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班“沥粉画”创意活动的实践与探究
范文

    陈佩珍

    摘 要:本文关于中班“沥粉画”创意活动的实践与探究,运用多方环境渗透来激发幼儿参与创意沥粉画的活动兴趣,开展丰富的混班、亲子、角色拓展、节日等活动来促进创意沥粉画的研究,从而促使幼儿绘画及创造等能力的提升、教师沥粉画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园美术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沥粉画 创意活动 实践探究

    中国传统的沥粉画工艺复杂,并不适用于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更不适用于中班的孩子,因此我们结合本园的美术特色,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实际能力,在传统沥粉画的基础上,进行借鉴与调整,主要通过米粉、面粉、白胶的结合,以1:1:3的比例调配而成,并加入不同量颜料,调制出不同颜色的沥粉原料,利用点、线、面等多种绘画方式,在不同材质的低结构物体绘制出别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作品。以此材料易取、操作便捷的创新沥粉画活动,来丰富日常的美术活动,并通过多方渗透、多元实践来开展活动。

    一、环境渗透

    著名心理学专家皮亚杰指出:“儿童认知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构建的。”环境作为“无声的老师”,作为幼儿园一种隐性课程,有着在耳濡目染中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功能。所以,除了让幼儿认识和熟悉沥粉画之外,更要让幼儿能时刻欣赏到沥粉画的美,时刻感受沥粉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年段长廊环境渗透

    我们以“沥粉美”核心点来展开对中班段长廊的环境创设,真正做到了让環境说话,让环境育人,让环境凸显生命力,让沥粉画活动时刻呈现在幼儿及家长的面前,分别在家园栏、自评墙、材料收集站等环境中进行了渗透,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其中。

    (二)各班室内环境的渗透

    环境氛围能感染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展现幼儿的进步,各班把幼儿创作的沥粉画作品巧妙地呈现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里,不但让班级的大环境更加美观了,更是让沥粉画这一独特的美术活动深入到我们的课程中,让幼儿能时刻感受到沥粉画的氛围,看到自己的成果展现,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也让家长感受了幼儿的成长与进步。例如在班级的大环境中、主题墙中、区域中都逐一渗透,让“沥粉画”创意活动真正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同时也让家长真切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

    二、活动推进

    为了让沥粉画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我们开展了混班活动、亲子活动、大型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合作意识方面也有了进步。

    (一)混班活动

    我们在年段的每周课程中,设定在每周三下午开展混班的沥粉画活动,因为每个班级提供的主材料方向不同,根据幼儿自主的选择,选择喜欢的班级,利用该班级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沥粉画活动,体验不同质感的材料呈现的沥粉画作品的不同魅力,同时也在混班活动中,幼儿接触了更多的同伴,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亲子活动

    为了让家长们能了解到我们的沥粉画活动,从而更加配合我们的活动开展,我们年段在每月月末都会开展一次年段性“亲子沥粉画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让家长亲身体验沥粉画活动带来的乐趣,更是增加了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也见证了幼儿的成长历程。为此,我们根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计划。

    例如: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亲子活动中,妈妈初次尝试了沥粉画的调制,妈妈们在幼儿的协助下调配出了绚丽多彩的沥粉,在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上,幼儿来设计,妈妈握住幼儿的手来一同彩绘,这样温馨的场景是多么感人,妈妈和幼儿之间满满的爱在作品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节日活动

    传统节日背景下的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也是一项重要策略,以中班段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年段老师经过多次讨论整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并结合沥粉画活动做出删选,选择了相对适宜的传统节日,作为沥粉画活动开展的基点。

    例如:在传统节日“立夏节”,中班段开展了大型的庆祝活动,活动顺应了“汉服”潮流,各班幼儿整齐地穿着特色的汉服,进行了经典的诗歌朗诵,还结合了沥粉画活动,在亲子制作的香袋上绘制沥粉花纹,让传统的香袋变得别具一格,家长们和幼儿之间的亲密互动、和谐创作,在活动中展现得精彩无限,一个个独特的香袋作品更是为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角色拓展

