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德法年鉴》与马克思 |
范文 | 刘晓丹 【摘 要】《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也为后来马克思一生的奋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马克思开始捍卫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并且随着马克思参与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他也最终达到了共产主义,开启了其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征程。 【关键词】德法年鉴;马克思;世界观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81-02 《德法年鉴》是马克思和卢格在巴黎合作创办的刊物,由于卢格在杂志正式出版前几周生病了,马克思实际上负责了杂志出版的主要工作。《德法年鉴》总共只出版了一期合刊就停刊了,存在时间非常短。但是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活动,特别是他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对于了解马克思整个思想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德法年鉴》 《德法年鉴》融合了《德意志年鉴》的理论批判和《莱茵报》中的政治思想,试图在与法国的知识分子联合的基础上,将“德国的头脑和法国的心脏”结合在一起。不过,它在1844年3月出版了唯一的一期合刊以后就没有再出版了。 《德法年鉴》的停刊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首先是编辑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弗吕贝尔、卢格和海尔维格都宣称自己是民主主义者,注重公众教育,而赫斯和巴枯宁则声称他们是共产主义者,主张无政府主义。对此,马克思在1843年9月给卢格的信中有所提及:“虽然对于‘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怀疑,但是对于‘往何处去这个问题很糊涂。姑且不谈普遍存在于各种改革家的观念中那种混乱状态,就是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也都不得不承认他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对于未来的行动和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其次,因为雜志的革命性太强,主张倾向于暴力,加之法国人并没有参与其中,它的影响力不够大,订阅户数也不够理想。除了巴黎的一家具有反动倾向的报纸《前进报》对《德法年鉴》进行过攻击和批判外,在法国几乎没有什么媒体和刊物提到《德法年鉴》。马克思他们想把《德法年鉴》销往德国,数百本杂志在运往普鲁士时又被查收,而马克思、卢格和海涅也被普鲁士政府下令通缉。这样,杂志的经济来源就非常不稳定。经济上的困难激化了卢格和马克思之间的矛盾。 二、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主要活动 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的编辑时,依然受到黑格尔理性世界观的影响。所以,当遇到现实的、直接的物质利益问题时,马克思的国家观就会与现实问题发生碰撞和摩擦。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在《莱茵报》被查封以后,马克思便来到了克罗茨纳赫。在这个小镇上,马克思开始了他对现实历史的研究。这为后来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理论创作及其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达克罗茨纳赫之后,马克思首先开始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后来,由于该部著作需要大量史料作支撑,马克思便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并做了记录,这就是《克罗茨纳赫笔记》。这本笔记有5册的内容,时间上从公元前600年到19世纪30年代,其内容涵盖了古典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同时代的一些学者的政治学和历史学作品,其中主要涉及卢梭、孟德斯鸠、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政治理论,法国、英国、波兰、瑞典和威尼斯的封建历史,以及英国、法国、美国的近代历史。马克思广泛阅读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历史,以及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3年的宪法,对于法国历史的研究,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通过对法国历史的研究,马克思看到了政治革命在推翻封建统治方面的进步意义,也看到了其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局限性。政治革命实现了个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解放,从而使人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所谓的平等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表面上的平等,在市民社会中的个体由于私有财产的不同,仍然处于不平等地位,并且这种不平等还被法律以“安全权”和“财产权”的名义加以强化。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近五十年的历史》的摘录中所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国民议会虽主张没收教会的财产,却又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不管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产关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财产的所有制才是社会历史结构的真正基础。” 特别是到了笔记第4册的后半部分,马克思写下了全部笔记中篇幅最长的评论:“在路易十八朝代,宪法是国王的恩赐(钦赐宪法),在路易·菲力浦时代,国王是宪法的恩赐(钦赐王权)。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主语变为谓语,谓语变为主语,被决定者代替决定者,这些变化总是促成一次新的革命,而不单是由革命者发动的。”在评论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运用黑格尔主谓语关系的术语来阐释自己的新发现。他的思想在从对历史政治问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提升,升华到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这使得马克思初步确定了他的政治思想,为他后来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进行批判,奠立了坚定的基础和前提。 当马克思和卢格决定将《德法年鉴》的创办地点定在巴黎之后,马克思便离开了克罗茨纳赫前往巴黎。七月革命之后的法国已成为了“新世界的入口,新欧洲的摇篮,也是塑造历史的实验室,那里有着永远新鲜的血液。”巴黎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843年10月,马克思到达巴黎之后,便与法国的社会主义者、工人运动的领袖以及正义者同盟的成员们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是一个兼顾联谊和政治性质的团体,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虽然马克思没有真正参加过正义者同盟,但他参加了同盟团体的会议,也得以参加工人的集会。