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美声教学中民族声乐作品的应用
范文

    胡珊珊

    【摘 要】高校美声教学中民族声乐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中分析民族声乐作品的特点,阐述民族声乐作品在高校美声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美声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声教学;民族声乐作品;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186-01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唱法就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培养与提高学生歌唱技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存在差别,但两者也存在共性,美声教学中合理利用民族声乐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联系教学实践展开分析。

    一、民族声乐作品分析

    近些年我国民族声乐歌舞随着民族艺术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已成为传达人们情感的主要艺术载体。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依托民族语言发展而成,侧重语言、韵味及情感等内容的和谐,具体表现为:一是内容广泛。民族声乐作品的内容取取材广泛,既可以是劳动内容、生活内容,也可以是爱情故事、战争故事等,可以是所有民族都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融入到歌词中,充分表达人们对民族的热爱之情。二是通俗易懂。民族声乐作品结构主要为两句或四句体,押韵整齐,可以将细微的情感世界或风景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出来,让群众乐于接受。三是旋律曲调令人耳目一新,民族特性鲜明。一般情况下,民族声乐作品保留民族色彩与风味,主要为单旋律,很少存在和声,加上十足的旋律韵味提高作品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二、民族声乐作品在美声教学中的应用

    (一)推进美声教学民族化。大部分高校美声教学训练题目选择国外歌剧咏叹调,多为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歌曲选段,如《今夜无人入睡》《爱情是只自由鸟》《晴朗的一天》等,虽然咏叹调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美声水平,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一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便会出现气息控制、感情表达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说明单一的美声教学体系无法让学生掌握美声唱法的本质,而基本功不扎实则限制学生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水平的提升。

    只有推进美声教学民族化进程,才可以让美声唱法满足国人的审美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措施:第一,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民族声乐作品,学生通过对这些曲目的练习,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在传承艺术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延续。第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美声教学中要想发挥民族声乐的作用,就需要在民族声乐作品演绎中融入美声唱法的精髓,缩小中西方审美之间的差异性,完成美声教学民族化的推进,同时奠定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基础。

    (二)民族声乐作品提高学生鉴赏的水平。高校美声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是否真能从教师的讲解中提高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授课方式能否吸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能否让学生对音乐产生鉴赏欲望。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课上,教师的第一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例如,第一堂音乐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调查问卷提前了解一下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以及对相关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显而易见,学生对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明星及知名度较高的歌手都非常感兴趣,但对于民族歌曲不是非常了解。乐理知识调查结果更是不容乐观,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不是特别著名或流行的歌曲让学生来听,通过歌曲内容来判断歌曲的名称和作者,结果学生即不感兴趣又猜不出来。由此可以断定,学生更喜欢当前流行歌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音乐课开始时,先为学生播放几首曲风、歌词都比较适合学生的流行歌曲,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创作这些歌曲的作者、创作的时间、背景以及歌词所蕴含的深意等,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就引出教材中的曲目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音乐审美同样如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辨识能力,如此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音乐爱好者,能够对恶俗歌曲与健康歌曲进行区分。

    (三)民族声乐作品提高美声唱法的感染力。西方美声作品同样存在差异性,如,意大利美声作品宽广恢弘、法国美声作品诙谐有趣、德国美声作品诚实坦白,而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则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孕育细腻婉约的东方音乐美感,有着刻画情感与诠释作品的优势,如脍炙人口的《在銀色月光下》,彰显出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气韵,将年轻小伙对爱情的向往与迷茫展现出来,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意境为委婉深邃。

    美声教学中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学蛇果的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中外美声作品的的内涵,彻底改变学生中存在的“美声唱法不适合延长民族作品”的认知。如《我的祖国》、《黄河大合唱》、《一杯美酒》等,这类作品从思想、技术等方面分析,都适合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美声唱法侧重科学发声与声区的统一,民族歌曲则侧重感染与亲和力,通过这种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高校美声教学中引入民族声乐作品,可以改善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与内容单一的不足,深入挖掘民族声乐作品的价值,美声演唱中融入情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塘林.流行乐选秀节目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影响[J].艺术评鉴,2018,(09):92.

    [2]李悦丽.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01):87.

    [3]万莹,张园园.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钢琴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途径探究[J].黄河之声,2015,(01):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