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功能对等理论在短篇小说《交换》中的应用 |
范文 | 张雅琪 韩竹林 【摘 要】本文以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短篇小说《交换》译本为例,探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小说翻译中的词汇、句法、文体三个方面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交换》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218-02 近年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而短篇小说短小精悍、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因而备受中国读者和译者的青睐。由于中西方文化、习俗、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译者在转换两种语言的同时,既要考虑忠实于原文又要回归原作特色,表达出作者要带给读者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情感。因此,就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结合相应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原作和译本之间难以抉择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的文化交流。文学翻译属于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本文以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短篇小说《交换》的英汉译本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功能对等理论出自于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在做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将源语和目的语进行一定的处理和重新诠释,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的时候,需要用最能恰当地表达源语、最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最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来表达原作品所要带给读者的源语内容。对于翻译文本内容来说,不仅要做到表层的词义对等还包括语篇语义、写作风格、翻译文体上的对等,通过翻译所传达出的内容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功能对等理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在文学翻译中,表达字面形式是次要的,而表达深层意义才是重要的。因此译者应以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指导,再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地作为翻译技巧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 《交换》是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澳大利亚的一名高校老师作为“交换”被派遣到中国教授课程,在此之前经历各种波折的故事。本文以笔者译文为例,以分析功能对等的三个方面在该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翻译之词汇对等。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翻译中的应用,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意义。在翻译文本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对于词的翻译的很多方面,这有很多翻译方法,字词对等、多词同义、一词多义、词义交织和无对等词语等翻译技巧,其中要求字词的完全对等主要是专有名词和技术词。在两种语言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翻译形式来表达相同的篇章涵义。 例1:Im sure you are going to take to this big change in your life like a duck to water.” 譯文:我确信你会让生活中的这次巨大的机遇变得如鱼得水。 本句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在处理“like a duck to water”时,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如鸭子在水里游”就会显得晦涩难懂,容易造成误区,译者通过使用意译法将此句译成“如鱼得水”,更加符合中国语言习惯,也表达了原文作者想带给读者的寓意,从而做到了符合词汇对等原则。 例2:At the time she knew very little about China--no more than the average Australian, or even an academic such as herself. 译文:那时她对中国的了解甚少,即使她自己是一个高校老师,也和一个普通的澳大利亚人一样不了解。 此句是对主人公的介绍,在翻译“no more than”的时候,如果直译的话意思是“仅仅,只是”,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会陷入句义混乱,完全背离了原作者要表达的本意。译者译成“和……一样不”采用了增译法,使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淋漓尽致,既准确地表达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也符合汉语语言习惯。此句做到了词汇对等,更好地阐述了原文作者表达的意思。 (二)翻译之句法对等。在英汉翻译中,涉及很多范畴的翻译,例如句子时态语态、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从句的次序和组合。在处理从句的过程中,要恰当运用翻译技巧,并且注意句子结构的重组和转换,而且不影响原句的表达效果。 例3:When she thought back to her half-years stay in China it often seemed to Diana so distant and disconnected from her present life that it did have the quality of a dream,though one vividly and instantly recalled. 译文:当回想起她在中国居住的半年时光,戴安娜总觉得离她现实的生活如此的遥不可及,尽管每次都能生动而迅速地被回忆起来,但却像做梦一样。 此句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本句是由一个“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和“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组合起来的长句,译者使用拆分法将句子拆分成若干个小句子,译成“当回想起她在中国居住的半年时光”和“尽管每次都能生动而迅速的被回忆起来”来让每部分表达出语义,更加紧凑地表达了本句的语义,使读者身临其境,做到了句法对等原则。 例4:The carpets still had rings of debris where shed brought home a brace of new pot plants. 译文:地毯上仍然还有圆形的残迹,那曾放着一对她新买回家的盆栽植物。 此句是对主人公物品摆放位置的描写,这句话是“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译者使用重组法和拆分法,充分地传达了作者要表达的语义。将句子结构分析得十分透彻,更好地体现了句法对等原则。 (三)翻译之文体对等。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语言特征和写作风格,在翻译这种篇章时,需要译者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要真切地研读原文仔细揣摩细节,才能创造出能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同也就是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同。 例7:“Friends,” he began, colleagues of our little band of defenders of literacy and the discredited canons, loose or otherwise, of the panoply of English Literature. 译文:“朋友们”他开始说道,我们文学护卫者小乐队的所有同志们,值得怀疑的教士们,或是放任的英国文学护卫者们。 此句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因为这个翻译文本是短篇小说,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从小说的写作特点出发,短篇小说是篇幅比较短小、情节构成较简练、人物角色很集中、谋篇布局精练巧妙,所以在语言表达这方面要更加地道地表现出小说的表达效果。根据小说的文体特点,将语言进行恰当的处理,使句子内容表达得更加地道符合小说的语言表达习惯,也使内容寓意深长,更好地体现了文体对等。 例8:Ive just had the oddest dream. No, no. Im perfectly all right. But I think Im already a changed person!” 譯文:我刚刚做了一个最离奇的梦。不,不,我一切都很好,但我想我已经变了一个人。” 本句也是对主人公语言的描写,根据小说的文体,译者将“ No, no. Im perfectly all right.But I think Im already a changed person!””直译成“不,不,我一切都很好,但我想我已经变了一个人。”这种表达效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小说的文体特点,句子朴实无华但又寓意深厚,最后表达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且前后句内容紧凑、连贯,一气呵成,看似简单的句子却五脏俱全,更好地诠释了文体对等原则。 三、结语 事实上,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很客观的翻译标准,以它来衡量两种语言转换是很符合我们当代翻译文学作品的方式的。所以在两种语言中想达成一种所谓的共识、对等,这也是备受争议的。换句话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面临着不同理论的选择,也就是说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在接近作者和读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融汇点”,使两种语言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结合。对于译者来说就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特点,能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正确处理在翻译中涉及到对等原则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胡显耀.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Nida,E.A.& Taber 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69. [3]韩竹林,种微微,张林影.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理论比较研究[M].鸡西大学学报,2013(12):86-9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