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心灵病房》中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
范文 | 董庆辰 【摘 要】《心灵病房》是美国当代女性剧作家玛格丽特·艾德森的知名剧作,曾获得1999年普利策戏剧奖。本文以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解读薇薇安教授与贾森医生的伦理身份危机与混乱,进而分析在不同的伦理环境之下他们所作出的伦理选择,以期为该剧作的解读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伦理身份;混乱;伦理选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242-01 《心灵病房》(Wit)是美国当代女性剧作家玛格丽特·艾德森(Margetet Edson)于1991年出版的知名剧作,主要讲述了大学教授薇薇安(Vivian)在四期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逐渐改变其死亡观的故事。1997年,年轻导演Derek Anson Jone重新改编并执导该剧作,上演后获得众多戏剧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同年斩获了包括最佳戏剧奖在内的三项康尼狄格影评人奖。作家玛格丽特·艾德森也凭借该剧获得了1999年普利策戏剧奖。 文学伦理学立足于伦理学,并在西方多种文学批评方法的互相碰撞之下逐步形成,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迅速升温。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分析该剧作的伦理环境,阐释主要角色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一、薇薇安教授的伦理身份危机与混乱 作为一名研究十七世纪诗歌的学者,薇薇安教授“勤勉”(painstaking)与“坚忍”(tough)的求知精神与治学品质让她在约翰·邓恩圣十四行诗的研究领域名声大噪,并获得了众多同侪的钦佩与艳羡。丰富的学术成果与“绝不妥协”(unpromising)的性格造就其严苛而又稍显自负的教师形象。她总是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偶尔会不留情面地嘲讽和指责学生,她在与学生的相处模式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当薇薇安教授听闻自己患上了四期卵巢癌时,并未作出过激的反应,平静地接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全剂量化疗,这一切都是性格使然。随着剧情的发展,薇薇安逐渐剥离了大学教授的身份,被迫接受其癌症患者的身份。在医院里,无论是在日常对话中,还是在各项检查与治疗的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的永远是医生。昔日讲台上眉飞色舞万人敬仰的文学教授,如今却在病榻之上被动地接受各种诊断与治疗。更为甚者,薇薇安的主治医生贾森曾是其学生,使得薇薇安的学者与患者这两种伦理身份之间的冲突更为剧烈。身份认同的危机,加之全剂量化疗的副作用,都让薇薇安的心理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VIVIAN: I know. I cant figure things out. Im in a … quandary, having these … doubts. SUSIE: What youre doing is very hard. VIVIAN: Hard things are what I like best. SUSIE: Its not the same. Its like its out of control, isnt it? VIVIAN: (crying, in spite of herself). Im scared. […] I dont feel sure of myself any more. “在文學文本中,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263)。主人公薇薇安的学者与患者的多重伦理身份交织一起,导致其身份认同危机,深陷“自我怀疑”的困境当中。因此,薇薇安在生存与死亡的两难中,从最开始义无反顾地选择全剂量治疗,到最后放弃了“全力抢救“(full code),甚至做出了“拒绝心脏复苏”(DNR,DO NOT RESUSCINATE)的选择。 二、贾森医生的伦理身份危机与混乱 在该剧作的后半部分,在贾森医生得知薇薇安教授已经做出“拒绝心脏复苏”的选择的前提下,仍对呼吸停止的薇薇安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呼叫急救小组对薇薇安进行全力抢救。这一做法遭到了护士苏茜的强烈反对,在两者的言语和肢体冲突中迎来该剧作的高潮。医生本应该同情和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力,但是贾森医生的做法违反了薇薇安教授生前的意愿,违背了医学伦理学中医学人本论的要求。 但是,文学伦理学不等同于传统的道德批评,读者应回到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现场,即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去解读文学作品(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19)。贾森医生把薇薇安当做研究癌症的实验对象,鼓励她接受全剂量的化疗,想通过对她的实验与观察找到攻克癌症的办法,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实验对象的死亡就以意味着研究的失败与终止,因此贾森不遗余力地试图抢救薇薇安。从医学研究者这一伦理身份的行为的效用(Utility)来看,贾森的做法又是合乎情理的,因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是善。 三、结语 其实,文学伦理学批评并不是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是”与“否”或者“对”与“错”的简单道德批判,而是要真真切切地以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客观的伦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20)。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读者更能够挖掘文学客观存在的伦理价值,还原文学作品的事实与真相。 参考文献: [1]Edson,Margaret.Wit.New York: Nick Hern Books Limited,2012.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9-20.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孙福川,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