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本落语的文化魅力 |
范文 | 吴婷婷 【摘 要】落语是一种源于民间、口口相传的艺术。学界普遍认为落语是在佛教传入日本时僧侣为传教讲述教义而产生的。日本第一部笑话集《醒睡笑》是由一位擅长讲笑话的净土僧侣安乐庵策传编撰的,而落语渗透至民间则是在幕府的力量逐渐弱化,对落语师的管制逐渐放宽的过程中。近代社会以来,落语仍兴盛不衰。 【关键词】落语;幽默;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242-01 一、引言 马克吐温曾说过: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 “在旁人眼中的喜剧,或许是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悲剧”,为压抑的昭和年代带来欢乐、主演喜剧《日本无责任时代》的植木等说道,这与马克吐温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落语作为一种日本传统的语言艺术,一种幽默艺术,也是如此,它展现世间百态,为普通百姓带来欢笑,并从江户初期传承至今。 二、落语概述 落语,平假名写作らくご,其中“落”是指诙谐有趣的收场。“落语”来源于“落とし噺”这个称呼,落语有时也被称作噺。 落语是一种源于民间、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学者普遍认为落语是在佛教传入日本时僧侣为传教讲述教义而产生的。日本第一部笑话集是由一位擅长讲笑话的净土僧侣安乐庵策传编撰的《醒睡笑》。 落语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枕、本题、下げ。“枕”是表演开始时落语家说的一些与正题无关的琐事、小故事,可使观众们自然进入落语世界。“本题”即正题,是落语故事的主要部分。“下げ”,即“落ち”,是指用俏皮话、谐音或意味深长的话做结尾,这是整段落语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落语经典段落——品川殉情 品川的女郎阿染没有钱,且不得在店里好待,阿染便欲寻人一同去死。阿染用甜言蜜语诱骗隔壁书店呆头呆脑的金藏同她殉情。金藏便高高兴兴地前往,但他既忘了和大哥告别,又怕用刀刺起来太痛,推诿之间,阿染决定和金藏去跳河,而至河边金藏又因怕水犹豫不决,阿染便径自将金藏推到水里,自己正要跳河时,店里的伙计寻过来告知阿染“你有钱了”。于是阿染不再寻死,也不管金藏死活,高兴地回店去了。金藏则因水浅未丧生,狼狈地跑去跟大哥哭诉。 大哥得知原委后,想办法报复阿染:他们假装金藏已死,让金藏去寻阿染,让阿染错以为所见的金藏是鬼。在大哥的威胁下,阿染剃了头发,此时金藏便跳出来责骂她:“既然都没客人,还不如出家了吧!” 四、落语之妙 落语是一种语言艺术。 坐垫一张,折扇一把、手帕一块,落语家便可仅仅依靠他们神奇的话术在偌大的会场内牢牢抓住上千观众的心。 落语的舞台上通常不会具体安排当天应该表演哪些段子。后台放有一本“段子账”,上面记载当天已表演过的段子,表演者就根据这张列表,上台后先观察观众席的气氛,再自主选择表演节目。 日本著名落语家林家太平认为,表演时应“考虑到5秒前与5秒后的情况”。说话时想想5秒前说过的内容,看看观众现在的反应,决定5秒后自己如何表演。若观众反应比较快,就继续把故事推向高潮;若观众一时无法反应过来,就仔细地做一些说明。落语家根据观众的反应来灵活调整自己段子的长短,所以说落语的确是一门需要精确把握时机的演说艺术。 落语是大师们的傲骨。 落语按照出现的时代背景不同可划分为古典落语和新出落语。古典落语较为经典,其表现手法丰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拥有了独特的风情,质量较高。但新出落语就如同快餐消费,难以与经典相媲美。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落语就如同我国的戏曲一般,渐渐被人们遗忘,在飞舞着塵埃的灯光下,退出舞台中央,成为日本宝贵而孤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落语大师们却依旧与落语相依,顽强地与时代同行。 落语是乘着寄席气氛而行的一种表演,因此它叙述的方式也较为灵活——以故事大纲作为落语的骨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他的细枝末节则可根据表演的地点、表演者的经历、观众的反应进行相应的修改,因表演者对落语的理解而异,一段落语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多样的感受。也许正是凭借这种方式,落语才能在摩登时代存活下来,这种奋力斗争的姿态使它光彩夺目。 落语充满着喜剧色彩的悲哀。 落语的主角都是人生舞台上的小人物,往往英雄、伟人的出现只是推波助澜。平常人经历过的糗事、无奈之事、不如意之事都可以成为落语的素材。就像小丑画着夸张笑脸,在舞台上出丑来赢得他人的欢呼与掌声,人们却永远都不知道虚假的笑脸背后的小丑的真实表情——或许他为自己的成功表演露出洋洋得意的笑容,或许他沉浸于表演这份工作而忘记了舞台周围的一切,或许他正在饱受煎熬想要哭泣……观众对于这些一无所知,大多数人最直观的感受只是滑稽,最直接的反应是捧腹大笑。 正如《品川殉情》中的妓女阿染,她的生活是贫穷、苦涩、没有尊严的,所以她选择终结生命来告别痛苦。但死亡只是她被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她仍然希望自己可以在世间存活下去,所以伙计的消息立即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而从阿染对待金藏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自私——阿染不想孤零零地死去,所以诱哄金藏殉情,不顾金藏的意愿把他推到河里,但得知自己有钱后便不管金藏的死活离去。总而言之,不管从哪一面看,观众都能从幽默的故事下感受到平凡人生的酸甜以及浸染在其中的淡淡苦涩。 参考文献: [1]鲍同,赵聪.从《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看日本传统文化精神传承[J].中国电视,2016(10):94-99. [2]Lampick.爱与情怀:昭和元禄落语心中[J].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6(6):34-37. [3]杨曼.浅析中国《笑府》对日本落语的影响[J].世界文化, 2009(12):49-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