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议《国家宝藏》的低碳美学特质 |
范文 | 梁卉洁 【摘 要】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依据自由情感的心理效应和激发机制,可以将其分为陶冶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刺激,使主体的心灵产生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情感和心灵具有净化和陶冶的作用。依据自由情感之于审美主体精神滋养价值的正负、大小和高低,可将感官型自由情感称为快餐美,将沉浸型自由情感称为高碳美,将陶冶型自由情感称为低碳美,将由此形成的新型美学理念称为低碳美学。 【关键词】低碳美学;文化;国家宝藏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90-02 高坐神坛的博物馆文物通常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珍贵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冰冷的橱窗、昏暗的陈列室,让人不敢亵渎,心生敬畏。千年的历史文物虽然得到了精心保存,但也隔绝了普通群众的亲近之心。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大行其道,2017年以一种全新形态开播的《国家宝藏》——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使那些国宝级别的国家文物借助电视栏目走进大众视野,焕发生机、彰显价值,从而实现了文博文化的广泛传播。 一、民族历史的主题叙写 《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真实、立体且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宝物,对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不失本色的文化信心作以赞咏,对蕴含着民族的过往而又影响现在和未来的血脉发出感悟。《国家宝藏》由央视国际记录媒体有限公司和中央电视台承办制作,张国立担任主持,众多演艺明星承任“国宝守护人”。节目中,“国宝守护人”将各大博物馆选择的宝物进行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或是追溯宝物的历史文化背景,或是将自己对文化遗物的观点进行简要地表述,使节目承载着文物的“前世”与“今生”,以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的方式,使观众投入到剧情之中,感受文物千百年来的流传与继承,促成历史文物与观众现实生活的相互衔接。 《国家宝物》每集90分钟,共10集,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各大博物馆各自推选3件宝物,由“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国宝守护”三部分组成,通过前世的故事演绎、今生的文物价值与文物守护者动人的事迹,使观众能够迅速把握当时的传承过程和王朝历史文化。2017年12月3日,该节目的主题是“紫微星之城”,首先进行推送的国宝是故宫博物院典藏《千里江山图》,由北宋18岁少年王希孟所制,这幅吞吐山河、气象磅礴、色彩瑰丽的北宋画卷被称作“宋代国家形象纪录片”。宋代徽宗一生挚爱艺术,曾培养大批著名画家与经久流传的历史画卷,其中一位18岁少年王希孟常常提出无理要求且行事十分散漫,但徽宗对他却十分纵容,引得权臣蔡京嫉妒不已。一位是天才少年,一位是著名权臣、一位是艺术全才但却亡国的北宋君主,这三位人物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展开了一段“前世”的故事。第二个故事发生于乾隆年间,文治武功兼备的乾隆皇帝在艺术领域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热衷瓷器、喜好书画,尝试制作一个集历代大成的艺术瓷器——各种釉彩大瓶。在故事的讲述中,乾隆的生活中融入了两个毫无相关的人物,被称为一峰先生的元代黄公望以及被称为右军先生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乾隆与这两位艺术大家的演绎碰撞中,生动地表现了各种釉彩大瓶的烧制过程与历史价值。第三个故事是唐朝时期横空出世、逢战乱即丢失的石鼓,但幸运的是,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竭尽全力地寻找石鼓,这才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父亲司马池,石鼓的故事从追忆司马光的少年时代开始。 节目以故事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历史与现实相连,使观众一目了然地了解宝物的中华文脉和历史使命,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我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国家宝藏》以历史的主题叙写“演活”了文化宝物。 二、纵横捭阖的音乐律动 音乐是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宝藏》对于音乐的精良把握体现了节目的高质量制作水准,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舍弃了传统综艺音乐的明星演唱、网络红曲等,首次运用编钟鼓乐等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制作组广泛使用了当下火爆的历史影视剧配乐,且专门运用传统民族乐器制作了节目的背景音乐,为节目提供了独特的视听环境。在音乐制作的同时,发布至“国家宝藏”微信公众号,实现了首次借用影视剧营销模式的综艺节目。 首先进行推送的是那英演唱的主题曲《一眼千年》,悠长的曲调应和着节目的基本文化风格,淡雅的曲词传达着历史宝藏的文化精神,成功使节目未播先火,积攒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在传统文化类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主要目的——配合节目的故事情节的推进、补全情感内容,使节目更加完整,烘托整体节目氛围,迎合观众的观看感受,实现节目的精准制作,《国家宝藏》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宝藏》中的音乐使用还有引起观众共鸣的作用,通过感情的输出、价格观念的建立,精妙的音乐层层递进、深化主体,在动人之处毫无刻意痕迹地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节目中,使用了西洋乐器来营造气势恢宏的氛围,给人带来心灵的冲击并营造了独特的仪式环境,另外又出现了笛子、古筝、大法号、中国大鼓等民族乐器,呈现出中国风格调。《国家寶藏》由关大洲创作背景音乐11首,每一首都将古典文化意象与古典诗词相结合。“前世”部分引入的音乐被命名为《潜龙跃》,取自《易经》中的“潜龙在渊”。此外,使用了观众所熟知的电视剧古典配乐,如《甄嬛传》的背景音乐《楚商》;《芈月传》《琅琊坊》的背景音乐《越王勾践剑》,使节目呈现出电视剧的感官视觉效果,熟悉的音乐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声音和画面的相互配合使人物的内心情感更加突出。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守护 普及文化,守护民族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继承与发扬是《国家宝藏》节目的主题追求。《国家宝藏》节目中设置了明星守护人,选择当下时兴的明星艺人担当国宝的守护者,他们传递了一种强烈的理念,即唤起观众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民族文化的强烈自豪感,从而激发广大群众了解、守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意识。《国家宝物》节目不仅给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欲望,还引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各个宝物的背后有一个隐藏的“文化守护者”——各博物馆馆长,由于他们是最直接、全面、系统了解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人,因此,每期节目的开端先由博物馆馆长从宏观角度介绍博物馆及3件重要宝物,博物馆馆长对这三件国宝一一进行大致地讲解与介绍。此刻,高高在上的博物馆文物与电视观众之间逐渐建立起一座巧妙的桥梁,在展示文物的同时,使观众逐渐产生心理预设——我也将成为一个自觉的文化守护者。值得注意的是,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意识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得到了良好的传达。大部分观众能够感受到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这离不开节目从头至尾所突出的仪式感,这也能够树立守护传统文化的良好意识。《国家宝藏》就是以这种方式感染观众,并让其投入进去,共享理念。 文物展示所带来的冲击感,还会给观众带来更丰富,更多层次的情绪感染。反观以“国宝”为题材,同样由央视制作的《鉴宝》节目,虽然具备国宝收藏家的遗物展示、特约嘉宾评价、专家评价等环节,但该节目所展示的宝物均是私人物品而非“国宝”,是用钱衡量价值的私人财产,不同于《国家宝藏》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国家宝藏》不是在讨论物质的价值、文物的真伪,而是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与生活、与人类建立起生生不息的血脉。通过演艺明星讲述的“前生的传说”和守护团展开的“今生的故事”,充分发挥气氛的烘托与渲染,为节目增添了暖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国家宝藏》节目的初衷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让普通人接近文物、进入博物馆,了解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与文物、博物馆之间的隔阂,并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只有使保护文化财产发展成为自发性行动,文化基因才能真正融入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使国民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更加朝气蓬勃。坚守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树才能更加繁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