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传播学视野下的天府古镇艺术节 |
范文 | 纪佳旭 【摘 要】天府古镇艺术节是在深入挖掘成都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形成的,以艺术为载体将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创新创意相融合,发扬天府古镇魅力,打造成都天府古镇品牌。本文从艺术传播学的角度,以2017成都第四届天府古镇国际艺术节(以下简称“第四届艺术节”)为例,探讨天府古镇艺术节中艺术传播载体、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客体之间的构成及规律。 【关键词】2017成都第四届天府古镇国际艺术节;艺术传播学;艺术传播载体;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客体 中图分类号:G1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185-05 一、艺术节中的艺术传播载体 (一)古镇的区域性定位。为了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品牌竞争力,成都市每年举办一届“天府古镇艺术节”,通过举办艺术节,串联和激活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不同的文化符号,吸引游客和社会各界的持續关注,使天府古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亮点,天府古镇艺术节是在深入挖掘成都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形成的,自2014年起举办至今已是第五届,第一届举办地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第二届举办地是四川省成都市平乐镇,第三届举办地是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第四届举办地是四川省成都市黄龙溪镇,第五届举办地是四川省成都市安仁古镇。作为典型的大众型艺术传播活动,根本目的就是发扬天府古镇魅力,打造成都天府古镇品牌,满足城市自身文化生活需求的公共化服务,推动成都市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 天府古镇艺术节从第一届举办之初定位非常的准确,打造天府文化名片,紧扣“天府”“古镇”两个标志性的词语,每一届的举办地都选择在四川境内的知名的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天府古镇艺术节的举办不仅拉动了举办地的经济,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文化素养,同时形成了非常系统并严格的天府古镇文化圈层,在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城镇乡村号召的同时,形成了专属于四川天府之国的文化艺术样态。通过艺术节的举办,古镇的名气会大大得以提升,从而成为四川的优秀文化名片,同时在文化、学术领域上,历史的深入挖掘与考证,能够填补举办地未曾重视的历史空白,将中国故事、成都故事、天府古镇的故事讲给世界听,古镇的厚重历史文化也自此可以在新的时代下焕发新的生机。 (二)艺术节的聚合功能。艺术节不仅是文化的有形载体与集中表现,也是成都展示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和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各国文化艺术荟萃的一个魅力舞台,同时还是优化天府文化生态的一项保障措施。天府古镇艺术节在成为融汇中西、沟通海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舞台的同时,也通过平民票价、街头巡演、艺术家走进古镇等一系列深入群众的活动,建立了艺术和大众之间的联系,为大众搭建了亲近艺术、享受艺术的平台。艺术节的着眼点归根结底在于人,在于提升文化的聚合力,在于愉悦大众、培育大众、教化大众。只有让大众走近艺术节,感受艺术节的文化魅力,艺术才能真正融入并体现城市精神。天府古镇艺术节就是因为融入了城市精神,在具有越来越大的包容度和兼容性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让市民根据不同的欣赏需求在不同的艺术阶梯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和艺术节一同前行、一同进步。 二、艺术节中的艺术传播主体 (一)艺术组织机构。艺术节的组织与独立艺术作品的生成有所不同,独立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要来自于艺术家本身对世界的感知与实践,而艺术节的构成相对复杂。以第四届艺术节为例,首先需要强大的艺术机构进行策划,然后由优秀的文化研究学者对举办地进行历史文化的梳理与考察,邀请著名的艺术家、艺术从业者进行创作,将将要成型的艺术作品传播到观众中去,观众成为艺术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 第四届艺术节,由两家艺术策划机构牵头,由四川音乐学院作为艺术创作的支撑,策划了第四届艺术节的四大板块十六大活动,由于政府政策的规划,第四届艺术节从政府政策方面得到了成都市小城镇办与成都市音产办的大力支持,作为成都市文化部的课题项目中的实践板块,不仅有能力从纵向深度地汇聚到优秀的学术文化研究者和各领域中带头的艺术家,并且能够从横向多板块进行大方向的把握,聚集整合媒体,策划国际性的赛事与活动,艺术机构的大方向把控对整个艺术节的进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文化研究学者。艺术节的实践建立在文化研究学者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考证与梳理,比如在研究“扬一益二”文化名词的时候,文化学者研究了《山海经·海内经》《蜀王本纪》《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并查证了国家文物等历史宝藏,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记载、地下考古和名家诗词中梳理出黄龙溪镇历史文化脉络。