    介于沥粉画活动环节的繁琐,我们在沥粉小作坊中设立设计师、调配师、彩绘师、清洁师等多种角色,响应幼儿自主化的理念,让幼儿在沥粉作坊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从而让幼儿在合作、表达等能力上得到提升。

    三、探索成效

    运用沥粉材料的美术教学活动改变了沥粉在美术领域所处的边缘地位,使美术教学走出了课堂,释放了孩子的个性,转变了教师“教”的角色,幼儿园也收获了一定的成绩,现分析如下:

    (一)促进了幼儿积极多元地发展

    由于沥粉画活动有幼儿动手调配沥粉比例的环节,对于辅材料颜料的量加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了最终沥粉颜色的深浅,从而为创作奠定了色彩搭配的基础。探索与实践中幼儿对沥粉表现活动的热情逐步高涨,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沥粉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表达所知、所想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1、提高了色彩的敏感

    幼儿色彩美的感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能找到细微的色彩变化,还养成了关心身边具有美感的事物,关心同伴作品,区别作品的不同和喜欢欣赏作品的习惯,提高了幼儿对色彩的表现、理解及审美能力。

    2、提升了创作的独特

    探索初期的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沥粉画作品中运用的载体过于局限性,只能在纸上、纸盘上、纸盒上进行创作,很少有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作品。通过不断探索,让我们在木、陶、布等不同材质上也能进行创作,幼儿也会根据材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创作思路。

    3、发展了个性的全面

    沥粉材料的美术活动中,教师重视因材施教,评价时也考虑到因人而异对待,鼓励幼儿个性化的表现。所以,幼儿对身边材料的关注兴趣浓厚、观察更为细致,通过实践与探究,孩子的个性、自信心、积极的情感都得到发展,促进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4、改善了社交的能力

    在沥粉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幼儿懂得了与同伴交流合作,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自理能力方面也有所改善,知道整理材料,清晰工具。

    (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通过研究,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明显转变,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明显增强,推进了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1、专业引领,更新了教育观念

    探索期间,我们以老带新结对指导每个班级的教师,教师的视野得到了拓寬,艺术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中谜团得到层层解开。

    2、积极探索,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们在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的同时更重视“向自己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多次观摩、研讨、展示等方式,在新旧知识经验的不断碰撞中构建新经验。

    3、善于反思,提升了科研水平

    年段老师都参加了都参与了探索,在实践——反思——实践中不断求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惊喜和经验。教师们将这些零散的经验进行梳理、书写,把实践经验提炼到理论高度,涌出了一大批有关沥粉画的优秀课例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推进了幼儿园美术特色的建设

    沥粉材料的美术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推进了我园美术特色的建设与发展,丰富了我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为锻炼孩子的胆魄,宣传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理念,我园几次组织大型美术展示活动,收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我园多次开展的大型沥粉画主题活动,多次在各大教育网站投稿,获得了同行姐妹们的关注,及相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我园多次组织幼儿到社区、消防站、敬老院等地方,与社会接触,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去看望和慰问相关人士,其中沥粉画作品的呈现得到了众多人士的关注和喜爱,幼儿园的发展及幼儿的成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从而提升了幼儿园的社会声誉。

    “沥粉画”创意活动,通过实践研究让我们重新思索了儿童美术在生命个体发展中的价值,重视儿童在生命初始阶段真实的审美体验,创新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在动手操作、创新表现、交往合作、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在成长的历程中获取了难忘的经验。对于教师而言,美术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式上的困惑得到了解决,在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奠定中增添了独特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丙烯沥粉画的制作方法---壁画材料研究.中国壁画网

    [2]胡照华.工艺美术简史[M].重庆;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紫微.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6(6)

    [4]庞丽娟.幼儿园美术教学法[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田少鹏.中国古代装饰艺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7

    [6]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宁海县西店镇第二幼儿园 浙江宁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