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时间、剧情、人物的融合分析 |
范文 | 王瑞冰 陈红梅 【摘 要】本文以冯小刚的青春题材电影《芳华》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影片中故事的内在联系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影片中多个构成元素的分析,研究認为,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时间、剧情、人物的融合。 【关键词】时间;剧情;人物;融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94-01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记忆,爱恋、重逢、别离,都不过是一个刹那的零碎片段,但无数刹那组成的记忆,却能映出一个已经消失的时代中所有的美好,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中,有一个时代存在过的刹那。走出影院,一种失落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对影片中人物命运的失落,亦或是对电影的失落。 曾经有个日本作家说:“我没有不开心,也没有过分失落,只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已经很痛苦了。”诚如是,电影中的刘峰和何小萍也是如此。两个在我看来很是善良的人的坎坷一生由此拉开序幕。 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即便阴雨连绵,心中却依然有万里阳光。对于女主角何小萍来说,能够参军入伍是莫大的喜悦,在这里能够得到尊重,得到她一直渴望得到的平等。她心中那扇名为渴望的心门也如同那扇铁门一样完全打开。从相遇到分离,刘峰在何小萍的心中一直是集万千美好于一身的人,却被逼着离开了她一直生存、信任的地方。刹那之间,何小萍完全失望了。刘峰走了,何小萍的心也完全封闭了,她对于这个让善良的人都失望的地方不再抱有一丝希望。 那个冷冰冰的大门拦下的是一颗颗冰冷的心。而冲破那个大门那颗赤诚的心,是何小萍。在那个年代里好像没有阶级,没有差别,革命至上。然而不仅仅是这样,看似平等的关系下却暗含着错综复杂的网。出身平民的刘峰始终扳不过命运的波折。何小萍对于刘峰的爱是纯真而又复杂的,这份爱不是一个定格的画面就能表现出来的,也不是一个短暂的刹那所构成的。无数个瞬间,数不清的刹那,她知足,她安然,可是突然在某一个瞬间某一个刹那,何小萍才确定她对刘峰的爱,这种爱驱使何小萍离开文工团,去寻找,去追逐刘峰的足迹。在这漫漫长河的相处当中,他们早已是亲人。在时间里我们谁都没有错,我们只是活着,活着即使百般痛苦,但是也仍需努力,所有关于爱的刹那便都在此刻凝成了幸福的永恒。 影片从剧情上带给观众的共鸣和遐想值得肯定,在那样的一个纷乱的年代,许多人对时代的记忆都是无比深刻的。如最具时代特征的物件细节和音乐元素。当绿色的军装出现时,当《绒花》出现时,把观众的思绪一下子带回了那个年代。冯小刚导演能够运动视听元素唤起一代人的记忆,我认为是对受众的尊重,以及重视。 除去情感上的共鸣之外,影片中的细节处理存在不足。在时间跨度方面,我们从影片的刚一开始到最后落幕可以看出,应该是一部充满国家、社会、百姓命运的史诗电影。通过文工团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不同年代的喜怒哀乐。在如此长的历史河流中,观众不仅仅在意人物的变化,还在乎社会环境的主力影响作用。而在这部影片中,二者是分离的。在人物角色选择方面,角色的形态和影片人物的形态存在偏差,文工团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有着独特的外在气质,简单不失韵味,腼腆中又有着开放。而这些气质在这些女孩身上展现的不够强烈,不够真切。 中国的史诗电影有张艺谋导演的《活着》,他通过普通的社会小人物反映国家命运转变历程。然而在那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每个人物似乎都是社会的产物,人物特征和社会性质相辅相成。人物命运与国家命运共生共亡。《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时代带给人的痛与改变。国外的电影也有很多时间跨度处理得当的史诗电影,例如《天与地》,讲述了一个越南少女在越南战争中充满坎坷的命运,以及她后来跟随丈夫到美国之后奋斗的故事。不论是在弥漫着战火硝烟中,还是后来到了美国的安逸环境中,女主人公至始至终对生命的坚持,男主人公虽然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出现,但我们对他的画内与画外时间段的经历是充分了解的,并且陪着他经历所有的幸福与苦难。以至于我们在观看的同时,达到对时代、剧情、人物的认同。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的态度是:在电影叙事过程中,时间跨度的选取、人物的定位、剧情的融合,要做到三者统一,共生共长,相辅相成。只有这样,电影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综合艺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