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河北梆子演唱特色和发声方法探析 |
范文 | 王福利 【摘 要】河北梆子作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建设与传承有着重要作用。笔者首先对河北梆子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随后探讨河北梆子演唱特色和发声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河北梆子在新时期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河北梆子;演唱特色;发声方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055-01 河北梆子作为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并且跟随时代的变迁也有了许多不同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河北梆子形成了独特的唱腔与乐器形式,根据演唱特色的不同也发展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艺术要想迸发出新的活力,将艺术延续下去,就必须要寻找到新的传承途径,这样才能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一、河北梆子的发展历史 河北梆子是基于山陕梆子发展而来,最早可追溯至清朝的道光皇帝年间。河北梆子一推出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逐渐发展到河北全省,从而形成了当前河北梆子的雏形。在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河北梆子有了老派、新派之分。一般情况下,将北京流行的河北梆子称为老派,而天津的河北梆子则为新派。老派和新派在唱法上有所差异,各有特色,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除此之外,河北梆子对表演者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需要使用本嗓、背功嗓进行交替演唱。[1]最后,在河北梆子当中,主要会分为生旦净丑这四个行当,不同的行当表演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二、河北梆子的演唱特色 河北梆子具备丰富的表演特色和发声方法。同时,不同行当的表演其唱腔也有所不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生旦净丑这四个行当中,小生和武生多是使用老生唱腔。而旦角的花旦、刀马旦、彩旦以及老旦等,都会选择青衣唱腔来进行表演。净行当的表演非常丰富,本身就拥有一套完善的唱腔体系,在唱腔体系当中,包括了小慢板、流水等。与净行当相似,丑行当也有一套独特的唱腔体系。与净行当相比,丑行当中的唱腔主要缺少了大慢板。除了行当以外,男女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也有所差异。比如说,男女生唱腔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同共同腔。然而,由于男性表演者普遍存在同共同腔难的问题,因此未来还需要改进。[2]最后,在河北梆子当中,同样表达了不同的情绪,有的热烈、有的悲壮,还有的高昂。因此,在河北梆子当中,伴奏同样具备极大的作用,对于引导观众情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河北梆子的发声方法 (一)用气。用气是河北梆子的发声方法之一。在河北梆子的表演中流传着一句话,即“先运气,后发声”,由此可以看出用气对于河北梆子表演的重要性。用气的窍门在于使用丹田用气。所谓的丹田用气指的就是人在吸气的时候将小腹缩紧,利用腹部的力量来控制呼吸,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气息较为平稳和充实。然后,再根据表演时发声的需要,对气息的大小、急缓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保障气息的平稳,使得演唱更加稳当、有力。需要注意的是,丹田用气一定要控制好腹部力量。在河北梆子当中,用气的发声方法又被称为气口。而根据呼吸方式的不同,气口又可以分为偷气和换气这两种。 (二)发声。在河北梆子的表演当中,讲究的是以气带声,指的就是利用气息将声音带出来。发声中的方法包括了共鸣音、真嗓、假嗓和真假嗓。共鸣声指的就是声音要有共鸣,在共鸣声当中,根据发声部位的不同又会分为鼻音、胸音、喉音、口音和脑后音等。共鸣声的利用需要考虑的是唱腔的需求,根据唱腔挑选合适的共鸣声。真嗓,又被称为是本宫嗓,也就是将声带全部振动或者是声带的全段边缘进行振动,真嗓的特色在于音调较为低沉,音色十分宽厚。[3]假嗓则是指在声带部分边缘开始振动,这个时候的音色较为高亮、尖锐。真假嗓属于混合声,其音调和音色介乎于真嗓与假嗓之间。 (三)吐字。在河北梆子的表演中,吐字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吐字同样属于河北梆子的发声方法的一种。一般情况下,为了丰富表演,表演者会将台词中声母的发声部位进行标记和分类。这样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表演,同时对于挑选唱腔也有着极大作用。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吐字清晰,这样才能保障观众能够听懂演唱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河北梆子的魅力。除了开头以外,字尾的收音同样重要。在收音的时候,要确保收音的准确性,并且根据表演内容对声区、音调进行调整,充分展现出戏剧情感,为观众献上一个和谐统一的曲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河北梆子的发扬光大对于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要想让河北梆子在当前绽放出新的活力,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充分了解河北梆子的演唱特色和发声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了解在不同的表演情境中应当选用哪一种发声方法和演唱方式,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让更多人感受河北梆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敏.河北梆子发展历程及舞台表演艺术浅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49. [2]刘玉花,李玉敏.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浅谈[J].北方音乐,2016,36(10):84. [3]马子兴.从“燕赵春鸟鸣”探析河北梆子生行的发展之路[J].大舞台,2016,No.339(8):35-3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