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图像学方法分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
范文 |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是古代工笔重彩的顶峰之作,色彩清丽,为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图像学是西方美术史学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探究其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学研究方法;潘诺夫斯基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图像学研究方法从19世纪欧洲的美术史研究中开始发展起来,图像学作为美术史的一个分支,强调的是对美术作品的题材、象征含义及文化意义的剖析与研究[1]。 美术史学者潘诺夫斯基最先对图像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他认为:“图像学将内容分析作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的象征意义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2]图像学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主题事件和意义,而潘诺夫斯基把图像学研究分为3个不同层次:首先是“前图像志描述”,即对图像题材进行本义描述;然后进行“图像志分析”,即将图像题材与主题联系起来,并作出分析与解释;最后则是“图像学解释”,即将艺术作品置于一定的社會历史背景下,对其作出含义和内容上的解释,阐释作者没有明确表达的隐喻[3]。 1 前图像志描述 《韩熙载夜宴图》为古代工笔重彩的顶峰之作,由南唐画院侍诏顾闳中所作,绢本设色,纵335.5厘米,横28.7厘米。本画绘写了南唐皇帝李煜欲重用韩熙载,特命顾闳中潜入当时的中书侍郎韩熙载家中,窥伺其夜宴以作考察之用。 此画为长卷式构图,全卷画面共分5段,5段画面依次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4]。 第一段听乐(图1):韩熙载坐于画面右侧的榻上,头戴高纱帽,身着黑袍,蓄有连鬓长髯,与宾客宴饮,共听琵琶。他的右侧为身穿红袍的状元粲。背对观者的是太常博士陈致雍,面向观者的是紫薇郎朱铣,两人都专注地侧耳倾听,随后的一组人物也都向左而视。本段中的人物虽姿态各异,但关注点都在身穿长裙的琵琶演奏者月伎李姬的身上,画家利用描绘人物视线来表现倾听,体现了本段的主题“听乐”。而画面中的主角韩熙载姿态悠闲,双手自然下垂,似乎与旁人一同沉浸于琵琶声中。但他表情严肃落寞,眉毛紧蹙,与整个宴会的氛围不相符。位于卷首的卧床帷幔大开,床铺不整,似有一人蜷卧,枕边置一把曲颈琵琶。 第二段观舞(图2):画面中宾主齐聚,共同观看王屋山跳舞,气氛尤为热烈。画面中的焦点人物为韩熙载的家伎王屋山,她身着蓝色舞衣,跳着当时最流行的软舞——“六玄舞”。“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是六玄舞的主要特征。画面中王屋山的动作极具表现力,舞姿曼妙。主人韩熙载则脱去外衣,敲击大红色羯鼓,以鼓手形象出现在画面中。德明和尚也出现在画面中,他拱手背对舞者,碍于礼教不敢正视舞者,却情不自禁地沉浸于舞乐中。 第三段休息(图3):夜宴过半,众人围坐休息。本段画面气氛较为平静。韩熙载与乐伎们坐于榻上休息,有一侍女在榻边服侍韩熙载净手。画面右侧有一抱着琵琶的乐伎,似刚奏完乐曲,正与一侍女交谈,侍女手捧放酒杯的托盘,向坐榻走去。与卷首相似的是,卧床上绿色的被子隆起。而画面中的高足烛台,燃烧着的烛火暗示了时间,烘托了夜宴的气氛。 第四段轻吹(图4):本段画面描绘了夜宴继续,乐伎们开始演奏乐曲的场景,构图和谐,布局错落有致。画面正中5名乐伎并排坐于圆墩,吹奏萧或笛,左侧有一男性乐伎使用简板与箫笛合奏。而韩熙载坐于画面右侧禅椅上,里衣敞开,袒胸露乳,左手在膝上随节奏拍打,右手执一方形扇,神态怡然自得,十分享受音乐。画面最左侧有一立屏,屏风前后的人物在交谈。 第五段送别(图5):本段绘写了宴散后宾客离场的情景。画面右侧有两位乐伎与一坐于高椅的中年文士嬉戏玩闹,画面左侧有一文士揽着一乐伎,氛围暧昧。而韩熙载立于画面正中与宾客道别,手中握着鼓槌,神情失落,似意犹未尽。韩熙载作为本画主角,在本段画面中面朝卷首方向而立,也是作者暗示观者本画已至卷尾。 2 图像学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唐后主李煜命令画家顾闳中夜访韩府,目识心记绘制出的夜宴实况。本画对于故事情节的描绘十分清晰,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画家利用屏风将不同的情节进行分隔,而人物之间的互动又将各个场景相连接,使得5段画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5]。“屏风作为一个隔断物,是对空间进行划分的一种工具。无论在实用意义还是象征意义上,都紧密地与空间概念相联系。”[6] 本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也十分传神,人物的神情和姿态都很有表现力,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物性格。作为本画主角的韩熙载,虽身处热闹非凡的夜宴中,却一直肃穆庄重,郁郁寡欢。