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器乐化思维在音乐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范文

    沈承晋

    【摘 要】器乐和人声具有相对关系,而器乐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创作技法与发展方式,皆可以统一称作器乐。透过现象,对内部本质的规律与联系进行总结,便是所谓的思维。为此,器乐思维就是在音乐作品中,使用器乐作品曲式结构,并以动机式原则为基础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器乐化思维;音乐创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J6?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60-01

    对于歌曲的创作而言,器乐化思维极为重要,将声音进行器乐化转变,可以使得音乐极具艺术张力和富有表现力。学者马勒曾言:“交响曲的基因便是艺术歌曲,而前者亦是后者在内容层面的一种拓展。”实际上,声乐与器乐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前者离不开器乐化的润色,后者,亦需要前者所蕴含的“歌唱属性”。在歌曲创作环节,其中的器乐化思维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以下就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主题动机”贯穿发展

    在创作声乐旋律之时,“主题动机”需要贯穿始终,这也是最为典型的器乐化思维。实际上,很多经典的歌曲,都采用了这种创作方式。譬如侯建德的《酒干倘卖无》。在这首歌曲中,侯先生选用了一种最为简单的音乐发展模式,使之构造成庞大结构的音乐剧《搭错车》的主题曲。这首曲子的第一小节为下行四分音符,一拍一音;第二小节,则是典型的长音,四拍。侯先生就是结合这两个最为典型的音乐材料,并借助于下行五声音阶模进法,成功创作了这首曲子的前半部分。而中间部分,则选用了新音乐材料,使用上行模进法,成功完成中间一环的创作。借助于上行与下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音乐呈现出波浪化的展现方式,使得歌曲所蕴含的情感,逐渐推至高潮。随后,又使用节奏更为宽大的处理方式,使得音乐的情感充盈至顶点。贺绿汀所创作的《嘉陵江上》,也采用了这种主题动机贯穿方式。这种动机,主要体现在钢琴前奏环节,细心聆听,就会发现“两短一长”的节奏、八度大跳以及同音重复出现,这就是典型的主题性因素。这种因素在全曲中不断重复出现,使得音乐材料有了显著的统一性,同时还能展现出音樂材料的结构之力。

    二、声乐旋律的“非歌唱性”

    声乐旋律的“非歌唱性”是与声乐旋律中的歌唱性具有相对关系的,前者最为常用的表现方式便是半音化处理,也就是在旋律之中,选用特定的自然调式音级之外的半音,或者音节。这些半音,种类较多,譬如和弦、调式、装饰性等半音。其中和弦半音,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器乐化方式。从理论视角来分析,和弦半音的基础便是和声,亦与调性关系密切。譬如诸多种类的重金属和弦的转调或者离调,便能产生和弦半音。某种特定自然调式外的其它相关调式的音级,便是调式半音。该半音在声乐旋律中,主要是借助于调式转换或者综合来实现。比如大小调转换等。总之,该半音的运用,方式具有多元化。这种器乐化思维,可以使得声乐旋律有了显著的半音化属性,音乐中的调性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扩展,进而使得声乐旋律有了非歌唱性。譬如黄自所创作《春思曲》,其中段就有了一定的半音化特征,而洗星海所创作的《断章》等前期歌曲,除却这种器乐化思维之外,还常用频繁更换节拍、使用大跳音程等方式,来使得声乐旋律呈现出非歌唱性特征。

    三、声乐旋律的“声部化”

    声乐旋律的“声部化”同样是一种常用的器乐化思维,其核心特征就是对伴奏十分重视,通常采用钢琴进行伴奏。针对伴奏与声乐而言,后者的旋律仅仅是多声部音乐中充当声部之任。亦即这种器乐化思维就是将伴奏进行复杂化处理。譬如,舒曼所创作的歌曲,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声乐与钢琴有着密切的关联,其钢琴伴奏不仅充任背景,同时还有着声乐与钢琴二重唱属性,伴奏亦参与到歌唱的旋律中,使得音响与技巧变得更为丰富。钢琴在舒曼所创作的曲子中,或前奏、或后奏,或中间插段,都有着妙用。他的很多曲子的旋律与钢琴旋律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由此来蕴藉乐思。甚至在某些曲子里,钢琴的地位更为突出。而且很多曲子都使用钢琴伴奏来折射出诗意。部分曲子还涵盖了较长的钢琴后奏,从而展现出“乐已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这种声部化思维,在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中,也时常出现,譬如谭小麟所创作的《别离》等,都存在着两部骨架技法,其中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中的低音声部,形成了二声部,由此进行了声部化处理。音乐中低声部与高声部就是所谓的两部骨架,学者兴德米特认为,这种技术广泛存在于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之中,而且极具特理性,所以,他表示,在创作歌曲时,完全可以优先创作低声部与高声部,然后再对其他内容进行丰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歌曲创作过程中,器乐化思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创作思维,贯穿主题动机,可以使得曲子的音乐材料维持统一,进而让歌曲犹如器乐作品一样,存在着统一的内部结构力。非歌唱性,则能让歌曲的调式和调性呈现出美妙的变化,进而使得旋律变得美轮美奂,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得以强化。而声部化,则通过伴奏的重视,使得声乐与伴奏呈现出一体化,这种创作思维,亦能让歌曲的整体艺术效果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郭轶清.器乐化思维在舒伯特声乐套曲中的体现[J].艺术探索,2013,27(1):91-92.

    [2]张盼.论“五声性思维”在中国传统钢琴作品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