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宗教文化中的文化认同
范文

    和谞

    【摘 要】算上原始宗教起源,宗教从产生之日起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上的宗教门类也不胜枚举。在大家所熟知的几大宗教被研究殆尽之际,我们将更多研究视野转向了那些原生、原始但较为小型的宗教上,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也是其中一部分,大多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为自己本民族原生宗教,但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文明的迅速崛起,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宗教不仅被世人遗忘,甚至被自己本民族年轻人渐渐忽视。如何化解现代与传统之间的隔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关键词】宗教文化;少数民族宗教;东巴教;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222-02

    无论是在我国或是世界其他地方,当你说到宗教或是宗教文化这一概念时,绝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反映都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它们的存在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不可否认,它们在世界史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它们的受关注程度也正因为它们服务于绝大部分人类,而在占比中显得极为渺小那小部分群体就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在尊重每一个信仰、每一个宗教的同时,回首之前的历史,我们或许能再重新关注这些相对容易被忽视的少数民族宗教。

    在我國,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其中有较为知名的信仰,也有我们不算很了解的其他民族本教信仰。知名度较高的宗教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成了文化认同这一概念;就某些少数民族宗教而言,好像依旧停留在“蒙昧”时期一般,也会正常进行宗教文化活动,也进行宗教文化传播,但收到的成效令人唏嘘。究竟是出现了文化断层,还是现代文明冲击让它们步履艰难,本文将进行浅析探讨。

    一、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

    宗教的文化是一个宗教的精髓所在,也是一个宗教向信众传播自身精神的途径与手段。从现当下研究状态来看,我国的宗教文化研究往往存在主观思想,产生主观化的问题,将这一看上去很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看似容易理解但失去了其在自身语境中所能产生的作用。

    宗教从产生到发展,这一领域的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但在这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乏会产生一些波折,如将宗教文化的研究过度功能论倾向、知识论倾向,导致宗教文化作为一个价值整体的存在和地位遭到割裂,也局限了宗教文化的社会存在形式。[1]这样说来,我们所认知的宗教文化就应该是一个独特存在的“社会形式”,是实践与表现共存的文化形式,整体的有机构成才使得一个宗教或者一个宗教文化能够多方位展示,能够从信众需求的方方面面去满足他们,进而构成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其中一个。J.C.亚历山大提出的文化社会学双视角强弱文化范式的说法,认可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自主性研究视角来研究社会结构,强调意义的内在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研究一直用文化来解释宗教,将宗教文化依附在社会结构上,用某些抽象概念或外在客观条件去解释,造成我国大多数宗教文化研究成为一种“弱文化研究范式”,因此宗教文化这一概念、这一学术也没得到普遍宗教学学者的认可。

    研究“宗教文化”,势必将“宗教”与“文化”二者联系来看,由于文化作为一个共享的系统,是所有可联结产物的集合,有很大的共同性和包容性,那么加之“宗教”而言,这一文化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与共存的问题就显现出来。所以在研究“宗教文化”这一概念上,更趋向于其主观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其实际内涵更像是由其内在思想、外在情感和精神诉求的价值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意识形态的方向去研究宗教文化的问题,就会产生一些被称作“迷信”“伪科学”,甚至“政治”的敏感话题。那么当我们理性研究分析宗教文化结构时,其实不难发现,它本就以一种原始的状态存在,只是从当时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宗教文化未经历大改变的结构,对当今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内涵和初衷并没有发生变质。我们的研究,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发现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对于今天这个时代,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才能较为深入探寻宗教文化。

    二、少数民族宗教的生存现状

    在中国,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促进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共荣已是一大创举,然而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甚至于一个民族多种信仰。那么在当今这样的多元化现代社会中,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又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其发展态势如何,在此将以纳西族东巴教文化为例进行叙述,仅作为纳西族宗教文化研究课题,不作为普遍适用范式。