此外,马克思到达巴黎后,居住在贫困者较为集中的日耳曼区。这里有大量的工人,也有流亡在巴黎的各国的革命者。这使得马克思可以经常深入到工人中去,走访工人的住处,并密切关注法国的工人运动,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和他们进行斗争的状况。在与工人阶级的接触中,他不断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也体会到了工人阶级将会继续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决心和毅力。他看到了工人身上的高尚品格。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他刻苦钻研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也认真研读了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研究使马克思意识到,历史不是由观念或是宇宙精神决定的,经济和社会关系才是在历史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通过对工人运动状况的调查,马克思了解到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不再只是进行经济斗争,要求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是开展了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要求消灭私有制,通过革命手段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由自在的阶级发展成自为的阶级,从建立工会等群众组织发展到建立革命的政治组织,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世界观 《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正是在创办《德法年鉴》这个阶段,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了“两个转变”,即马克思在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到了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了共产主义。 在早期阶段,马克思曾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名重要成员,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当时,他们非常重视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作用,有着思辨的唯理论,对待宗教和政治采取理智的态度。19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使得德国的发展与英法等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差距,而正是这一差距,使得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实际越来越不相符,矛盾日益激化。在受到施特劳斯言论的启发后,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倾向更加尖锐,他们试图使黑格尔学说更加适应当时的自由主义潮流,“把黑格尔认为在当时和将来已经停止了的观念的运动加以推广应用。” 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转变,首先得益于他在《莱茵报》时期的现实遭遇。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克思本想通过鲍威尔在波恩大学谋求教师的工作。但是,当时普鲁士政府实施比较反动的政策,鲍威尔的教师职位被解除了,从而也使得马克思的从教愿望破灭了。于是,马克思开始转向报刊这一阵地。在担任《莱茵报》编辑时,马克思面临着大量的需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看法的事件。马克思对这些事件的关注及其分析,促使他深入思考了物质利益同国家以及法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林木盗窃问题的辩论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国家观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因为,在黑格尔看来,国家应该超越不同等级的特殊利益,从而实现整体的普遍的理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马克思从大量的事实中认识到,国家并不是它所宣称的普遍民众的国家,也未能保护集体的利益,相反,林木所有者的私利才是国家立法的最高标准,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捍卫私人利益的工具。 正当马克思困惑于黑格尔哲学中“应当”和“是”、现实与理性之间的矛盾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为马克思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正如梅林在《马克思传》中所说的,黑格尔哲学已经证明其自身并不能解决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遇到的问题,而费尔巴哈的著作《關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的发表,使得黑格尔哲学遭到了致命打击,也失去了最后的避难所和支柱。马克思受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促使马克思的研究视角发生转变,开始更多关注人的问题。在《纲要》中,费尔巴哈提出,我们应该从有感觉的人和自然出发,来理解人和自然界、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莱茵报》时期的现实遭遇以及其所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使马克思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他认为,当时的主要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不能像“自由人”那样远离人民群众,只是在理论上进行批判,而是要在政治上直接进行斗争,批判现有的国家制度,要通过彻底改造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和政治关系,获得实际上的真正的解放。 这时的马克思已经渐渐摆脱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不再借助于自由主义的理性国家观来批判现实。但是,这个时候的马克思就其政治立场而言,还不能说是共产主义的。此时的马克思并没有参加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对共产主义也只是有一个抽象的了解。直到《德法年鉴》时期,通过对工人运动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马克思看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和历史使命,也认识到了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也正是在他完成世界观的这两个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开始捍卫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并最终达到了共产主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