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信阳民间花挑舞的舞台化包装 |
范文 | 冯靖雯 【摘 要】信阳民间花挑舞是河南省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而舞台化是发展与传承花挑舞的一种特殊且有效的方式,舞台化包装能够让花挑舞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花挑舞;舞台化;民间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114-01 近年来,花挑舞不再仅限于民间范围的展演,舞蹈编导们不断对花挑舞作品进行改编,运用现代舞台艺术创作丰富作品内涵、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登上全国舞台,让花挑舞能够被人们接受、熟知,这也是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花挑舞舞台化包装的必要性 (一)传播的需要 在过去,只能通过老艺人们的口传身教以及典籍记载中获得关于花挑舞的资料。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单靠稀有的影像或书籍资料,很难学习到花挑舞的精髓所在,极大程度地阻碍了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播途径。 (二)传承的需要 花挑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它的起源和发展都依赖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在当今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年轻一辈也都奔波于生计,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欣赏或是学习传统文化,因此花挑舞在传承过程中一度面临窘境。 (三)发展的需要 每一种民间舞都有着当地独特的、渊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花挑舞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因时代不断变迁,民间花挑舞不能再仅限于独立存留在自己的小范围内、沿着自己的发展途径世代相传,而是要走向大众、走向世界,让民间舞蹈能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花挑舞舞台化包装的方法与措施 (一)方法 1.运用互联网等媒体扩大传播空间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通过网络、海报、媒体等对作品进行宣传,可以借鉴这种传播手段,为民间舞蹈开拓自己的传播空间。随着纷繁的舞蹈节目和比赛的出现,传统的花挑舞经过舞蹈家的精细编排,呈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让花挑舞作品更加符合时代的特点,让舞蹈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与直接面授以及书面记载两种传播手段相比,互联网媒体有着更为广泛的传播空间。 2.放大民间舞蹈的特性 花挑舞是人们最淳朴最直接的欢庆仪式,自然自由。而在舞台上则要考虑舞台化的基本原则条框,规范第一。因此要将民间舞包装成舞台艺术,不能陷入一味追求肢体协调、单一元素模仿的误区,而是要真正触及观众的心灵,与舞台下的观众们产生共识。如今的花挑舞通过舞台化的方式,借助于舞台包装这一独特的手段放大民间舞蹈的特性,使花挑舞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了原本不属于它的一个崭新的环境当中,更为重要的是它不单单仅有节庆之时的娱乐性,而是更具有舞台性、表演性和欣赏性。 3.注重发展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为适应当今社会趋势,在花挑舞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多元化不仅仅只是保留其原生态的动作,更要融入现代元素,例如舞美、道具、服装、音乐创作等等,使其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花挑舞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具有观赏性。花挑舞具有固始县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俗,对其进行具有深度的改变由一定的难度,因此专业化即为让更多研究花挑舞的专业人士通过改变创作,将花挑舞以新的舞蹈形式在舞台上和现实生活中展现给大众观赏,从而促进其长远的发展。 (二)措施 1.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 在传播方面,我们要充分运用用网络技术手段。舞台上的花挑舞作品能够提高人们的视觉感受,因此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上传或观看花挑舞纪录片、比赛视频、舞蹈影像等等,这样看来,融合进舞台艺术的花挑舞就能够满足不同学历和文化层次人的实际需要——了解民间文化和陶冶情操。 2.注入时代新鲜元素 优秀的舞台创作能够抓住民族民间文化的魂与神,把握其特有的形态、神态、情态、动律及节奏,提纯出适合舞台表演的动律和形象,如此不失本分又耳目一新,自然更容易让更多人接受。在对花挑舞的加工过程中,应该回到该民间的源头上去寻找当地所独有的民间文化,在祭祀、婚丧嫁娶、劳作、节庆仪式中寻找民间因素来填充花挑舞的舞台表演,加入新鲜元素,这样也就避免了花挑舞同台演出中出现雷同或相似的囧面,也就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认识。 3.服装道具的特色化 民间舞蹈特色化,让花挑舞无论在舞蹈动作上、道具上、服装上都能够具有鲜明的花挑舞特征。例如服装道具的精细化,花挑舞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道具——花挑子,起初只是用一根细竹篾制成的,上面仅缠上彩纸,两端悬挂两只盛有花的篮子。但既然作为花挑舞的闪光点之一,在进行舞台化包装的时候为使花挑子更能显示信阳民间韵味,在包装过程中,在花篮中加入五谷、六畜模型等,使其更加五彩缤纷,在舞台灯光的作用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结语 舞台化是花挑舞文化性、社会性、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传播、传承和发展的方式。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原生态的传统模式不随俗浮沉,在新时代下彰显、表达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神韵所在,要將传统的民族精神作为灵魂,融入现代有趣的元素,呈现出一种新颖独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台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M],北京:IBSN出版中心.1992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