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新唱法的审美特征 |
范文 | 郭雅坤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经过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具备了科学性和民族性。民族新唱法则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将两者融会,凸显声乐艺术的共性及本民族的特性。根据文献法和分析法,从美学角度阐述民族新唱法的三个特征:“声腔美”“情韵美”“形态美”,更为明确地把握新时期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新唱法;声腔美;情韵美;形态美 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被赋予了全新的审美认识、审美视角,形成了新时代的历史产物——民族新唱法。该唱法在继承中国传统演唱艺术基础上,吸收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以及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新型声乐演唱方法。 民族新唱法音域宽广,音色柔和,讲究高位置、深呼吸,要求吐字清晰声音圆润,能够演唱各种传统歌曲、戏剧,又能演唱近现代、当代创作的不同风格的歌曲和歌剧。目前我国许多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都采用民族新唱法,如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吴碧霞、雷佳等。随着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的高速发展,民族新唱法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影响着大众审美的发展。 民族新唱法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如何使歌唱者与听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使听众获得精神享受,关键就看是否符合听众习惯及审美方向。当前,我们首先应当把握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突出本民族的艺术个性,从而使民族新唱法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中国声乐艺术的新发展—民族新唱法 (一)民族新唱法的演唱方式 民族新唱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能使吸气量充足。高声区以头腔共鸣为主,发出的声音更加明亮、集中、具有穿透力。同时运用口腔和胸腔共鸣,加大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震撼力,使高声区不但声音明亮,同时兼具美声唱法金属质感般的音色。无论是声乐的色泽、美感、张力、技巧还是演唱形象、台风等方面都充分显示出民族性和世界性。 (二)民族新唱法的特征 民族新唱法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明亮,咬字亲切动人,声音质朴。同时具备声区统一,真假声混合的长处。这种新唱法能使歌唱者合理用嗓,延长了演唱时间,是我国声乐演唱者、教育者多年来努力探索的结果。 民族新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以情带声,行腔婉转、动人。通过规范化的发声技巧,真假声比例的合理安排,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混声”唱法。这一唱法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广泛发展,被越来越多的歌唱家所采用。 二、民族新唱法的“声腔美” (一)字正腔圆的演唱原则 “字正腔圆”是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新唱法也不例外,更注重语言与声音经过艺术加工产生的完美效果。 “字正”是“腔圆”的基础和前提,“腔圆”是在“字正”的基础下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达到“字正腔圆”的标准,首先要做到“声中有字,字中有声”;其次讲究“抑扬顿挫”;最后要“依字行腔”。演唱者要对歌词内容和创作背景有深刻的了解认识,在此基础上将语言与发声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最终达到歌唱的完美境界。 (二)“声腔美”的特征 1. 音质美 民族新唱法是科学化、艺术化相结合的歌唱体系,在演唱过程当中,“声腔美”是声乐美的主导因素。声乐是人声音的艺术,若要展现声音的表现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质条件。首先,气息一定要充足,气是声音的根本,音色的首帅;其次,声音要圆润饱满,才能够自如地控制声音的幅度变化,做到“高而不竭,低而不虚”①;再次,能够适度地调节声音的强弱,做到强而不喊,弱而不散;最后,声音音色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表现出高、中、低音区的不同特点,民歌、艺术歌曲、歌剧的不同形式,乃至驾驭不同唱法的艺术表现力。 2. 字音美 在民族新唱法中,中国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因此歌曲中“字”的咬字、发音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意义。声乐是人的语言所演唱的音乐,首先,要注意咬字、吐字、歸韵,达到字音纯正,清晰;其次,字头、字腹、字尾要依据不同的字音结构去表现,使音在声腔中自如地变化;最后,根据情感的需要,正确处理字的强弱、高低、连断,使字、情和声结合起来。 3. 行腔美 “行腔”不论在中国传统戏曲、民歌或欧洲美声唱法中都有所体现,自然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性。 “行腔美”不仅是指唱腔的圆润自然,更重要的是音质、音域、音响各方面的非凡表现,如何使行腔圆润完美,首先,歌唱时音调、音准一定要正确,这是歌曲演唱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节奏要稳定,掌握好节拍速度,做到松紧适度,快慢适当;再次,掌握不同民族、地方的风格特色,展现出艺术体裁的丰富形式;最后,歌唱时感情一定要真挚,做到有感而发,含情而唱,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歌唱状态。 三、民族新唱法的“情韵美” (一)声情并茂的审美标准 声音与情感的相互融合是民族新唱法演唱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声情关系上,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恰当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最理想的演唱状态就是“声是情之形,情在声中藏”,二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声情并茂”是歌唱的最高典范,是歌唱艺术的最高标准。它使歌唱艺术得到升华,创造了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美。 (二)“情韵美”的特征 1. 情韵生辉 深情、动人是民族新唱法的“情韵”,是民族声乐演唱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情韵美”的核心。情感的抒发,演唱技巧的发挥可以直接体现出歌唱者的水平,所以情感与演唱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歌唱中的“情”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歌唱者对作品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透彻深刻的认识后形成的自然流露和准确表达。如果歌唱者不深情,观众就难以被打动,这个艺术作品本身的创作意义就没有突显。只有歌唱者充满感情的演唱才能把观众带入作品的意境,使观众同样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民族新唱法的“情韵美”就是重在情深处,妙在回味间。 2. 以情带声,情从意生,声情并茂 民族新唱法要求歌唱者将情感与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在一起,赋予演唱以生命。因此,演唱者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修养的提高,如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生活积累以及生活感悟。与此同时更应当训练好视唱练耳、曲式分析等专业理论课程,多欣赏中外音乐作品,多读诗词歌赋,以及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体裁,从而丰富个人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自然科学对个人修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自然科学中获取知识,从生活阅历中汲取营养,完善各方面学识的积累,才能在演唱作品时深刻理解其内涵,与观众形成共同的情感交流,而不只是简单的技巧展示和单薄的情感对话。“情、声、字”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缺一不可。情是声和字的基础,只有情真意切,发自肺腑的演唱才能打动人心。 四、民族新唱法的“形态美” (一)“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 “形态美”是指在声乐演唱过程当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共同形成的一套表演系统。主要为了辅助歌者来表达歌唱的思想感情,传达创作的内涵意义,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使歌唱具体化、形象化和艺术化。民族新唱法更是非常注重在肢体、形态、衣着等方面与声乐演唱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我们经常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看民族新唱法的表演艺术,可以发现当代的歌唱家都非常强调歌曲与着装造型的统一性。 1. 面部表情 俗话说“情生于内而表现于外”,一个演唱者若站在台上只有歌唱而没有表演,则显得呆板,没有感染力。歌唱者若要表演得生动形象,必须感情与面部表情同时到位。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都会使观众对于声乐作品感情内容、喜怒态度的理解造成直接影响。 (1)眼神 面部表情最应当注意的就是眼神的表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达内心情感的最有力的工具,要通过眼神的变化体现“喜”“怒”“哀”“乐”“愁”“恨”“怨”等心理变化所产生的情绪,不论采用哪种眼神,都要目光沉稳,眼神明亮,这样才能把歌唱出“精、气、神”,才能使歌唱感人肺腑。 (2)眉毛 在声乐表演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眉毛的化妆,因为眉毛表现的各种表演状态以及眉毛的修饰对歌唱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一般形容英俊的男人为“浓眉大眼”,娇俏的女人为“柳月弯眉”,因此要特别注意眉毛的化妆,同时要注意眉毛在歌唱中的运用。在歌唱的过程当中,整体眉毛要通过上额头的肌肉向上抬,打开鼻腔,使唱歌的状态更加兴奋。而各种眼神的运用同样需要眉毛的上抬来配合。除此之外,眉毛还有“拧眉”或“皱眉”状态,为了表现愤怒和哀伤的情绪。除这两种情绪外,在其他歌唱情绪中眉毛都应当上抬、舒展,这样才会使歌唱的状态舒服自然,如果只注重声音的统一以及发声技巧,而忽略了眉毛的外在作用,给人“愁眉苦脸”之感,就会造成整体表现力缺乏美感。