第四届文化节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在研究黄龙溪镇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邀请了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以及北京大学的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的文化学者,从多方位多角度对黄龙溪的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 2018年2月作者对天府古镇艺术节策划机构的总负责人廖勇教授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廖勇教授谈道:“天府古镇艺术节最首要的任务,是要挖掘举办地独特的文化内涵,探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进而以文化创意和艺术创作的手法开展原创作品打造和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天府文化,推动举办地特色小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获得新的发展。”目前对黄龙溪文化已有的主要认知由五段历史构成——古蜀战场、三国圣迹、宋代草市、清朝移民码头、现代近郊旅游,在黄龙溪、双流区、成都市的地方志以及所有的对外宣传中,大唐时期的黄龙溪几乎是一片空白。那么,在第四届艺术节中我们重点挖掘出了举办地黄龙溪的两个独特的文化价值关键点。首先,黄龙溪是“天府梦幻水乡的缩影”;其次,黄龙溪是“扬一益二——成都通向世界的丝路水码头”。 研究佐证,据《山海经·海内经》《蜀王本纪》记载,古蜀开国之君蚕丛教民农养蚕织锦,开蜀锦丝织先河;据《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唐朝时期,蜀锦的生产规模与技艺达到鼎盛,并流行于全国各地;出土于新疆阿斯塔地区的国家一级文物——连珠蛟龙纹锦,其背面题有“景元六年双流折调细绫一匹”,这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唯一载明产地的丝绸文物。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记载、地下考古和名家诗词中梳理出:自远古直到唐朝,成都一直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货源地,以蜀锦为代表的成都丝绸通过锦江、岷江、长江连成一体的黄金水道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黄龙溪由此成为成都通向世界的丝路水码头。这不仅弥补了迄今为止人们对黄龙溪和双流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大唐时期认识的空缺,而且使黄龙溪码头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大的延展。古镇的历史文化挖掘离不开文化研究学者的深度调查与仔细考证。 (三)典型艺术个体。“体验南丝路·画游天府古镇”活动邀请了百余名国内外知名画家来到古镇黄龙溪采风,他们背着画板在古镇里走走停停,吸引到无数民众及绘画爱好者前来欣赏。在艺术节活动期间,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多有报道,但因画家慕名前来的学生也是不少。“写生中国”网的创始人韩方春先生在黄龙溪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风创作,第三天的时候,西南地区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便都背着画板来到了黄龙溪;著名国画家徐鸿延教授受邀来到黄龙溪,同时带来了国画领域、文学领域的好友与三两学生,大家在黄龙溪共同写生,切磋技艺。 通常我们所关注到的是政府、高校、商企这三种传统力量推动着艺术节的发展,个体行动较于这三者而言往往容易被忽视。不可否认的是,在艺术传播活动中个体行动其实非常重要,个体的积极表现有时也会成为促进艺术节发展的关键点。独立受众在主动参与艺术节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演艺、论坛、交易现场的丰富感受,形成了对艺术创造、艺术体验、艺术价值、艺术节的某种认同,那么他就会成为艺术节的自发传播者,樂于将自己的切身体验与他人分享,进而提升了艺术品、艺术家、艺术节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在贴吧和相关网站上,笔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参与过国外艺术节活动的游客,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大多愿意把自己好的经历分享与大家,而在一些游记下方的留言区,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会进一步询问活动细节和更详细的旅游攻略,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一传十,十传百”。 (四)观众。天府古镇艺术节既有原创性板块,又综合了所有的艺术门类,还非常具有国际特色,在艺术界、文化创意产业圈中又有着一定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但是,即使天府古镇艺术节搞得轰轰烈烈,媒体的报道积极又正面,大众的参与度还是远远不够。真正以一种纯粹体验者身份出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而且,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往往是体验者中的旁观者。我们或许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中国人内敛含蓄的谦和本性,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艺术节期间所涉及的活动,没有几个是真正对外开放,能让路人、游客自由自在体验其中的。在此经验上,第四届艺术节相较前三届艺术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见表一),策划了华侨城国际乡村音乐节、百艺盛会、卡通形象征集、天府古镇主题歌征集、首届“传统记忆”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这些都是吸引大众,并且面向大众、针对大众所策划的活动,目的就是希望达成天府古镇艺术节在大众之间的接地气的美誉度。但是,调查统计,这些活动的设置虽然扩大了艺术节的受众范围,但是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口碑传播,这些参加到活动当中的民众,并没有多少人推介他人参与到艺术节当中,所以,受众的范围还是有明显的界限,没有达到理想中的二次传播或多级传播的效果。 艺术节中的观众与纯粹艺术作品中的观众性质有所不同,一般的画展、音乐会常常是观众端坐在观众席中,成为纯粹的艺术接受者。而在艺术节中,正因为有实景音乐情景剧的版块,使观众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观众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成为了构成艺术作品一部分的艺术创作主体。