第一段中尤为明显,韩熙载姿态悠闲,似乎与旁人一同沉浸于琵琶声中,但他表情严肃落寞,眉毛紧蹙,可以看出他对于家国安危的忧心,体现出韩熙载内心的矛盾,真切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7]。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韩熙载大多数情况下都严于律己,除第三段与第四段举止稍有不妥。第三段,他与乐伎同坐于榻上,第四段衣冠不整,袒胸露乳。其余时间都神情严肃,姿态庄重。夜宴的氛围也十分和谐,韩熙载作为夜宴主人,对夜宴中宾客的约束体现了他正直高尚的人品。画家也借此画表达了对朝廷面貌的不满。画面中出现多处男女关系越界的情况,如第四段屏风前的男子与女子交谈,第五段画面右侧乐伎与文士玩闹,左侧文士拥着一乐伎等,这一系列过从甚密、有违礼教的举动,以小见大地体现了南唐时期的社会风气。画面中两次出现了床铺不整、被子隆起的现象,而韩熙载却视而不见,表现了韩熙载对当时朝局的无力和失望,只得无奈接受现实,用歌舞宴会麻痹自己,沉湎酒色。 3 图像学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最初作为李煜考察韩熙载的依据,本可在使用过后销毁,但却流传于世,本图的图像学意义已发生转变,从实用性价值转变为观赏性,可见其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而《宣和画谱》曰:“李氏虽潜伪一方,亦复有君臣上下矣。至于写臣下私衰以观,则泰至多奇乐,如张敝所谓不特画眉之说,已有失礼,又何必令传于世哉?一阅而弃之可也。”[8]由此可知,本图对后世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对于朝臣关系及社会秩序都有较大的影响[9]。 《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的形象也让后世许多文人墨客找到了共鸣,赋予其新的图像学意义,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载体。卷尾的文人题跋都有所体现,其中一句“图画枉随痴梦论”为元代班惟志所题,表现出对韩熙载命运的惋惜,而“不妨杜牧朗吟诗,与论庄王绝缨事”则将题诗者的思想与认同体现得淋漓尽致。 《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的景物十分丰富,图中屏风绘有不同类型的花鸟、山水画,还呈现了人物服装配饰的不同规制,以及当时的家具和器皿,为后世保留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具有深刻的图像学意义[10]。 4 结语 通过图像学方法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不仅可以欣赏到画作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可以从更深层次发掘出作品所含的内在价值,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将南唐政治文化生活与直观的画面连接起来,对作品进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利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本图也对南唐时期家具、服侍等方面的考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永康,孙献华.用图像学研究方法浅析《格尔尼卡》[J].大众文艺,2019(22):116-117. [2] 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185-186. [3] 张林硕,狄文和.论秦淮灯彩设计艺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9(12):56-57. [4] 李松.韩熙载夜宴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9. [5] 赵菁,张乘风.汉唐时期屏风文化的历史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23-25. [6] 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M].文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 [7] 景鑫,陈玮.“清初四僧”艺术作品成就原因及影响[J].大众文艺,2019(23):18-19. [8] 田襄齐,陈玮,熊瑶.元代文人山水画在现代服饰图案上的艺术体现[J].大众文艺,2019(16):69-70. [9] 郭湘晴,王玮.中式家具中屏风设计现代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52-53. [10] 白菊,陳玮.论后印象派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9(24):66-67. 作者简介:祁雅文(2001—),女,内蒙古阿拉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 指导老师:陈玮(197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助理研究员,院办主任,研究方向:艺术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