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双重困境下的婚姻选择
范文

    费腾

    【摘 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和赛吉·德沃次夫导演的《图班嫁给我》,以不同的视角表达了对当下婚姻选择的反思。以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矛盾揭示出婚姻的选择之困。透过《图雅的婚事》《图班嫁给我》两部影片中对于婚姻选择的困境分析,揭示除人自身以外,自然、生存双重困境带给人的不同婚姻选择。

    【关键词】自然;生存;《图雅的婚事》《图班嫁给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103-02

    一、自然之困

    在《图雅的婚事》与《图班嫁给我》中,导演都不同程度地描绘了游牧生活的艰辛: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沙尘暴随时侵袭;日常饮用水只能依靠骆驼或者卡车运输等。这些内容也从正面表现出自然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即在自然面前,人终是渺小的。而在自然面前,婚姻又有什么不同。

    (一)恶劣自然环境之下的嫁夫

    在影片《图雅的婚事》中,图雅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与失去劳动力的丈夫时,她就不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名战士。她要为了全家与自然作斗争。可是,当图雅因为腰伤再也不能干重活时,找一个能养活她一家的人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嫁夫养夫”在一些地区并不少见。这种用自己的身体换生活的方式也是人在极端困境下的无奈选择。影片中,图雅放牧累到和衣而睡,每天往返30里地取水,反映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像图雅一样的牧民日常生活现状。极端自然环境之下又没有了劳动力,这种生活难以想象,同时也为后来图雅“嫁夫养夫”提供了外在推力。

    《图雅的婚事》最初目的是用一个真实的事件记录一种即将消失的情境。因此,影片将故事背景放置在一片即将被遗弃的荒芜草原上,同时“儒家的自我实现理想主要以男性价值为目标的。中国文化在封建时代是明显的男性文化。妇女依附于男子,服从于家庭,成为女性人文价值和人格理想的最高表现。”[1]虽然这种观点已经被社会所抛弃和批判,但是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它仍然存在着。图雅就处在这种矛盾之中。[2]片中,这种矛盾又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在这两种矛盾的作用下,图雅“嫁夫养夫”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恶劣自然条件之下的娶妻

    想要在草原上独立生活,就必须要有贤内助,方圆十里内就有图班符合阿沙的要求。与其说是阿沙选择老婆,倒不如说是他在选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起对抗草原恶劣生活的“同志”。由于沙漠化的影响,草原也不再似当年。沙尘暴、缺水、生活必需品的缺乏等,阻碍着阿沙梦想的实现。没有老婆,自己的理想生活就不可能实现。这时候,婚姻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出现在阿沙的眼前。只要班图嫁给他,他实现理想就有了后勤保障。生活在草原上,必须要有自己的蒙古包,妻子就是建成蒙古包的根基。有了家庭,阿沙就是一个可以生活在草原上的家庭个体。两个人的力量始终要大过一个人,娶了图班,阿沙的梦想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影片《图班嫁给我》中,没有露面的TULPAN(图班),其名字的中文意思是“郁金香”。在这片贫瘠的草原上,郁金香是不可能存活的。图班更像是一场美梦,阿沙渴望但抓不到,因为图班与这片草原格格不入。这也为影片最后图班的逃离埋下了伏笔。

    因此,这里我们讲自然对于草原人民婚姻选择的作用力。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爱情似乎远离离他们,如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如何生活下去,是他们更加关心的问题。在生存困境面前,个人情感需求也被现实需要所代替。

    二、生存之困

    抛开爱情因素,如何在一场婚姻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当代人最为关心的。对于婚姻有这样的解释:婚姻,泛指男女之间的结合、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户成亲,形成人际间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由于观念和文化的不同,结婚,通常以一种亲密或性的表现形式被承认,这种结合通常以婚礼的方式对外宣告正式成立。结婚的具体原因有很多,比如法律、社会、情感、经济、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婚姻双方家长互称“亲家”或“姻亲”。[3]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结合方式构成了当代社会的婚姻。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那么如何选择又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難题。

    (一)对于图雅来说,她的婚姻是为了活着

    当图雅躺在医院的床上,巴特尔的姐姐劝说其离婚时,怎样选择一个能接受巴特尔和他们的孩子的男人,成了图雅首先要考虑的。没有壮劳力的草原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巴特尔的姐姐无力承担照顾弟弟的重任。图雅与巴特尔在万般无奈下选择了离婚。离婚是为了图雅可以找到一个能照顾整个家庭的男人。

