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探析
范文

    朱迎元

    

    

    [摘要] 目的 探析中医肩三针式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门诊接治的206例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中,基于亂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中医针刺治疗,研究组采取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法(VAS)、Neer肩关节功能量表(Neer)评测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评估临床总有效率,并掌握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降低,Neer评分均增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10.126,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2,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有着确切效果,可有效促进病情转归,改善肩关节功能,整体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肩三针;温针灸;肩周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8(c)-0159-03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生于肩关节及其周围韧带、滑膜囊等组织的无菌性、进展性炎性病症[1],在中医学中归入痹证,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病情迁延,易复发,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该病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近年来,随着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变化,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当前,其临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和高强度运动损伤肩部组织等有关。肩周炎治疗主要在于解决疼痛和关节僵化。西医多以药物、局部麻醉等止疼发作,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显示出显著优势,针灸是治疗肩周炎重要方法,有着很长历史。温针是针灸一种重要方法,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效[2]。针灸不同选穴和配穴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有所差异,该文对该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治的206例肩周炎患者针灸治疗进行研究,探析肩三针温针灸的治疗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门诊治疗的206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症状、X线等检查确诊,符合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3]。

    纳入标准: 均确诊为肩周炎,单侧;35~70岁;临床资料完整;均对研究知情,可坚持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急慢性感染;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免疫系疾病、血液系疾病及恶性肿瘤;肩结核、颈椎病、脓性肩关节炎;依从性不佳,中途退出。

    该研究得到医院(医务部)及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通过乱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103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54例,女患者49例;37~64岁,平均(51.2±3.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2±0.5)年;左肩50例,右肩53例。研究组:男患者57例,女患者46例;36~68岁,平均(52.4±4.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3±0.3)年;左肩48例,右肩55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患侧等方面两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采取常规肩三针针刺治疗:选穴:肩I针为肩峰下凹陷中;肩II针为肩I前2寸;肩III针为肩I针后2寸。操作:指导患者行坐位,对选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应用华佗牌针刺针(φ为0.35 mm,长为1.5寸)刺入选定穴位0.5~1.0寸,平补平泻法,留针0.5 h后拔出。1次/d,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停2 d。

    1.2.2? 研究组? 该组采取肩三针温针灸治疗,选穴与对照组一致,并用相同针刺针。操作:指导患者行坐位,对选取穴位常规消毒。使用普通艾条,先行肩三针,均是直刺1.5寸,平补平泻法。在得气后,将艾条剪成2 cm长,在一端用锐器扎孔,用酒精棉球点燃,然后把艾条有空一端插于穴位置入针的尾上,被灸腧穴皮肤的表面盖一隔热纸层,以防灼伤,待燃尽,灸2节艾条,留针30 min。1次/d,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停2 d。

    1.3? 观察指标

    应用VA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效果,0~10分,评分越高表示越严重;并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等情况,主要包括局部疼痛(35分) 35 分、功能(30分);活动范围(25分),解剖位(10分),共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改善效果更佳。此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

    结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内容进行疗效评价[4]:治愈:肩关节部位的疼痛感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肩关节可前屈>150°,外展>120°,后伸>45°,内外旋60°以上;显效:肩关节部位的疼痛、炎性反应等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可以前屈120°~150°,外展90°~120°,后伸30°~45°,内外旋45°~60°;有效:肩关节部位的疼痛有一定缓解,关节活动范围有一定增大,但较大受限;无效:治疗前后肩关节部位的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关节功能改善未达上述指标。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以及有效之和。

    1.5?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Neer评分对比

    在2个疗程完成后第3天评测,两组VAS、Ner评分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中有效率对比

    通过评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4%,对照组为79.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研究组出现2例皮肤轻度红肿,均自行消退,发生率为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面最大、动作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其解剖稳定性不够,容易受到损伤,其主要依靠周边肌肉、韧带、滑骨囊等组织协调发挥运动功能。肩周炎是一种发生于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5]。其虽可自愈,但是病程长,再加上持续性疼痛,对患者生活、工作产生极大影响。即便在治疗后病情有效缓解,但大多数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功能异常,并会不定期疼痛发作。因而,肩周炎应积极有效治疗,以便消除疼痛,恢复肩關节功能。

    传统中医学将肩周炎纳入“痛痹”、“着痹”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风、寒、湿等病邪侵体,而致经络痹阻、血气不畅,筋骨失荣,风寒湿内蕴致关节僵直。临床研究发现[4],肩周炎病理变化表现在这几个方面[6-7]:寒邪乃主因,患者往往会感到肩关节部位显著疼痛,和寒邪侵体有关;阳气内虚多见,也就是机体肾气不足,致气血凝滞、血运失常;病变位与厥阴肝经有关,病变位主在筋膜层。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阳气虚,肝肾不足,而易发病。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有着良好效果。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属于“内病外治”医术,就是在特定手法下,经一定经络、腧穴传导达到治病目的[8]。针灸治疗肩周炎历史较久,有着显著效果。肩三针能针对性对肩周炎疼痛和功能异常肌肉直接刺激,达到通利关节、舒筋活络、化瘀止痛、行气活血之功。临床研究发现,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整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并可显著缓解疼痛。温针灸就是艾灸和针刺结合的中医疗法。在《神灸经论》中提到,“取艾之辛香作炫,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表明艾灸有行气通络、温经散寒、振阳气之功效[9-10]。肩三针针刺和艾灸结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针刺镇痛、活血与艾灸类似红外线辐射作用于经络,更有效将能量传至病灶,改善局部血循环,强化皮肤组织代谢速度,提高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性反应、渗出物等吸收,并可降低机体神经系统兴奋,而发挥镇痛的作用。临床研究报道[11],艾灸时产生的类似红外线辐射可剌激人机体内的生物分子,使分子与原子能量转化,一方面通过体内神经-体液系统传递细胞需要的能量,改善细胞代谢活力和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可为能量缺乏病态细胞给予活化能,改善生理功能。钟坚娥等人[12]对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60例肩周炎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治疗组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达到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均恢复时间(9.4±0.4)d、患手负重时间为(11.7±0.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在2个疗程后,VAS、Ner评分均有改善,整体优于常规肩三针针刺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24%,高于对照组7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课题研究报道基本一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有着良好安全性。

    综上所述,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整体优于常规肩三针针刺,可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病情,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天飞,崔家鸣,陈锦富,等.肩周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11):1230-1232.

    [2]? 张海英,王丽娟,袁仕国,等.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1):82-89.

    [3]? 李平华.肩周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45-347.

    [5]? 罗圳林,陈海鹏,陈凯.肩周炎非手术疗法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6):76-80.

    [6]? 方汉军,林新晓,陈思,等.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1):41-44.

    [7]? 刘西纺,王瑾,杨民毅,等.物理疗法、手法和针灸治疗肩周炎优选方案的正交设计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6):62-66.

    [8]? 陈辉,郭建军.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6):665-666.

    [9]? 谭忻风.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4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8):110-111.

    [10]? 黄健琳,辜孔进.导引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4):801-804.

    [11]? 刘瑞娣. 温针灸肩三针与传统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0):11-13.

    [12]? 钟坚娥,林慧敏,冯雯雯.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 (21):95-96,102.

    (收稿日期:2020-05-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