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书法艺术的生命化体现
范文

    王睿文

    摘 要:中国人发现了一种与拼音术完全不同的形象语言表述,不仅仅是对形象的临摹,更重要的是人对生命、自然万物生灵的思考,反映着人对它的情感寄托,这种以点线勾画组成的线条便成为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艺术,即汉字。汉字本身作为个体就创造了审美的形式感,而中国书法的妙处就在于用笔墨准确而生动地描述和概括了汉字。

    关键词:书法;生命化;精神境界

    自然界有生命的躯体,必有骨、血、肉、筋。骨是结构,是一个生命体的间架、行动力的支撑;筋是依附在骨上的韧带,是连接骨架得以活动的基础;肉是形体,包裹着筋骨赋予生命形象;血流贯在筋骨中,是气息得以往来、营养得以输送的场所。当然这仅仅构成了生命躯体的形体,不足以显现生命的整个状态,还得有神。这便由自然科学引申到中国哲学中对于形神问题的考究,庄子早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并且认为神守形是生命之长存道。一般来讲,神就是指精神活动的思想意识,而在道家思想中神指的是自然界所赋予的灵性。

    中国书法所追求的境界也是要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状态的艺术。如苏东坡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书也。”王澍也说:“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为人,书亦犹是。”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中,书法是一个生命整体。孙过庭用“人书俱老”形容书法境界同人经验、年龄的关系,意指老境所创作的书法渐臻化境。由此可以得出,人写书的过程也是写自己生命历程的过程,每一笔的运动轨迹也是生命活动的轨迹。同时,我们现在常说的“字如其人”,其实最早是“书如其人”,见于刘熙载《艺概》一书:“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人的生命形态千姿百态,高矮肥瘦各有不同,有人眉清目秀,有人浓眉大眼,有人燕颔虎颈,有人短小精悍,人的精神气质也各有不同,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气宇轩昂,有人风流潇洒,有人含蓄蕴藉。作者与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人生命的百态,造就了千人千面千种书,正如刘熙载所言:“书之结体,一如人体,手足同式而举止殊容。”纵观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大家,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颜体相对应的是刚正忠义的颜真卿,“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是与张旭的性情豁达、豪放不羁相得益彰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风度超逸,天人合一,也是由王羲之的潇洒自然所维系的。

    康有为认为书法是“造型艺术”,他并不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而是对当时书法观念的总结和概括,这一论断最早写于《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盖书,形学也”。康有为用十七个“形”包含了造字方法、文字构形、书写风格甚至是不同民族的文字类型,为书法史梳理了广阔天地。可见这种“形学”的观念,更为注重笔墨的技法,而不多考虑书法痕迹形成的姿态与原因。也有跟随者以重形的观念研习书法,甚至用九宫格临习并记忆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的草书。九宫格是金石学领域的书写要求,即在每个方格画一个井字,将方格整齐地分为九个部分,士人便利用这个空间有效地排列、点画书法的形态。

    汉代扬雄则认为:“言,心声也;书者,心画也。”他认为书法是一种表现心灵情感的艺术,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气质以及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觉,所谓一字见心,偏重对“神”的考究。但对书法有过实践的学者便知,若是没有超高的技法,“神”也就无法体现。因此“形”的具象与“神”的抽象皆不可或缺,两者要兼顾,正如张怀瓘所言:“筋骨以立形,神情以润色。”

    “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仅是书法界一直所关注和讨论的,一直也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例如《易经》是以阴阳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一阴一阳之谓道,把世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属性,高度概括抽象为阴阳。古人所发现的最明显的规律就是昼夜的变化,即日月的运行。中国书画是利用墨黑染出不用的层次产生与白的对比,黑与墨有着很深的渊源,如今很多人仍然称黑色为墨黑,书画中,无论是黑白对比还是知白守黑、计白当黑,都是在充分发挥着墨的变化表现空间层次,达到画面和谐统一的效果。

    在纸面上所体现的笔墨的意象仍是表层的,太极图所蕴含的古朴的对宇宙生命思考的辩证审美思想才是更为深层的。黄宾虹也说,“太极图是书画的秘诀”。形神相聚,虚实相生,华夏艺术家对于“形”与“神”所融合的境界一直是向往和追求的。

    书法作为一种文字书写,却能够传达出中国的哲学思想与精神气质,是世界上所独有的。书法作品当中所体现的生命状态,不仅是画家自身人格的反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生命的认知,反映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精神中生命精神是本源。生命精神包括具象的形态以及虚无的精神气息,书法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且更为追求精神和气韵的表达,画外之意、韵外之致的表达,即对意境的追求,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最早出现于王昌龄的《诗格》:“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后被多处提及,刘禹锡后又解释并明确规定为:“境生于象外。”谢赫所言的“象外”便是要突破有限的象,即拘泥于体态物象上,但不是完全脱离摆脱象。象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是有形且有限的,境则是元气流动、气韵自然的无限的大幅的空间。

    中国书法中所体现的空间意识是一种物理空间也是一种生命空间。这也与中国书法所用的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宗白华也提出,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可以成为艺术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文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与中国人所使用的艺术工具有关。中国书法家对于纸张非常考究,纸是画面的组成部分,纸的类型也是品种繁多,各有不同的特色与性能。较好的纸,洁白纯净,纹理清晰,百折不损。早期的纸如絮纸、灞桥纸、居延纸、中纸、罗布淖尔纸、旱滩坡纸、蔡侯纸等等。当今熟知的宣纸在唐以前就开始制造,起初原料为檀树皮,宋元后又加楮、桑、竹、麻等数十种原料制作,作画时其独特的渗透性与吸附性使得落墨着色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感,墨韵生动,也因其能长期保存,留得“千年美纸”的美称。白鹿纸,明清时宫廷御用的一种独特的名贵纸,《至正直纪》记载:“世传白鹿纸乃虎山写之纸也。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泽光净可爱,且坚韧胜江西之纸。赵松雪用以写字作画,阔幅而长者称白箓,后以白箓不雅,更名白鹿。”纸张的白素与纹理,造就了中国书法中对于空处的想象空间,纸张就是书法家对于表现一个生命单位的前提,纸张还赋予了书法创作家对于空间感的把握,字处于纸上的空间位置,空白的分布要适当,大书法家邓石如也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皆妙景,白处便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表现一种生生不息的延绵。当然中国书法中最为讲究的还是用笔,用笔有千变万化的区别,但皆可用单纯的点画所构成,卫夫人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且列了七种执笔的方式:“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陆断犀象。折百钧弩发。竖万岁枯藤。捺崩浪雷奔。横折弯钩劲弩筋节。”且不论用笔的方法,光看卫夫人所言的比喻,有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年枯藤、强劲之弩、坚挺的竹等意象,更有一些行为动作如利剑斩断犀牛角与象牙、百钧之力发弩,光是想象这样的书法就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中国书法所特有的工具笔墨纸砚展示各类技法和独特语言,与千年来不断融汇的对生命的思考一起,引导中国书法走向一代又一代。经常有书法家呼吁,会用筷子的人就应该拿起毛笔,在连硬笔字都很少书写的快速消费时代、艺术价值等同于商品价值的今日,不知中国书法是否还能如同生命般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宗白華.美学与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崔树强.笔走龙蛇[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范曾.书道法自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沃兴华.中国书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王耘.“空”之美学释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7]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5.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