    如今,云南的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无论从形态或是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一般来说,原始宗教的遗留程度是与该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也与该民族所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等分不开。纳西族属于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其少数民族宗教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东巴教,东巴教可以算作是一个本族的原始宗教。虽然有记载说纳西族东巴教是在唐代萌芽,又在本民族传统信仰的基础上,吸收藏族苯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文化之后所形成的少数民族宗教[2],但其发展历程在东巴经中记载,也是从祭祀仪式开始的,经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再到神灵崇拜,渐渐从原始宗教开始向制度化宗教发展,有了祭司的等级划分,有了仪式的用途划分,也有了旁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纳西族东巴教更多被视为纳西东巴文化,成为了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是基于服务东巴教本身结构内在文化所衍生的产物,如歌舞、音乐、造纸、文字,他们的集合才会是东巴教的内核文化,现在被单提出来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的特有存在,幸运的是,纳西族东巴文化在当地的文化传承中,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原始宗教生存方式,只是在现有条件下,受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阻碍。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遗存,主要表现在“神鬼观念”“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农业崇拜”等方面。[3]在纳西族东巴教中,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较为明显,祭祀活动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也较为频繁,一年到头的宗教活动涵盖民众日常生活的婚丧嫁娶、农耕、房屋建设等,为当地民众(信众)带来不止是生活指导,更多是精神方面的建设。而在宗教氛围相对不这么浓厚的地区,原始宗教的文化活动也就不被大家这么重视了,特别是进入当代社会,纳西族原始宗教的一些信仰观念及其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当地民族文化及旅游业的主要内容。对于传统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而言,这样的一场“变革”可以说是在原始宗教发展的道路上的自我进化,换言之,为了本教的发展与受众群体壮大,对异文化、异族人进行“强制性”文化认同。

    不得不说,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阶段,传统文化的确被新鲜事物、现代文化冲击,根基牢固的传统文化能够站稳脚跟进行应变,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文化就被同化、吞噬,成为了现代文化的附属品,甚至消费品。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些少数民族文化看上去确实“变味”了,但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的改变是否只是因为生存呢,它们的“迎合”应该能够被看作是另外一种概念的“文化认同”。

    三、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因我国土地辽阔,古代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就相对广阔,加上环境交通闭塞等原因,先辈留下来的原始宗教文化易于保护与传承。其劣势在于,这样相对闭塞的环境使得民族社会文化生活单调,外来文化的入侵显得容易,一旦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从接受到同化,再到完全变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寿命在现代社会可谓被大大缩短。

    对于文化认同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形式,即异文化或相对文化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此说来,在纳西族东巴教文化发展进程中,现代文明的冲击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同样这一宗教文化也对异文化进行了“反击”,通过自身的改进和形式的演变,对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类(除信众外)进行文化认同的同化。就55个少数民族而言,并不是每个民族仅信仰一种宗教,而是在每个民族都不同程度保留着其特有的宗教文化前提下,同时与周边其他不同民族出现一个共同宗教文化信仰的交集。[4]意味着同一的民族,可能同时信仰同一宗教,也可能同时信仰几种不同的宗教,还可能同时信仰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那么这样就成为了一种多元化、多方位的“文化认同”,呈现出一种纵横编织的宗教文化格局。这样的格局,我们也可将其视作现代社会的文化格局,正是一种交错的“文化认同”形式。

    综上所述,文化认同已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无论是现代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或是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都有文化认同的影子存在,都会或多或少给相对的文化形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所做的改变一定都是积极前进的,传统宗教文化进行“文化认同”,或许为了在改变中求生存、或许为了在改变中寻发展,其意义都是向前迈进的。我们现代社会文化的变革与融合可能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了,对于传统宗教文化而言,可能还是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对待,其发展一定能越来越好,也能无形中增强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社会共同责任感与更加奋进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向平.从“宗教文化”到“公民文化”—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社会角色的转变[J].江海学刊,2011(02).

    [2]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纳西族卷)[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高志英,苏翠薇.云南原始宗教史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

    [4]罗中.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