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衢《玉节记》研究 |
范文 | 刘慧 【摘 要】《玉节记》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一种反抗,是将作者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幻化于自己的作品中的实际操作。 【关键词】《玉节记》;神幻色彩;反讽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234-01 一、张衢的生平介绍、文学交游 (一)生平介绍 张衢(1755-1835),中国清代传奇作家,字越西,号情斋,自号尸道人,别号病痱道人,浙江萧山人。弱冠补诸生,屡试不售。①为人狂傲不羁,终生穷愁潦倒。鳏居独处,终生未婚娶。 张衢创作戏曲承袭于王实甫、汤显祖。尝客都门,所填《芙蓉楼》《玉节记》传奇,时已刊行。部中争演,一时倾动座客。著有《信芳录》,载东林党人事甚详。又《贤贤堂集》及《外书》均未刊。年八十余,犹强建。②据清丁绍仪《清词综补》记载,张衢著有《翠娱诗集》,未见其本。 张衢工于书画,与端木国瑚、赵晋斋、金登园、潘鼎、董霞樵及林石笥并称为“六友”。张衢曾作《六友图》以表对好友的珍惜和重视。《墨林今话》将《六友图》列为张衢好友潘鼎的作品,但在端木国瑚的《太鹤山人集》中有《张情斋画六友图》一诗,足以证明此画为张衢所作。 (二)文學交游 文学交游是文人雅士精神境界的交流方式,互相投赠诗文笔墨以传递情感。张衢喜爱交友,往来诗文,络绎不绝。在张衢的两部传奇中,序言部分大多是朋友为其作品执笔题赠。笔者将其交游信息整理如下: 蒋焜(?-1849),字书奴,钱塘(今杭州)人,诸生。③蒋坦(1823—1861),蒋焜第三子,乳名凤徵,字平伯,号蔼卿,又号夕阳红半楼。④蒋坦少时即善文章,对于诗词古文颇有研究,著成多部诗文集,如《息影庵初存诗》《红心草》《愁鸾集》等。蒋焜与蒋坦系钱塘旺族,家中祖辈父辈多有进士,与张衢多有往来。据记载,蒋坦《红心草》中有张衢为其所作《巢园记》一文,蒋氏父子在巢园中多次接待张衢。从中可以看出,张衢作为蒋氏父子的朋友,常以诗文辞赋相往来,感情深厚。更有在蒋坦5岁时,张衢在巢园做客,见到蒋坦未来的妻子秋芙,见这女孩相貌可人,衣着艳丽,行为举止端庄大方,便道:“俨然佳儿佳妇。”⑤蒋氏长辈遂有成就子辈姻缘之意。 端木国瑚(1773-1837)字鹤田,号太鹤山人,浙江青田县人。⑥著有《太鹤山人诗集》,卷十一有《赠张情斋》一诗。 在端木国瑚为张衢《玉节记》传奇作序可得知,两人相识是端木国瑚在吴山观看好友的画肆,经由董眉伯的介绍第一次见到张衢。但因为端木国瑚不通词曲,并未与张衢有过多交流。二人真正交好,是在观画后十余年。端木国瑚的好友作了一幅画,张衢在画上题字,端木国瑚甚是欣赏张衢的文采。尽管张衢年事已高,亦欲与端木国瑚结为好友,并将所作的诗文集以及《外书》给端木国瑚阅读,而且邀请端木国瑚为新作《玉节记》题序。张衢作《六友图》,将端木国瑚放置在中间的位置,由此看出张衢对于端木国瑚这位好友的重视。 二、《玉节记》故事梗概、思想分析 (一)故事梗概 全名《贤贤堂玉节记传奇》,以下简称《玉节记》。《玉节记》共计五十二出,上卷二十六出,有标题、芳信、凡心、灵卜等;下卷二十六出,分别有仙逢、冰语、疑婚等。 (二)思想分析 1.被贬下凡 《玉节记》本就是具有神幻色彩的剧作。剧中的神仙人物有玉皇大帝、真宰黔羸、飞元玉女鲜于虚、文星闻人谐、花神罗浮仙子等。张衢在创作时加入神仙的元素,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外在的文化传统。中国自古以来,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于自己头顶上方的天充满了敬畏之心。皇族傲视天下,“却也总与“天之骄子”自命不凡;百姓则将一辈子辛苦耕作的土地,视作上天恩泽,企盼上天恩惠,如最常见的祈求龙王降雨。 第二,内在的心理需求。鲜于虚与闻人谐都是因为情欲被贬黜下凡,历经人间的磨难以求再度成仙。对照张衢在人间愁苦潦倒的生活,他将自己经受的这些磨难归结为在人世间的历练,终有一天能够得道。另外,张衢在剧中加入了“道”的思想。玉皇大帝对于天界的管理,以“无为而治”作为统领。而人间的帝王统治黑暗无天日,这让张衢感到生活的冷酷,期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像闻人谐、鲜于虚一样得道升仙。张衢加入神仙元素,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一种反抗,是将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幻化于自己的作品中的实际操作。 2.得道升天 历经人间的磨难,终成正果,鲜于虚先一步完成了修行回到天界,待闻人谐功成圆满之日接他一起回到天庭,成就美满姻缘。在人世间有功德的人,司空太守夫妻二人、皇甫廉善也一同被接上天界,共享无忧之乐。若是想要升天,必定在人间行善事,为人正直。从中宣扬了张衢对于现实社会的期望及反讽。 司空君实在人间为官正直,国家危难之前抛下妻子家眷,义无反顾以文官之才扛起武将大旗,只为守护一方百姓。然而,都在众人以为司空君实平步青云,却未曾料想,朝廷以他畏惧出战为由,贬谪司空君实,让其戴罪立功。可笑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张衢的眼中,看到的人间竟是如此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注释: ①《民国萧山县志稿》(三). ②张宗海,杨士龙.《民国萧山县志稿》(三).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人物列传五卷十八第1470页. ③郑发楚主编,西溪蒋坦与《秋灯琐忆》,杭州出版社,2012.12,第10页. ④同上,第12页. ⑤同上,第151页. ⑥沈不沉辑注,温州戏曲题咏,温州市戏曲志编辑室,1986年09月,第16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