所以掌握眉毛的表演状态,对于增强声乐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口形 口形是面部表情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其正确与否关系到声音的共鸣、音色、吐字,对歌唱技巧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口形应该是上唇微笑张开,略露上齿,口型竖张,尽量把嘴巴张大,但是嘴巴不能张太大,这样声音会发散,如果太小,声音又不能完全放出来,所以嘴巴张开大小要适中。另外要注意各个元音的发音口型,随着词曲的不同表现需要不断的发生变化。 2. 肢体动作 (1)体态 肢体语言是表演者根据歌曲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真情所做的体态动作,是内部情感与外部动作的统一,表演者通过体态动作的表现将观众带入作品的意境当中,使歌者与听者在感情上相互沟通,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当下通过各类青年歌手电視大奖赛,选拔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歌唱家,他们不仅具备科学的发声方法,纯熟的表演方式,且具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因此能够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使歌唱“形神兼备”①。 (2)手势 在声乐演唱过程当中,为了抒发情感离不开手势的表演,由于民族新唱法歌唱形式的多样性,更应当通过适度的手势表演来渲染气势,表达情感。手势的运用还可以为演员整体塑形,使演员在舞台上的歌唱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声乐演唱中手势一般有“开”“合”“定”“引”“托”“错”等几种类型,根据演唱者当时的情绪即兴而作,没有特定的模式,通过手势的指引,为观众带去更加形象化的认识,帮助观众得到领悟,使观众仿佛看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不过在歌唱当中,手势只是起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歌唱,切不可喧宾夺主,过多过繁。 (二)“形态美”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 “形态美”的原则 (1)形体表演与作品思想相统一 演唱者应当在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演唱,不恰当的形体表演会影响声乐演唱的整体效果,歌曲只能停留在音符与技巧的表面,难以打动人心。 (2)形体表演与歌唱相统一 歌唱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占主导地位,适当的形体表演可以填补声音的不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形体一定要与声音、呼吸、节奏等方面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 (3)形体表演与人物特征相统一 民族新唱法包含有歌剧艺术,歌剧演员在演唱咏叹调时,要根据人物的年龄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塑造形象、生动、自然的人物形象。比如歌剧《杨白劳》中的人物形象杨白劳,由于长期受到地主的高利贷剥削,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因此过早的衰老、憔悴,演员在塑造这个角色时要善于分析,勇于创造,生动准确地表现这个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形体动作要落落大方,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要自然协调,符合逻辑。 2. “形态美”的注意事项 (1)形体要与面部表情、眼神相协调 在声乐表演中,脸部表情要与形体姿势相互配合,如果面部表情“呆若木鸡”,肢体动作单调无味,那么整体的表现就是空洞无力的。所以,为了情感的需要,各方面都要随着歌唱的情感发生变化。 (2)形体与作品风格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形体的表现方式上都是不一样的,歌唱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形体动作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形体动作与作品风格相统一,服装与道具也要配合歌唱作品的风格和形式。 五、结语 民族新唱法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新趋势,新高度,新方向。在推陈出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性。注重演唱技术的完善以及内在涵养学识的丰富,注重对“声腔美”“情韵美”“形态美”的培养,因为声音的处理,技巧的掌握,感情的抒发和艺术修养是息息相关的。 声乐审美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多元化、大众化、时尚化就是当代声乐艺术的大体趋势,随着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日益提升,与国际化的艺术道路相接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力。艺术永远都是无止境的,我们应当从文化、民族、艺术价值等角度不断传承发展我国的民族新唱法,真正形成我国声乐艺术的风格和特色,使之在声乐艺术之林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李慧媛.在声乐学习实践中感悟民族新唱法的“声”、“字”、“情”[D].天津音乐学院,2009. [2] 肖萍.论我国民族唱法的美学特征[D].山西大学,2012. [3] 白杨.关于新时期我国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