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山西省灵丘县赵北村乐楼戏台研究
范文

    李正丹

    【摘 要】现代戏剧的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在摸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中心制产物,却影响着戏剧作品的标准与质量,而“演员中心制”向“导演中心制”的过渡过程中,必然是涉及整体背景下的争论而生,并随之成长或者消亡,如何看待却各有千秋,但中心制产物的出现必然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话剧传统化;演员中心制;导演中心制

    中图分类号:J8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17-02

    现代戏剧种种核心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中国戏剧的本体论止于“剧诗说”与“乐本论”,而对戏剧概念的界定也尚未定位,但层出新论,现如今,中国戏剧文化步履维艰,戏剧观念在现代化与民族化之间不断拉锯,戏剧创作以“剧作家中心制”为主体,到“演员中心制”随之向“导演中心制”转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中心制产物”,依旧在现代戏剧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导着戏剧发展的外在趋势,变革着戏剧在话剧民族化与戏曲现代化中成长的内在方向。面对社会越来越开放,中国戏剧的要求出现不同的标准,定位与评价成为一大难题,在21世纪新型资源模式推动下,更多中心制产物出现,诸如“编剧中心制”“导演中心制”“明星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等等,在复杂环境的选择下,成为什么样的中心并非自我选择的结果,而是推动诱因变得多种多样,在现代进步的今天,戏剧的创作貌似愈发容易,实则不然。

    一、“演员中心制”向“导演中心制”的过渡

    (一)“演员中心制”的沿袭。“演员中心制”在“旧戏”改“新戏”的过程中,作为中西相通的认同而墨守成规的艺术制度,在戏剧的实践活动中具有支撑作用,西方话剧是表演的艺术,文艺复兴时的批评家卡斯特尔维特罗认为“悲剧仅靠朗读,假如不表演,决不能表现它的特长。”对于话剧而言,表演是核心,而实操是演员,对于话剧的灵魂,最重要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演员也就占据主体与主导地位,而对于戏曲而言,装扮在演员身上的角色已是对演员的认可,是青衣还是花旦,是武生还是丑角,依旧在不断磨练的技艺中形成体系,相对于西方话剧追求演员的体验,传统戏曲更是从内而外进入角色,让角色发挥到最优化,戏曲演员仅凭舞台上的无实物表演,以基本的“唱念做打”与观众进行交流,与剧本进行交流,这一点与斯式体系是相契合的。梅兰芳、程砚秋等辈,其自身体验完全可以掌控舞台,所以戏曲在走向现代化的初期,也只是去衣着,去脸谱,去身段的改造罢了,并未有深层思考。当《雷雨》问世之后,具有思想性的作品慢慢呈现,而这也造就了一批优秀演员,中国话剧的舞台豁然开朗,不断重视演员在角色上的塑造,历史剧的翻演就是对传统的改造,而在话剧的民族化进程中,也是以“演员中心制”为支撑,在多方沟通协调下,演员通过理解剧本,进入体验状态,不断排演过程中展开对角色的思考,形成对角色更深入的理解,进而传达给观众,演员就成为戏剧中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内在支撑点,如何去评价戏剧作品的创作,演员的表演占据主要地位,因而,在戏剧现代化的进程中,“演员中心制”是相当有力的指挥大旗。

    (二)“导演中心制”的出现。创新以及科技的推动,新兴元素的加入让话剧的面貌有新的突破,在舞台设计以及灯光运用上,加上更多美感的创新,使话剧领域有了新的天地。话剧在中国的进程艰难,慢慢发展为一种“小众艺术”,戏剧的中心开始出现转移,更偏向于导演对话剧的整体掌握,导演可以在剧本的二度创作中,寻找到与舞台更契合的节奏和调度,导演相当于观众,帮助演员呈现更好的感官感受,抓住更准确的思想,这样导演的作用更适合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在商业化、市场化的艺术市场,在对小众艺术的传播以及思考上导演中心制起到一定的作用。话剧在民族化的要求下,需要导演进行二次创作,现代戏剧的舞台表演,更多是依靠导演艺术对于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多重理解,甚至还会出现现代电影的技巧,戏剧导演开始掌握着演出风格,所以,“导演中心制”的出现决定戏剧的很多方面因素,呈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斯特林堡的《朱丽小姐》,剧本问世之后西方排演大受欢迎,而豫剧版《朱丽小姐》的出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舞台设计上都赋予新的理解,给予新的灵魂,在中国上演并取得成功,对于导演的二度创作功不可没。“导演中心制”下的演员不是主体,但演员依旧是重要地位,演员成为导演再创造的“工具”,新时期戏剧对演员的要求,更为严格。一大波诸如田沁鑫、焦菊隐、黄佐临、林兆华等新时期导演的出现,为观众展现更多的艺术风格。戏剧是“人的自我实验”,通常是由剧作家创造实验内容,经由导演二次创作,最终以演员的表演定型的一种“实验”,导演是关键,但是需要与演员和谐配合,演员的表演才能更加准确。新世纪“导演中心制”的出现,话剧趋向成为商业文化中的精神消费,在导演的艺术构思中,风格定型是必然的,在市场的影响下,很多话剧作品鱼龙混杂,难分优劣,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戏剧发展也是命途多舛。

    三、“演员中心制”向“导演中心制”过渡

    “演员中心制”已是较为完备的体系,在戏剧的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演员对自我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在推进优质的戏剧作品出现具有一定作用,但是過分推崇演员,会忽略剧本本身的文学性,而且作品本身的价值也会有所忽略,主角的炫技略显浮夸,影响到作品整体效果,“演员中心制”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十分顺畅,并未在“戏改”的过程中被湮没,但在市场化的时代,戏剧的发展逐渐被“导演中心制”替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名角制的遗留问题,戏剧发展的整个精神风貌逐步上升,剧本的文学性与舞台的设计感有所增强,涌现不少佳作,导演对现代科技的灯光、道具、音乐等元素的掌控更为细腻,在与演员交流中增加了戏剧整体的审美性,使好的话剧演员将水平发挥到最大化。但是,面对日益商业化的今天,现代戏剧的发展并不稳定,“导演中心制”下的作品也会出现“面子工程”,作品的斟酌仅限于迎合市场的口味,导致没有精品,现代戏剧的发展停滞不前,慢慢成为小众消遣的工具,这样对戏剧发展是不利的。

    布鲁克在《空的空间》里提及“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是一种虚构,在戏剧里,‘假如是一种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是一种逃避,在戏剧里,‘假如都是真理。”戏剧是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未来的设定中,如何发展,怎么去在内部构建指挥以及价值系统,并不是社会单方面的制度所决定的,对于现代戏剧的未来,我们依旧摸索,但是对于无论是任何中心制的产物,都有其相应的价值,没有未来作品也无从谈及未来,现代戏剧的未来并不是演员的也绝非导演的,对于戏剧而言,是综合艺术,对于人类而言,有内在的核心制度并不能限定人类的想象能力,现代戏剧在“导演中心制”的指导下会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现代戏剧的发展应是多元的,前提是尊重传统和现代的,这样的变动足以证明中国戏剧还是有自己的态度的,并未在挣扎中丧失自己的发展特质,对自我的怀疑以及进步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替也是必然。那么,“演员中心制”向“导演中心制”的过渡定是一大转变,但“导演中心制”的存在也并未完全符合现代戏剧的发展,在选择上还是边探究边行进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张默涵.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理论流变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3.

    [3]高鸽.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D].上海戏剧学院,2015.

    [4]蒋中崎.中国戏曲演进与变革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5]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