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现代中国画构图的内在表现力
范文

    宋诗蓓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人们对于中国画又有了全新的追求方向:题材内容的新颖、造型语言的独特以及内在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文章就对中国画构图的内在表现力进行具体探究。

    关键词:现代;中国画;构图;内在表现力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一个艺术作品之所以成熟,其关键就在于它能够通过简单易于理解的构图组织形式展示出独特的意境,给受众以愉悦的感觉。以中国画为例,中国画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中国画的构图具有一定的内在表现力,并传达出相对深刻的意义。本文就对中国画构图的内在表现力进行分析。

    一、中国画构图内在表现力的概念

    通常来讲,人们认为构图的含义就是一种单纯的形式化构图方法,能够让人愉悦,即为一种“美化”作品,或是让作品拥有“美”的基本方法。还有一种对构图的公认理解就是在画面上对物象的排列组合。而这两种认识都是从形式上出发去理解构图的,认识不够真实和深入。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内在的真理,那么就没有艺术”。进一步的解释就是自然景象的高度真实同样被称作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真实”,其原因就在于性格即为外部真实在内部真实的具体表现。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对于绘画就提出了“迁想妙得”的思想以及“传神论”,包括后期所出现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理论,都是对于绘画意义的认知。具体来讲,国画的画家们都是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和理解构图的意义以后,才开始进行绘画的具体创作,此过程不仅仅会持续关注所画物象的表面形象,而且透过物象的表面形象,画家能够将本质的思想观念隐藏其中。这不仅仅需要对所画物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观察,更要对画作所要表现的内容,包括画作的人群、整体等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具有内在表现力的中国画经典作品

    为了深入探讨现代中国画构图的内在表现力,以下的探讨就以国画大师李可染的《无锡梅图》和潘天寿的《映日》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画《无锡梅图》的内在表现力

    《无锡梅图》的画面是这样的:从前景看,有几颗古老而又高大的梅花树,树上的花朵竞相盛开,不对称地分布在左右两侧;从中景看在梅园的一个栏杆旁边,一个成年的妇女正在牵着幼儿的手,观赏着梅景,还有一个亭子在整幅画作偏右的位置,有一个人在亭内观赏梅园,和地平线一起构成金字塔的形状;从远景看,几处梅树隐约可见,巧妙地延伸了整个画面的空间。

    《无锡梅图》的构图形式为满幅不对称式,展现出纵深、优美、恬静而又不失庄重的生机景象,这样的景象又是由不同部分的具体物象共同呈现出来的,容易被观赏者发现,而且很容易引发观赏者的联想:人们在工作闲暇之时游览梅园,梅园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人们会心情愉悦。这正是画家所创作出来的遐想空间。画作中的各个具体物象的形状也都是抽象的几何体,画面中的点、线、形状也都是画家精心布置安排的,这样的构图形式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象征性意义。

    (二)国画《映日》的内在表现力

    《映日》的主体部分就是盛开于画面左上角的荷花,荷花的下面有两个待放的花苞,花苞疏密地分布着,形成一种大小和节奏相互变化的状态;荷叶有两片,这两片呈现出上下分布的状态,左上部的荷花仅仅露出一半,而另一半则更容易让观赏者去“补充”;荷花与右下角的荷叶叶片相互盼顾,以形成一种有情的画面;画面偏左方向有着很多组的嫩叶,与荷花的枝梗相互交叉而总体向上,表现出强劲的直线张力,构成复杂的空间姿态。

    不可否定,《映日》的画面通过对线的构图而形成,线与线之间的长短不同,斜直不一,有些相互交叉,有些彼此独立,与芦苇的短线相互对应,使得芦草也为线的乐章前奏。一方面,这些线将两个大片的荷叶连接起来;另一方面,这些线将画面的空白部分分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不等边几何图形,没有一个图形是重复的。《映日》充分运用了线条的构图形式,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观赏者也能够在静谧的清凉荷叶中,产生对于绿色、对于生命、对于美好人生的联想和感悟。

    三、中国画构图内在表现力的主要表现特征

    通过以上的两个国画例子,我们能够发现构图内在表现力的重要性,让中国画作如此成功。以下就对中国国画构图内在表现力的主要形式进行分析。

    (一)简练精致的图样

    所谓简练精致的图样,其实就是对于国画中物象特征结构的提炼和概括,以此减少非本质的内容突出重点。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提炼和概括要对本质的揭示有着直接引导的作用,有利于观赏者对于画作形象的识别,使得简练精致的图样能够凸显丰富的内涵。在国画中,写意画的构图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工笔画则仅仅是在图像的形状方面进行简化而已。在国画工笔画中,画面中的形象逐渐朝向简约自然的方向趋近着,这样就能够让构图的内在表现力更为理想。写意画同样如此,《映日》中的荷花画法舍弃了传统对于叶筋的坚守,几处较大的起伏取代了原来传统荷花的众多曲折画法,利用主观夸张让荷花更为传神。如国画大师黄宾虹、傅抱石等人,都擅于利用画笔,将物象的点、线以及形状的构图发挥到极致。在表现手法方面,这些国画大师不仅仅局限于对一块石、一朵花、一棵树以及一片叶等的细节再现。简练精致的图样,不仅仅展示了物象的抽象特征,而且刺激了观赏者,让观赏者感觉到爽朗、新颖与畅快,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内涵十足,别有一番韵味。

