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正字不俗 势奇根益深 |
范文 | 摘 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弘扬中国书法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曾翔对书法具有独特的理解,文章结合向曾翔先生学习书法的实践感悟,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书法学习。 关键词:书法创作;曾翔;书法学习 学习中国书法若无人指引,想登堂入室就很困难。学习书法要领悟其精义,不走弯路,不但要自己不断刻苦钻研学习,更要明师引路。曾翔先生通过贯通古今的深厚学理和四十多年来对书法各体创作实践的探索,形成了对书法独特的理解。 一、寻找自己性情相合的碑帖 一个学书者在古代众多书体中找到他性情相合的书体,是他书法学习成功的关键。对于几千年的书法传统,不仅有“二王”和书法史上记载的那些名家名作,还有更为广泛的书法资源值得我们深挖和研究。只有找到性情相合、心灵相通的碑帖范本,我们才能毫不费力地把吸收进去的东西消化了。林语堂先生在《读书的艺术》里也说过:“一个人读要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和他心灵相似的作家。”同理,这个碑帖范本也需要自己慢慢去寻找,或许某天,我们可能会突然地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曾翔先生会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碑帖范本。他说:“老师是一个媒介,像媒婆介绍对象,先介绍你们认识,你们两个能不能谈成一对,最后能不能结婚,主要取决于内因,取决于相互之间的认识和沟通。”找到自己适合的“对象”后,曾翔先生便和学生共同探讨怎样去认识理解和学习自己的老师。曾翔先生道:“我干什么,我就是告诉你我是怎样理解你的‘老师的,你又是怎样认识你的‘老师的,你怎样写才能让你选择的“对象”喜欢你,写了半天他都不喜欢你,说明你没有深入他的内心。” 二、发现大于创新 曾翔先生常说:“发现大于创新,创新来自发现。”学习书法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现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发现古人、发现今人,善于发现他们没有或不完善的东西。有行家说:“学习书法就是追求人迹罕至的地方。”不仅要善于发现别人,还要善于发现自己,从骨子里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心的真正渴求。发现了新东西,要拿过来提炼,融入形成自己的东西。曾翔道:“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新鲜和敏锐,因为写着写着就会发现新大陆,发现了,就要登上去转一转,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艺术家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新的内涵,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自然生活中寻找生命的契合点,做出对生活、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思考。南朝画家宗炳好山水,爱远游,他发现了山水的美即以形写神,便把顾恺之的“传神论”运用到山水画上。如曾翔所言:“想象力就是发现古人,发现今人,发现自我。” 三、对所临摹的碑帖要保鲜 我们往往刚学习某一碑帖,兴致极高,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失去新鲜感,就很难进一步深入。就像一个人对他的情人一见倾心,就會沉醉在情人的怀抱里,他们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是互相合心意的。经过一段时间对碑帖范本的研习,很快学书者临摹的一招一式已与碑帖范本相似,但是过了几年,这种新鲜感消失了,对碑帖范本有些麻木,没有感觉了,就再去寻到新的碑帖范本。换了适合自己的几种碑帖范本后,逐一学习吸收消化,多年后自然也就是书法高手了。曾翔谈到:有些学生“在学校写的有兴奋点的东西,他们早忘掉了,没有坚持令他们最兴奋的东西,没有再去追。实际上就是‘初恋的感觉找不到了,这样的情况非常可惜。老师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找到‘初恋,并把这种‘初恋的感觉维持下去,……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做到千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画家,直到90岁,他对世界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新奇感。中国画坛巨匠齐白石耄耋之年还保持着艺术青春。 四、学习和创作是两种状态 学习书法是一种方法,而创作是一种状态。临摹古代传统,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方法。书法初学者先从虔诚的模仿做起,刚开始要临摹“像”,结构、用笔要“精确”,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素材,为日后的创作做储备。学习时,我们自然平和地跟古人对话,尽量多做加法,多从古人中吸取营养和智慧,但在创作时,却要进入另一种状态。艺术家在创作中处在一种情绪高亢的状态,自己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完全忽视周围世界的存在,而且艺术创作中,往往会有灵感的发生,使创作如有神助。艺术大师们均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灵感,点燃创作激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曾翔先生在创作时往往“大吼”,让自己进入一种创作状态,进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书写“不计工拙”,呈现出一种真实的书写状态。 五、曾翔先生:年轻一代的楷模 曾翔先生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尚自然,求意味。无论用笔还是结构,他皆追求一种趣味,而不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在书法的学习上,他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的创作边界,日新又新。著名导演张艺谋曾说:“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我的每一次创作都想方设法与自己的过去不同,与其他人不同。”古人评价一位艺术家艺术成就的高低,往往不仅看他的艺术造诣,更看他的人品。古人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曾翔先生是一位很有风骨的人,他做人做事不揣摩上意,投其所好。他用自己的善良和才华不遗余力地提携晚辈,同时对一些优秀的同行,他常是大加赞赏。他教育学生:“人品第一,书法第二;人生的修为远远高于书法的技法。”他还谈到:“学习书法,不要把书法看成获取名利的工具,大肆消费书法,而是想想自己能为书法做点什么。”诚然,只有一支忠诚于书法事业,职业操守好,不为名、不为利,默默为书法贡献的专业力量,才是中国书法的希望所在。 胡抗美先生对曾翔甚是尊敬:“曾翔是当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在书、画、印领域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风格独特,观念新颖。……同时他也是一位明师,无论是艺术造诣、人格力量还有担当精神,都堪称年轻一代的楷模。”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弘扬中国书法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有效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作者简介: 杨肖曼,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曾发表书法学术论文数篇;参加教育部全国统编书法教材的编写两部,其中一部初中教材2019年已在河南省部分地区试用;曾指导北京市小学书法校本教材的编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