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江侗族农民画对插画的启示 |
范文 | 王玉珏 摘 要:文章将主要从造型、色彩和构图这几个方面,研究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对当代插画设计的启迪,并指出了三江侗族农民画视觉语言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从而总结出三江侗族农民画对插画的重要应用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三江侗族农民画;插画;启示 一、引言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湘、黔、桂三省(区)的交界处,这里侗族人口过半,是一个风光旖旎多姿、民风古朴纯真、充满艺术氛围的美丽地方。这里活跃着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他们笔随心走,不拘于物象本身,造型夸张浪漫,用色大胆新奇,构图新颖别致,使得三江农民画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景象,凝聚着当代侗族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歌颂、珍惜和向往,让观赏过的人赞不绝口。三江侗族农民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其质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内涵意蕴,逐渐成为三江本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已于2012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江侗族农民画在造型、色彩和构图上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视觉效果,极具装饰美感和设计形式感。它以原始稚拙的审美观、简单朴实的技巧、富有张力的画面感染着人们,展现了民间美术至善至美的本质和民族民间文化深刻的内涵,同时它又与时俱进,散发着现代艺术气息,是插画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珍贵内容。将三江农民画视觉语言运用于当代插画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不仅可以丰富插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精神文化内涵,展现民族元素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视觉魅力,更能够让三江侗族农民画焕发其新的光彩和生命力。 二、三江侗族农民画对插画的启示 (一)造型启示 三江农民画作品以意造形,以形抒情,粗犷中有细腻,古拙中含浪漫,浓艳中有淡雅。由于三江侗族农民画家不像专业画家受过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他们在造型方面,不讲究透视,不计虚实,不顾比例,凭着创造者的丰富想象和自由取舍,大胆夸张和变形。他们从当地剪纸、蜡染、刺绣等传统的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灵感,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植物形象的特征都非常鲜明生动,散发出高山深处的侗族乡村气息。这种自由夸张的造型构思方法,一般不是对自然属性的简单描写,而是富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强化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传达着一种信仰、理想或期盼。 三江农民画的夸张造型手法激发插画师在插画创作中大胆取舍,提炼其本质特征,舍弃不重要的琐碎细节,削弱对象的立体化结构特征,并处理成平面化的装饰造型,注重点、线、面造型语言与自然形态的结合,从几何形的空间分割中寻找到符合形式美法则的造型规律。插画师在插画创作中应用三江农民画造型,需要对三江农民画的造型艺术进行深入理解,并根据插画的情节内容加以灵活运用,合理地借鉴三江农民画的造型特点,而不是生硬地将这些造型应用在插画作品中。 (二)色彩启示 三江农民画根植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侗族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深刻影响下,画面中的色彩显现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三江农民画不仅仅局限于对物体固有色的描摹,它常常采用互补色对比、冷暖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等色彩表现语言来表达农民画家对自然景象的主观审美感受。三江侗族农民画家把对生命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都用画笔上的颜料来表现,把色彩当作表达侗族人民情感的手段,成为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热爱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插画师可以在插画作品的设色上讲究视觉意象,重视色彩给人展现的心理反应和效果,强调“以感情着色”,不受各种色彩关系、色彩规律的限制,不受描绘对象固有色彩的约束,也不受三维空间、环境色彩的影响。在插画设计中大胆地使用原色和纯色,把握高纯度、强对比的用色特征,追求大色块对比中的和谐统一。整体色彩表现为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单纯明快,色彩丰富多样却不凌乱,鲜艳强烈而又协调有序,使人感受到豁朗、自由、快乐的情感。 (三)构图启示 在构图方面,三江农民画不仅注重整体布局上的装饰设计意味,更加强调画面饱满与充实的视觉效果。在有限的画幅尺寸里,将人物、动物、风景或其他形象填满于整个画面中,有着强大而且丰富的信息量,目的是为了达到视觉上的震撼,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的气氛。例如:全景式构图是三江侗族农民画中常见的构图形式,整体场面通常较为宏大,画面中的对象往往被布置成小、散、多、满的样式,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带给观者无限的遐想,也表现出农民画家独特的艺术视角,是侗族劳动人民“凡事求圆满”思想的折射。 作为插画师可以依据三江农民画作品的构图法则,在插画创作中也打破西方透视学中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特点,忽略现实景象中的主次关系,将近、中、远景的物象都归纳在一个空间平面上,并将表现对象以主观方式平列排开,以求达到平面化的装饰效果。采用这类构图形式的插画作品给人以“集中”“饱满”“均衡”“密集”“热烈”的直观感受,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三、三江侗族农民画在插画中的应用原则 (一)形式上有效地突破 插画设计中三江侗族农民画视觉语言的应用并不是形式上简单的挪移,而是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段对原有的形式要素和视觉效果进行有效突破,并加以精准提炼和合理运用,使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和韵味。潘鲁生认为:“新民艺的创作过程既吸收了传统民间美术质朴、纯真的风格,又融入了现在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呈现出艺术创作的新形象。”这就要求插画设计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文化内涵,同时还必须具备时代眼光。只要插画师多多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敢于尝试和突破,将三江侗族农民画元素继承与创新地融入到现代插画设计作品当中,富有民族韵味的插画艺术才能发扬光大。 (二)内涵的领会和延展 三江农民画中表现的事物有着极强的象征性语境和寓意性特征,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有其特殊的精神特征,蕴涵着哲理与道德、思想与审美以及幽默與趣味等深刻的意义。在内涵方面,插画师需要深刻理解每一个三江农民画背后隐藏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创作意图和思想涵义,探求民族文化的意境,通过对比和比较的方法理清每个作品之间内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研究三江农民画元素的同时要能够摆脱其表面的特征,深入到它们的深层领域内,领会其象征意义,探求民族文化的意境,运用的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来塑造生动、鲜明的插画形象,将意境融入其中,让画面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三)形式与内涵的相融 三江侗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特色使得三江农民画艺术散发出独具特色的侗家民族气息,三江农民画为现代插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形式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源。挖掘和弘扬三江侗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了解三江农民画视觉语言背后的历史背景、作用意义和深刻内涵,取其“形”,延其“意”,让形式与内涵相融,把民族元素的形式美和寓意美注入具有现代感的插画创作中,结合新的表现技术和手法,并与时代的审美思潮相适应,用强烈的民族美感打造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插画作品。 四、结语 三江侗族农民画对插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将当代插画与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征和高度装饰设计感的三江农民画艺术相结合,将有利于充实当代插画设计的内容和理论,并有效地指导其完成实践与创新。当下,插画师需要在加强传统审美意识上多加努力和探索,充分发挥三江侗族农民画的优势和特色,找到三江农民画与现代插画设计之间的契合点,充分积累新的插画视觉语汇,从而可以更大地扩展插画的艺术表现力及可塑性。这才是现代插画设计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才能够推动我国插画产业的发展,使插画真正为人类社会和生活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炜,唐景薇.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前沿,2010,(15). [2]张海彬.论广西三江农民画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融合与传承[J].科技视界,2013,(10). [3]洪娟.从“农民画”到“现代民间绘画”的蜕变[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