    现代画家在国画创作中对于简练精致的图样的追求还表现在对构图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上。国画大师潘天寿以及黄宾虹等人都这样认为,在国画的构图中,不等边抽象三角形为创作中最有变化的图形,而且还会提升国画的内在表现力度。比如作品《无锡梅图》中,人物、栏杆以及亭子就形成了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这将画作整体的各部分形象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在梅花的背景中更为明显地表现在观赏者的视线中,拉近了画作形象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通过简练精致的图样,观赏者能够更容易理解画作,并体会画家的用心。

    (二)相互重叠的物象

    很多时候,画面都是由很多物象构成的,而中国画作为立体的平面展示图,其物象与物象总是重叠,包括几朵花、几个人、几片云朵等的重叠,这样便能够很容易地显现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远近以及前后关系,画面的构图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画家有时还运用散点透视的表示方法,让画面的空间得到延伸。以《无锡梅图》为例,梅园中的梅树较小,体现出梅树是远处的景色。

    通过国画中的重迭现象,“露”与“隐”的对比关系也凸现出来,没有显露出来的重迭部分尽管不在画作中,然而却呈现在观赏者的脑海中。比如说断臂维纳斯,其双臂究竟是怎样的动作成为人们无法解开的迷,人们不会感觉到缺失,相反会感觉到一定的深意。

    通过重叠现象,原有像散沙一样的松散物象也会集中在一起,更为和谐。随着国画大师对于重叠现象现象的深入挖掘,国画构图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全新的发展。

    (三)动感变化的画面

    很多的中国画的画面都是动感变化着的,比如说正方形仅仅是静态的,如果将其倾斜变成斜状,正方形就会运动起来,具有一定的动感,而这样的画作则更具内在表现力。也就是说,一幅画中的各个部分外形是倾斜的状态或者是非倾斜的状态,就会影响着画面整体的动感。国画的画家为了让画面呈现出动感变化的效果,就会在构图上下功夫,通过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构图,以让画面展示出预期的动感效果,与此同时再突出画作中的主次关系,便能够让国画具有更强的内在表现力。

    在国画《映日》中,我们不难发现画面左边的枝梗从下而上,荷花处于中心位置,画家就是利用观赏者的视觉,给观赏者以自下而上欣欣向荣的感受。画家有意识地对物象的方向进行调整,曲径通幽,很容易让画作更具内在表现力。反过来,如果中国画的画家们在绘图时一味地使用直线的构图方式,那么必然会让观赏者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四)和谐有序的关系

    在国画的创作之中,国画家如果把握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的特点,并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位置的安排和整体的创作,便能够突出国画的和谐有序关系,让国画的构图具有一定的内在表现力。

    以《映日》为例,画面中有两片大荷叶,他们就具有相似的特性,尽管左上角的荷叶露出来的部分只有一般,然而这却是画家的良苦用心之处,巧妙的“押韵”让画面整体富有节奏感。对于国画的观赏者而言,他们一旦发现了国画作品中的“押韵”,就会轻易地找到物象的主次关系,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画作。

    在国画中,一个主要的大的方面和一个次要的小的方面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定的主次、和諧以及类似统一的关系。唯有从高层次逐渐向低层次的部分过渡,才能让国画部分间的关联关系凸显出来,进而让国画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和组织统一性,通过丰富的画面变化,使得国画的整体具有强烈的内在变现力。

    (五)无限延伸的空间

    空间无疑就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大小、远近、以及距离等关系。远小而近大,就好比西洋画中的三点透视法,当一个物体被画家放大,观赏者就会感觉到它很近,反之亦然,逐渐延伸到无限的空间之中。用心灵去观看景物,从全景中仔细观赏部分景物,将视觉以内的景物摄入到整个画面之中,同时将视觉以外的景象通过联想传递给观赏者,这就是一种无限的空间意识。

    中国画的画家们运用独特的构图方式,让画作的内在表现力无限延伸,正如诗句“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用“游心太玄”去感悟国画中的景象。杜牧有一诗句“碧松梢外挂青天”,“碧松”和“青天”相互照应,形成一种空间的对比关系,从近处的“碧松”出发,视觉逐渐延伸到远处的“青天”中,由近及远,向无限的空间延伸。再比如“静故了群动 , 空故纳万境” ,从山林、草木等物象中,我们都能够感觉到一种向无限的延伸,看起来景物都是可及的,事实上却是遥不可及的,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性。

    无限的空间意识就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近及远的构图手法,通过视觉的延伸将观赏者的视觉引入到无限的空间之中,这样的空间意识构图方式在国画创作中经常出现。

    四、结语

    中国国画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中国画之所以如此成功,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画的构图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力,构图与表现内容高度统一。这一点值得我们当代的国画艺术家去学习借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国国画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