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析刘天华琵琶独奏曲的音乐形态与创作理念 |
范文 | 魏冉冉 【摘 要】作为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作品保留了传统乐曲精髓及中国音乐审美意境,并将西方音乐创作手法融入其中,在音乐创作上,始终坚持“中西合璧”。文章简要论述刘天华的音乐思想,以《虚籁》为例,阐述刘天华琵琶独奏曲的音乐形态,并从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创作理念。 【关键词】琵琶独奏;音乐形态;创作理念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67-01 刘天华在琵琶音乐创作方面极富成就,共计3首乐曲和15首练习曲。其中,《歌舞引》《改进操》《虚籁》这三首琵琶曲极负盛名。上述作品很好地将我国传统乐曲风韵保留了下来,在琵琶弹奏上,融入高深意境,并将和声、新型节奏等西洋作曲技术融入其中,体现“中西兼并”理念,非常具有典型性。 一、刘天华音乐思想的基本概述 “中西兼并”是刘天华音乐思想的典型性特征,其观点认为,在音乐创作上,既要保留本国精粹,也要接纳外来潮流,从西方音乐中汲取精华和营养,依托东西合璧,实现中国民族音乐改革及创新。除此之外,他还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其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力求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对人民群众进行教化。 二、刘天华琵琶独奏曲的音乐形态——以《虚籁》为例 (一)乐曲简介 《虚籁》,别名《今夕》《长夜吟》,创作于1929年。乐曲名可释义为虚空之声、无声等。从哲学角度解析,“虚”与“实”对应,即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该背景下,“虚”传达出了一种意境之美,符合传统审美诉求。例如,唐宋古诗词便有“竟口闻虚籁”“一声猿啸,醒来虚籁天林”之句,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常用写意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而刘天华在民族音乐创作上,将人格、情感、精神寄寓自然之中,以此表现自身审美情趣,将纯粹的音乐带给人民群众。再观“长夜吟”这一名字,字面意思是万籁俱寂的夜晚,引发的各种思索。这便是刘天华所追寻的深远意境,虽与时局格格不入,卻表现了作者澄澈的艺术追求。 (二)曲式与结构分析 该乐曲为三部结构,单主题、单乐思,由引子和A、B、C构成。如图1所示,《虚籁》曲式图。其中,a、b、插1共同构成了乐曲A部分,a乐段和b乐段具备平行性。在a乐段中,除了2个乐句之外,还包含尾缀。同时,A段音高比引子部分高很多,切入点是乐曲主题。第2乐句,又是第1乐句的模进。B乐段是在a乐段主题句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主题音乐经过发展形成插1,其功能在于承上启下。乐曲B部分具备展开性,主要构成元素为c、d两个长乐句、乐段,以快板速度演奏。c部分非常有技巧,再次回归到引子,遵循着慢起渐快再慢收的节奏。 (三)音乐形态特征 从乐曲和曲名、曲式和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分析《虚籁》这一琵琶独奏曲的音乐形态特征。这首乐曲旋律悠闲、奋发,其通过单弹琵琶空四弦,对古琴空弦散音进行模拟,左手虚实交替,表现打、带、绰等各类技法,营造出一种空籁深远的乐曲意韵氛围,力求“和”。 刘天华在琵琶演奏方面,擅于借鉴古琴。其把古琴的空弦散音、走手音、注、退复、进复等应用到琵琶弹奏上,辅之以西洋作曲技术,增强了乐曲的音乐表现力。这是“中西合璧”音乐思想的直观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兼具,在琵琶音乐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刘天华琵琶独奏曲的创作理念 刘天华琵琶独奏曲的创作理念可以从中西合璧理念和“韵”与精神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西合璧理念 首先,多段体曲式结构融合调性回归。由《虚籁》旋律可知,总体为民族音乐调式,将“变奏”的传统音乐技法融入其中,任凭音乐情绪自由驰骋。在乐句、乐段末尾,重回调式主音。其次,传统“变奏”与西方“再现”结合。无论《虚籁》,还是刘天华其他音乐作品,都运用了变奏手法,保留传统音乐线性旋律特征外,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展开创作。该背景下,融合“变奏”手法和多段体结构,再添加西方“再现”手法,生动形象,层次分明。第三,在琵琶器乐演奏中,融入“和声”。创作乐曲时,刘天华用琵琶演奏和声,增强了乐曲活力。琵琶为弹拨乐器,演奏过程中,极具跳跃性,将“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特点融入其中,使曲风更加新颖。 (二)“韵”与精神 自古,中国文人便习惯将情感、精神融入音乐创作,把音乐意蕴与自我内在精神结合在一起,凸显气质和个性。通过音乐立意来表达对生命的真实感悟,增强乐曲意蕴。琵琶独奏曲具有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通过虚实结合,来表现静、淡、虚、远的空间美感及意境。刘天华的音乐作品时代性和人文性兼具,其不仅强调音乐创作的民主精神,还兼顾其社会作用及功能。 四、总结 综上,刘天华作为我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在中国民族音乐及琵琶演奏方面造诣深厚。虽说,其创作的琵琶独奏曲数量有限,但足以表现出其在国乐、琵琶方面的贡献。其保留我国传统音乐精髓的同时,把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用音乐唤醒国民净化国民灵魂。学习者要了解刘天华的音乐思想,体悟其音乐形态、创作理念等,以此为借鉴,参与到民族音乐学习及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刘雨辰.刘天华三首琵琶曲演奏技法及历史价值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2018. [2]李杰.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初探[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