实景音乐情景剧设置在露天的环境中,注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观众虽然身处在观众片区,但是成为了这个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众的情绪强烈影响到了表演区域的情境,观众与演员相交应和,为演艺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表演环境,观众处于景致之中,为实景融入了人文的情感。 三、艺术节中的艺术传播客体 天府古镇艺术节举办至今已有四届,在第四届艺术节筹备期间,如何避免重复走前三届艺术节的旧模式,如何避免天府古镇艺术节与其他艺术节同质化,是天府古镇艺术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创新、创意来使之成为有个性、有魅力、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除了要发掘、保护历史传统文化,鼓励、支持现现当代新锐文化,还要找到恰当的连接点将两者完美融合到一起。 (一)原创与传统的结合。天府古镇艺术节每年都将原创板块作为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从立足于成都天府古镇品牌打造的角度,创意策划本届天府古镇艺术节活动板块及作品内容量身打造原创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式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 第四届艺术节延续了前几届艺术节的原创亮点,打造了大型原创实景音乐剧《天府古镇·黄龙溪》,创作团队包括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国家一级编导王持久,国家一级作曲、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洪斌等众多大家,打造大型原创民乐组曲《锦城丝管·水乡云梦》,通过对“锦城丝管”的核心乐器二胡、竹笛、琵琶、扬琴等演奏对天府文化进行诠释。进行原创古镇主题歌《锦绣珍珠》《古镇新歌》等创作。组织“体验南丝路·画游天府古镇”国内外知名画家采风写生、展览活动,艺术节闭幕后,出版《画游天府古镇》画册,作为艺术节结束之后能够让人们再认识与再铭记的艺术宝典。 依托对黄龙溪和双流文化的深入挖掘,第四届艺术节在活动开展和作品打造过程中,都更加融入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极大地体现出天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双流的具体表达。原创民乐组曲《锦城丝管·水乡云梦》在开幕式首演,黄龙溪非遗传承人为观众表演了黄龙溪传统民俗——烧火龙;在首届特色小镇音乐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上,主办方邀请了6位年过六旬的非遗传承人为来宾展示黄龙溪的非遗项目——船工号子。这达到了将历史与现代融合,运用现代的舞美、声、光技术,采用实景演出的方式,将盛唐时期的黄龙溪以及成都平原富饶丰沃的历史画卷进行艺术化表达。 (二)整体与多元的打造。随着媒体关系的解构、重组与整合,全媒体要求通过全方位媒体组合提供浸入式沟通体验,使得特色化城市表达有了更丰富的手段①。第四届艺术节整合了从中央到省市区、从国内到海内外、从地铁电视到户外航空等各种媒体资源,包括各大门户网站在内形成了全媒体立体交叉互动的宣传推广格局,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第四届艺术节宣传的渗透性与强影响力。 从第一届艺术节建立天府古镇联盟开始,至第四届每年都会有天府古镇联盟专项活动,保持了活动的系列化和持续性。第四届艺术节依托黄龙溪古镇,搭建成都27个古镇共同的舞台,展示古镇风采,体现天府古镇魅力,以区市县为组团单位,开展天府古镇联盟系列活动,如天府古镇联盟特色产品博览、天府古镇联盟旅游文化项目招商发布会等专项活动。天府古镇艺术节活动内容、形式丰富且灵活,涵盖绝大多数艺术门类,囊括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民俗风情活动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见表一),这样多门类的艺术融合、艺术创造为第四届艺术节注入了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三)天府与国际的接轨。2017成都第四届天府古镇国际艺术节首次在名字上加入“国际”二字,从活动的创意策划和组织,到艺术家与文化创意专家的邀请,都大量的融入了国际元素,有来自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十余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专家、特色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专家加入,用国际的语言、世界的手法,讲述中国故事、成都故事、双流故事、黄龙溪故事和天府古镇的故事。在第四届艺术节活动设置当中有专门的国际版块(见表一),包括2017“梦聚黄龙溪”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活动和成都天府古镇联盟首届“传统记忆”文创设计大赛,还有开幕式期间的音乐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和闭幕式期间的北大峰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艺术节,将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这对于天府古镇魅力的国际展示、天府古镇品牌的国际塑造,必将带来有力推动。 在访谈中,天府古镇艺术节策划机构总负责人廖勇教授表示:“艺术节是打造城市地区名片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艺术节的举办确立天府古镇在国际上的影响。”让天府古镇文化、成都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四、艺术节的现实价值 (一)学术理论价值。从艺术节策划本身来说,学术研讨会本身目的在于赋予艺术节以文化与学术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艺术节浓厚的商业化气氛,成为就算面向市场,也是要蕴含着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四届艺术节期间举行了三大学术研讨会和两大创作会(见表一),组织2017北京大学全国艺术访学“体验南丝路·艺游天府古镇”成都峰会,峰会内容包括:“书画笔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以画会友、以书法会友;主题论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专家就“体验南丝路·艺游天府古镇”进行主题学术论坛讨论;高校对谈——文化创意产业专家与大学生团队“双创”项目进行交流。