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唐宋“天马”诗歌主题研究
范文

    刘新蕾

    【摘 要】“天马”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以其为诗题的诗歌则更加具有典型意义,尤其在“天马”意象使用频繁的唐宋时期,以从表及里的书写方式表达了多元化的情感寄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扩展诗歌的主题研究,深化“天马”意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天马;诗歌;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7.2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15-02

    “天马”一词,在史书中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①由此可见,历史上真实的“天马”特指那种品种不凡、身份高贵,奔跑起来疾如风,快如电的良马。除了品种高贵,“天马”之所以具有更为鲜明的特征还体现在其是一种“神化”了的马,《山海经·北次三经》中曰:“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②这段记载就使“天马”这个意象具有了强烈的神话色彩。

    到了文学繁荣的唐宋时期,“天马”一词已经作为一种意象被广泛地使用于诗歌中,且更加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深刻内涵。纵览唐宋以天马为主题的诗歌,我们能看到一个从关注客观意象到注重自我表达的过程。

    一、单纯咏物的“天马”诗歌

    这类诗歌具有单纯咏物的特点,第一种是对从对“天马”外在特征描述和赞美,例如中唐诗人张仲素《天马辞二首》③,这首诗从天马的来历起笔,没有用华丽的笔调,只是简单的几句对于塞外风光以及天马的描写,天马的形象也不如武帝的雄健昂扬,感情基调也较为沉稳低回,显示出历史的沧桑之感,抒发了别样的情感意蕴,具有边塞诗的意味。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还拘束于武帝所构架的意象范围,未脱窠臼。

    第二种是对“天马”内在个性的挖掘。是在出自莫高窟经洞的《敦煌二十咏》中,我们也能发现以“天马”为主体进行描述的诗歌,诗中运用了很多关于“天马”的典故,写了天马出自渥洼池,俊逸不凡,被进贡到长安,看尽繁华,但最终因为思念故土,而折返敦煌,又回到渥洼池的过程。这首诗不再注重描写天马外部形象的华丽和雄健,写出了“天马”作为“马”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如“胡马依北风”“老马识途”中所展现的,在于赞美其“不忘本”的精神,但从以上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没有显示出在歌咏“天马”之外的内容,都是在关注“天马”本身的特点,因此感情上较为平淡,内容波澜不惊。

    二、借“天马”抒发自我感情

    除了单纯的咏物诗作,“天马”开始以一种象征意义出现在唐宋的诗歌作品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社會历史的看法,借物言志等等,诗歌内容和篇幅都有所扩展。

    第一,借天马以明志,表达政治抱负和理想信念,诗意慷慨,诗境阔大。诗人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借物所言的感情也复杂多变,由此而形成的文章风格也有很多变化,诗人所言的志向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昂的入世之志,一类是闲情野致的隐逸情怀。

    唐代历经贞观、开元盛世,宋代重文轻武、边患频发,都导致了文人积极入世的心态,由此创作的诗歌大多积极昂扬,暗含壮志,以求知遇。先看唐代李白的《天马歌》④,此诗以“天马”作为描写对象,但却隐喻了李白自身的境遇状况和情感壮志,诗人借“天马”表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抨击了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懑,赋予“天马”诗人的情感特质,且多次运用想象、比喻、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描绘得生动感人,可谓是“天马”诗歌中的佳作。

    除了李白的《天马歌》,司马光也以同题进行歌咏,内容上和李白的《天马歌》大抵相同,“青海龙种骨更奇”“银鞍玉镫黄金辔”⑤等句先写“天马”的骨骼清奇、俊逸不凡,镶金佩玉、声名赫赫,接着写被闲置之后的狼狈、憔悴,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司马光一度离开朝廷十五年的经历,能看出诗人在借“天马”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在官场上遇挫后抑郁凄惨的境况,并且从结尾“尚能腾踏昆崙外”一句可以见得诗人抱负仍在,依然渴望为国尽忠的思想情怀。由于李、司马二人的境遇不尽相同,司马光的“天马”形象缺少了李白那种洒脱不羁、孤高傲洁的性格特征,风格显得更加沉稳质朴,但两者所叙述的思想感情大抵都是壮志未酬,渴求知遇,借“天马”卓俊不凡的特质来表现自己远大的志向和卓绝的才能。

    另外,鲍輗的《天马》⑥:“但感束帛义,不忍负死生。低头为君老,喑喑万里情。”结尾两句借“天马”思念旧主的特性,表达作者重感情、思报恩的情怀,实际上也是向天子表达忠诚之心,以求赏识,想要有所作为,为朝廷效力。张耒的《天马歌》⑦与上述不同的特点在于没有对天马的形貌作具体描绘,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尽叙述,着重在于表现天马的精神气韵和才华抱负,并且通过最后一句“君不见莘野磻溪耕钓叟,一朝吐气佐明君。”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入世之心,渴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并且充满了积极昂扬的姿态,对未来充满信心,使人读起来颇为快意。