    在影片《图雅的婚事》中,在婚姻的选择上,图雅没有更多为自己考虑,而是重点考虑人——选一个能接受自己一大家的人,能满足所有人需要的人。影片中有三次提亲的描写。三次前来提亲的人在观众看来条件都是优越的,但是最后都是因为对方无法接受巴特尔而不了了之。在整个故事发展中,一直是图雅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在推着她往前走,直到故事的结束。

    时长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衷,有着自己的难处。对于巴特尔来讲,与图雅离婚是无奈的选择。为了生活,巴特尔选择打井,也正是因为这口井,巴特尔从图雅的丈夫变成了前夫。这口没有打成的井也就成了图雅嫁夫养夫的见证。

    影片中,除了一直活在台词中的泰格的妻子外,巴特尔的姐姐也是十分重要的角色。泰格的妻子为了远离草原枯燥而又贫穷的生活,一次又一次选择“跑”。这种行为我们不予评价。与此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巴特尔的姐姐。她年轻时没了丈夫,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6个孩子长大。生活很艰难,更何况是对于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女人呢。在生活的压力下,她还能为了图雅的将来劝说其离婚,并提出让巴特尔跟随她生活。巴特尔的姐姐身上有着少数民族女性与生俱来的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责任的担当。这种责任感或许是因为草原生活所形成的吧。

    对于影片的主角图雅,她嫁夫养夫的决定是自愿的吗?不知道。她内心也向往着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但是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愿。所以,她选择了再嫁,拖家带口再嫁。导演选择这一特定空间、特定事件下的女性对于婚姻的选择,也是带给观众反思:当你面对困境时,婚姻如何选择?生活本不易,婚姻又如何。

    (二)对于阿沙来说,婚姻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曾经的海军退伍回到草原,没有人知道阿沙内心的落差。一望无际的海此时变成了成群的羊群。阿沙说过,海军都会把梦想画在领子上,他的梦想是有自己的蒙古包,自己的羊群。不过首先他要有一位妻子。生活在姐姐家中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还有一个处处和他作对的姐夫。

    《图班嫁给我》这部影片中有两对夫妻,不约而同的,这两对夫妻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恩爱夫妻,他们会争吵,会闹矛盾,会因为一点小事歇斯底里。世上没有那么多令人潸然泪下的爱情故事,生活中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长谷川曾说过“男人因结婚而知女人之贤淑;女人因结婚而知男人之愚蠢。”的确如此,阿沙姐姐的婚姻中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是生活;图班父母的婚姻中除去柴米油盐、除去生活,更多的就是互相嫌弃又不得不在一起。前者随着时间的流逝免不了会变成后者。阿沙没有想那么长远,他现在只想娶图班。图班不这样想,她想要更好的生活,她想去都市,想远离草原。人总是向往更好的生活,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也不例外。

    图班用一个近乎荒唐的理由——阿沙耳朵太大,拒绝了阿沙的求爱,这个理由在所有人看来是荒唐的,但是对于阿沙来说,他认为图班说的没有错。阿沙渴望图班嫁给他,但是他忽略了作为时间主人公的图班,她不愿意像父辈一样生活在此。不断重复着一件事会让人感到厌烦,更何况是几代人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图班是新一代的草原人,渴望远走他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世界在变化,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会发生变化。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变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的事物又都在延续先辈的足迹,发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但是,我们站在阿沙的角度来思考,生活在草原,娶妻生子也并没有什么错。在姐姐的家庭中,阿沙是个外人,就算姐姐一再挽留劝说,阿沙始终不归属于这个家庭。在草原上,他也是个外人。没有家庭作为支撑,他无法生活下去。就像阿沙救的羊羔一樣,没有家庭他也会走向死亡。当他把梦想展示给他希望的另一半时,图班的沉默也代表了这段婚事的结束。梦想是阿沙一个人的梦想,他渴望的不是图班渴望的,也不是图班父母渴望的。婚姻的选择在一方面是趋利避害的,阿沙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最后,无论是图雅还是阿沙,他们的婚姻都是在自然和生存的双重困境之下选择的。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存条件都在促使着主人公对婚姻态度的改变。困境之下人自身的情感需求渺小不堪,如何活、如何更好地生活,是他们在婚姻选择时所要面对的。双重困境之下的婚姻选择既包含着无奈又隐含着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片的伦理传承[J].当代电影,2006.

    [2]刘进华.《图雅的婚事》解不开的“家庭伦理”结[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7(7).

    [3]魏春艳等.婚姻港湾[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