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辩证发展中的西方近代音乐哲学 |
范文 | 陈立超 【摘 要】音乐哲学至今已在各音乐流派的思想影响和补充下有了很大发展。本文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主要音乐哲学流派进行简单梳理,以期能对音乐哲学有个大致了解。 【关键词】音乐哲学;音乐流派;自律论;他律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064-01 19世纪的音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音乐美学”一词也是在这个时期被广泛应用。他律论的哲学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得到发展。谈他律论音乐哲学,就要从黑格尔(G.W.F.Hegel)谈起。他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情感论音乐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悦耳的音响组合,还要有精神内涵。“缺乏一切艺术所必有的基本要素,即精神的内容及其表现,因而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① 然而,当情感论音乐思想达到鼎盛时,一种与之对立的音乐美学思想出现了。即汉斯立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美学思想是对黑格尔情感论直接、全面的否定。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指出:“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音乐以及音乐的艺术组合中。”②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汉斯立克鲜明的自律论立场。雷默将自律论美学思想称为绝对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的思想其实在汉斯立克之前就已经出现。汉斯立克指出:“假如美学不致全部成为幻觉的话,那么至少必须采用接近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至少要试图接触事物本身,在千变万化的印象后面探求事物不变的客观真实。”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觉察到,他的本意是想改变情感论或者所有他律性音乐美学论的弊端,但是提出了一个与其对立的观点,而忽视了任何的极端都会有弊端。 伽达默尔是在罗曼·茵伽尔登(Roman Ingarden)等人的现象学方法的影响下提出的现代哲学释义学。他在《真理与方法---哲学释义学的基本特征》一书中强调:“对艺术作品意义的把握和理解,必须建立在理解者与对象相互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视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意义有了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得以实现。 迈尔,美国著名的音乐美学理论家。他把音乐的意义划分为绝对意义(the absolute meaning)和参照意义(the referential meaning)。其绝对意义即自律论者和绝对表现主义者所强调的存在与音乐作品本身的意义,而参照意义则是指他律论者所认为的音乐的意义在于它之外的概念、行动、情感状态等。在迈尔看来,绝对意义和参照意义并不排斥,而是可以共存的(事实也正共存于一个音乐作品之中)。在他的《音乐中的情绪和意义》中对其作了具体分析。由于他对音乐绝对意义的探讨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加以强调,从而导致其观点以及随后的音乐哲学家重新对自律论进行关注,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雷默(Bennett Reimer)。 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虽然他在后期主张一种兼容性哲学,但他早期的音乐思想明显体现了一种自律性的特点。这从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1970年版和1989年版)中可以看出。在第一版中他指出:“音乐教育向来是,目前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是非音乐教育,说重一点是反音乐教育的。”④这表明了其基本立场,即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主要是由音乐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的。在第二版《音乐教育的哲学》中,雷默提出一种可以作为哲学基础的艺术观点,即迈尔的绝对表情论,他称之为绝对表现主义。在该书中,雷默也对音乐教育的非本体价值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音乐的性质和意义首先是作为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 功能论的代表人物保罗·哈克指出,音乐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在道德方面处于游移状态的力量,其功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保罗提出这一观点的前提,已经否定了雷默片面的音乐自律论的倾向。在他看来,面对音乐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教育不能只关注所谓的音乐本体的内容,而应发挥音乐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他所说的功能音乐教育并不是对审美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的绝对否定,而是建议将两者融合。同时他强调“必须深思审美教育中尚未认识到的潜在因素”⑤,并将音乐的情感视为音乐的内在,即要在审美教育中加以拓展。 哈克虽然强调音乐的功能性,但這种功能应是将音乐所有的、合理的潜在好处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说,哈克的功能论辩证发展了他律论观点。 音乐实践论是由雷默的学生大卫·艾略特提出的。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在于实践。他反对雷默的审美教育。刘沛先生在《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一文中指出,不少美国的学者认为艾略特的实践论实际上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倡导的“做中学”的翻版。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艾略特否定雷默的审美教育实际上也是否认审美教育会导致的主客体分离的弊端。 注释: ①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4. ②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49. ③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1. ④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中央音乐学院油印本,1982,121. ⑤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