明确而新颖的构思和对歌曲的选材、历史人文背景、歌词、曲调上深思熟虑外,还需考虑到要给歌者留有更大的二度创作空间,曲作者对歌者的唱腔和表演动作要有理性的思考,能很好地引导歌者把“声、情、字、味、表、养、象”与词作者、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向融为一体,呈现出声乐艺术的魅力。 “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刘鹏春先生潜心创作了歌词《梅兰芳》。可谓半是诗词半是歌,把人物形象描写刻画得活灵活现。”曲作家吴小平先生为这首歌词谱曲时定位为“戏歌”,加入京剧元素,既要有“戏的韵味”又要有“歌的表达”,这样既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气派的音乐,又把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由此看来,歌曲创作者的构思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关键。 (二)歌曲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是产生优秀声乐作品的保障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歌曲创作者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但为听众创造出了艺术的美,同时也是享受艺术的过程。如果歌曲创作者没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就不可能让一首歌很形象地呈现出来,这里指的形象可以指人的,可以指物的,也可以指无形中的有形。形象性不仅是艺术审美的核心,也是一首声乐作品的根本。歌曲形象的依据是歌词形象,歌词能刻画出人、物、景,也能表达出某种思想,某种精神。曲调把歌词的音乐性进行音乐化表达,是歌词的升华,词、曲的结合产生出了歌曲,继而成为“乐音”。如果词、曲作家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音乐素养、艺术审美能力是无法描绘出如诗如歌、生动形象的声乐作品的。 作曲家吴小平是这么评价刘鹏春先生创作的歌词《梅兰芳》的,他说:“将一代国际知名大师梅兰芳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与民族的铮铮傲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如:用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来形容梅兰芳旦行扮相的雍容。用“千种风情集于一身,柔美娇艳皆是心血劫”来表达梅兰芳所塑造的众多女性角色,与对艺术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曲作者吴小平先生为表达出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艺术造诣中的京剧韵味和民族气概,采用了多段体板腔体的音乐结构,并融合了京剧音乐的音调和梅派唱法的声腔音调特点。 二、歌者的魅力 生活中常听到别人评价说学唱歌很好啊,不用学习还可以娱乐,弦外之音是唱歌是件简单的事。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对声乐学习者的期望值很高,认为所有的声乐学习者都能呈现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歌曲都会唱。每当听到这些,相信很多声乐学习者都很无奈,想要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谈何容易啊!要有好的先天条件,要有名师指点,要有“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学习精神,还要不断地在舞台上锻炼领悟,要不老话怎么会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是啊!多不容易啊!唠叨之后想想别人对我们期望的不正是我们需要努力需要做的吗?想让自己的歌声富有魅力还真是不容易啊! 我认为,歌者的最大魅力在于把作词、作曲家所创作的纸面上的伟大的无声作品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让听觉启动灵魂抵达作品深处。可有时我们看到许多歌者在尽情地歌唱,却无法触及听者的灵魂;有时歌者开口的第一声就能震撼全场,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去;有时因歌者的一个呼吸做得不到位或与音乐伴奏配合不好,就可能导致整首歌的演唱不够完整,好端端的作品被表演得面目全非;有时也不是一遍一遍地练习就能把作品演唱得完美的,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要想让一部声乐作品演唱得情真意切、韵味十足、感人至深、富有生命力,不但需要演唱者经过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和标新立异的创新,还要具备丰富的人生体验,不断地提高文学修养、音乐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歌唱者在演唱之前还要做足功课,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曲调风格和歌词所蕴含的寓意,运用适合歌曲风格的演唱方法来表达出歌曲所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 