得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四川等1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地区等十余所高校、近二十家艺术机构与出版社的支持,专家们围绕“南丝路与天府古镇文化艺术”发表主题演讲,开展艺术笔会,深入探讨文化艺术、文化创意与天府古镇旅游经济、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并就“文化艺术与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对话。学术研讨会的设置,为艺术节增添了更强的文化科学性,从理论上占领制高点,意在更好地指导文化、艺术、创意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二)打造地方城市名片。纵观整个天府古镇艺术节,现已形成许多口碑良好的品牌。 第一,天府古镇联盟。由政府发起,古镇自发参与形成的,主要有目前27个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组成,每年都会召开古镇联盟会议,举办天府古镇联盟特色产品博览会、举办天府古镇联盟招商会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凝聚天府古镇联盟的力量,形成集群效应,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音乐品牌——锦城丝管。“锦城丝管”在唐代已成建制,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就能说明当时的盛况。前蜀王建墓出土的二十四乐伎浮雕图,是迄今为止全国发掘出的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在研究唐朝时期成都音乐文化的巨大成就和黄龙溪镇作为全国最大的梦幻水乡——天府水乡缩影基础上,创作团队以双流黄龙溪的蜀乡文化为背景,为成都和双流传承天府文化而量身打造的原创音乐《锦城丝管·水乡云梦》,将唐朝的音乐与成都平原梦幻水乡的元素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通过对“锦城丝管”的核心樂器二胡、竹笛、琵琶、扬琴等演奏对天府文化进行诠释。同时在展演上,运用了现代舞美、声光技术,为观众呈现视听盛宴。乐曲优雅、闲淡、好听易记,富有民间生活情趣,表现社会的和平、安宁、富足。“锦城丝管”这一品牌的出现,弥补了民族音乐史上的空白,弥补了人们在认识成都、认识黄龙溪历史文化上的空白。同时在建构城市形象、塑造文化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旅游业等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升公众审美能力。艺术节是由举办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艺术节这一媒介向城市内外的广大公众传播以城市品牌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城市精神,这就是艺术节人文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艺术创作者自身对于美的认识来源于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程,艺术创作者通过艺术作品这个媒介向受众传播他们的审美方式,艺术作品是一种向人敞开的感性文本,呈现着召唤他者的审美指向。②当艺术作品所想要表达的美与社会公众心中的美学标准发生了共鸣,传播效果也就达成了。 以大型原创民乐组曲《锦城丝管·水乡云梦》为例,民乐组曲分为七个篇章,分别是序曲、《黄龙吟》《云影》《府河号子》《渔歌》《古榕树》《盛世欢歌》。主办方将舞台置于山水之间,四周环绕着古树、古桥、亭台楼阁,溪水从舞台前缓缓流过,这样的实景增添了舞台的自然魅力,让欣赏者深深地沉醉于其中。音乐表演空间的变化与开发,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传播的效果,表演空间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发生地,也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更是艺术作品传播的媒介与渠道,与艺术家的创作密不可分。观众身在其中,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艺术作品的鉴赏者。艺术鉴赏是一项审美再创造活动,它不仅使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同时也使艺术接受者走上艺术越界的途径,使人超越自我,运用艺术手法与艺术表达使这座城市实现“文化身份的跨越”。 五、结语 如何保持艺术节持久的生命力?艺术节的根基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文化情感,人类自身的内在需求。艺术节发展至今,已经与城市、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资金投入、运营方式、市场营销、推广宣传,乃至全球经济趋势都会对艺术节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从艺术节本身而言,坚持并保持艺术节的“艺术性”是保证艺术节长久发展的首要基础,因为它关系到当今社会人类精神气质的一种审美尺度、心灵能量和思想艺术,只有辅以艺术节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才能保证艺术节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注释: ①张敏,张超,朱晴.城市艺术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艺术节公众沟通的ISC模式[J].艺术百家,2013(3). ②陈鸣.艺术传播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霍华德·S.贝克尔.艺术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2]张蓓荔.国际艺术节定位与城市特色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3). [3]宋建林.艺术传播的要素及其互动过程[J].美学论坛,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