    除了用世之心,唐宋的“天马”诗还被用来表现隐逸情怀,但数量较少,如昙花一现。如周述《屏山草堂四咏其二:天马樵云》⑧一诗,描写做官不如上山砍柴来得快乐,就算是嶙峋的石阶也不算艰难,在深林中看不见日光的变化,青山溪流在侧白云环绕。体现了作者在青山白云之间悠然自得的心态,隐居生活自由自在,隐逸避世的心境展露得淋漓尽致。吴泳《天马引》⑨则比较特殊,其中所描写的“天马”——“饭以玉山禾,饮以瑶池浆”,具有神姿仙气,有一种脱离现世的意味,而后又写其“牧则在坰野,贡则归天潢。写图仍上穆天子,跛蹩但笑群抵羊”,给人一种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体验,可见作者对于人生的掌控感极强,又或者说是一种自由洒脱的、任意而为的人生态度,可在野,也可以在朝,表现了作者对于政治、人生较为平和的心态。

    第二,表达对政治历史的看法,抒发政议。宋代时局动乱,固守半壁江山,边患频发,这促使宋代文人具备了强烈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国家主人翁责任,导致他们对于社会历史更为关注,并且在诗歌中加以评议,这一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在天马诗歌中。这类天马歌通常以长段的篇幅论述历史事件,如刘攽《天马行》⑩:“汉家天马来宛西,天子爱之藏贰师……论功庙堂谁与敌,外厩皆是麒麟儿。”一段,就写了汉武帝穷兵黩武,为了得到天马,不顾百姓安危发动战争,牺牲众多士兵,而最后封赏的卻大多是皇室成员的子孙,最后得出了“天生富贵实有命,宁复忆君贫贱时。势高累愚计虑远,大志落落嗟徒为。”的感叹。这是在借有关“天马”的历史事件,加以评议,以此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朝政的抨击。何麟瑞作有《天马歌》?和《后天马歌》? ,前者以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开头,写“天马”下凡与凡间的马嬉戏而生下千里马,而由此千里马引发了大宛国和汉朝的战争。“张骞使还报天子,天子不惜金珠与重币,期以此马可立致。”诗歌中又有张骞、武帝等人,就从神话性质转为了历史性质的叙写,两者相互结合,突出了武帝好大喜功,为了“天马”而发动战争,引发令其晚年后悔的“轮台诏”,借此表达对于战争的憎恶以及武帝求神问道的不满,《后天马歌》内容未出新意,在此则不再赘述。这些诗歌大多借武帝求取天马这一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评价,内容多为否定性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在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理性批判眼光以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广泛关注。

    第三,赠勉之作。这类诗作如唐庚《天马歌赠朱廷玉》?,这是一首柏梁体的杂言小诗,诗中对“天马”的描写先是“眼光掣电汗流朱”“朝踏幽燕暮荆吴”,这些语句在描写“天马”健壮神勇的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朱将军在战场上英明神武、战功赫赫的赞赏。“历块一蹶”和“千金壶”都是出自前人典故,写“天马”行动迅捷,在战场上关键时刻能大显神通,并且只要杂草就能饲养。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友人朱将军在战场上的祝愿,希望他能像汉武帝得“天马”一样,在战场上有如神助,旗开得胜,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咏马诗本身就是唐宋较为常见的一个题材,据统计,两朝关于马题材的诗歌大概有470首左右,而以“天马”为主题的诗歌在众多咏马诗则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既能表现洒脱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也能隐喻积极出世之心,并且带有强烈和丰富的浪漫主义和神话色彩,唐宋的“天马”诗歌在汉代同题诗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并且为元代众多和广泛的“天马”集咏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3册,第3160页.

    ②郭璞注,沈海波校点.山海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85页.

    ③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6册,第3205页.

    ④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册,第1685页.

    ⑤ [宋]司马光.天马歌,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册,第6013页.

    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0册,第44448页.

    ⑦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册,第13040页.

    ⑧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册,第11310页.

    ⑨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册,第35067页.

    ⑩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册,第7154页.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2册,第45408页.

    ?同本页第3条注.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册,第15036页.

    参考文献:

    [1]逮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 [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 [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杨永平,李白.天马歌.赏析[J].西北史地,1994(03):28-32.

    [5]唐玲. 唐庚詩集校注[D].华东师范大学,2011.

    [6]孙会芳. 唐宋“马”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