歌者张其萍在演唱声乐作品《梅兰芳》时,认真解读题材,深入了解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形象及内在人格品质,仔细解读谱面,潜心揣摩研究唱法,让梅派唱腔中的声腔和民族唱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歌曲中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 三、歌曲创作者与歌者的通力合作 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没有优秀的歌者来演绎就无法让纸上的伟大作品富有生命力。一名优秀的歌唱家没有一首伟大的成功的声乐作品,就无法让自己美妙的歌喉得以发挥。一首伟大成功的声乐作品是歌曲创作者与歌者通力合作产生出来的。 声乐作品《梅兰芳》短短的几句歌词就把歌曲所要赞颂的人物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把梅兰芳的德与艺集于此词。歌词中不但巧妙地运用梅兰芳代表作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而且运用的词汇都极富有梅派的音调,如:“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千种风情、柔美娇艳”、“半是崇公道半是苏三”,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更是把梅兰芳所扮演的角色重现在听众的脑海。“男儿的心火刚烈”、“迢迢求索路”、“男儿的劲竹气节”、“飘飘须髯心的牵挂,柔美娇艳何妨古道别”刻画出了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专研精神和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梅也是雪,兰也是雪”、“梅也是铁,兰也是铁”更是歌颂出了梅兰芳内心男性的刚强气节和热爱民族的傲雪之骨。 都说“歌词是歌曲形象表达的基础,曲调是歌曲形象表达的升华”,声乐作品《梅兰芳》被定向为“戏歌”,在音乐结构、调性、节奏上更是别出心裁,大胆糅合了京剧艺术特点。在音乐结构上采用了京剧的板腔体结构,就好似歌词中富有梅派韵律,为塑造出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做好了框架结构。在曲调上更是运用了京剧音调与梅派唱腔特点,那一个个装饰音的巧妙运用正是梅派唱法中特有的“顿音、阻音、尾腔”神韵的依托。歌曲的伴奏不但让歌的词、曲、声富有时代的审美感,还不失“戲”的韵味,让“戏歌”表达得更加完整化。歌曲的前奏部分采用典型的京剧音乐特征音调的对答,瞬间将人带到与大师同台的场景。到了快板时,伴奏的快速紧张与旋律的慢节奏形成了京剧中典型的“紧拉慢唱”。 有了好的建筑图纸,就等着能工巧匠来最终完成巨作了。声乐作品也是一样,歌曲创造者完成作品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找优秀的歌者通力完成,把无声的旋律、音符变成有声的乐音。歌者张其萍在演唱《梅兰芳》这首“戏歌”时,把民族唱法和京剧梅派唱腔合二为一。在演唱前深刻了解一代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的形象,认真解读谱面内、谱面外的意韵,细心揣摩唱法、唱腔在歌曲中的运用,达到塑造歌曲形象的要求。“梅派唱腔的吐字讲究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顿音的力度要强一些,阻音实唱,为使音更加柔美,装饰音与主音的音距较大,共鸣比较靠前,音色圆润明亮,旋律飘逸精炼,节奏舒展平稳,繁腔简唱,口型不大,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尾音呈抛物线甩音。”如张其萍在演唱的第一句“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时借鉴了梅兰芳演唱《贵妃醉酒》时所运用的声腔特点,演唱“那”字时口型适中音流畅,唱“轮”字的装饰音时与主音音距适当拉长,唱“水”字的归韵时力度适中,归韵放慢。在表现人物坚定刚烈的性格时则运用了实阻音,如张其萍在演唱第二句“源自于男儿的心火刚烈”的“刚烈”二字。 有了歌者张其萍这样清丽、细腻、柔美的声音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地道的梅派唱腔,以情带声,与歌曲创作者通力合作,共同奏出了乐之韵。 参考文献: [1]齐飞飞.梅兰芬芳盛世华章—作曲家吴小平及其作品《梅兰芳》印象[J].剧影月报,2006(6). [2]庄永平.京剧唱腔欣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谢雅婷.寂寞的梅兰芳,寂寞的京剧—评现代芭蕾舞剧《梅兰芳[J].青年文学家,2010(01). [5]张其萍.声乐作品《梅兰芳》演唱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04). 作者简介: 李均凤(1984-),女,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职务:音乐教师,单位: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