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体的钱海源 |
范文 |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文联、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的“脚印——钱海源艺术人生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钱海源先生从艺过半世纪生涯的首次个展,共展出代表作100余件,是其在雕塑、水彩、艺术评论等多方面成就的集中展示。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著名雕塑家潘鹤,原中国美协副主席林墉;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乔平,南方报业集团副总兼《南方》杂志主编陈广腾,广州美术学院副书记黄启明,副院长林蓝,原学院党委书记杨珍妮,原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长、广东美协党委书记罗宗海,原广东美协副主席邵增虎,广东美协副主席罗一平,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广文,湖南省九歌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楚雾,江西宜春学院美术设计学院院长杨震,原江西樟树市文联主席陈正元,樟树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少武,珠海市社科联主席蔡新华、著名文化学者俞永琪,著名老艺术家李汉仪、曹国昌、关则驹、苏华、李金明、邹达清、熊启雄、林驹、温尚光、王建国和叶国良,广东省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捐赠仪式,钱海源将他收藏的包括贺敬之、华君武、蔡若虹、王朝闻、叶浅予、刘开渠、郁风、王琦、华夏、王伯敏、关山月、潘鹤、钱绍武、刘国松、迟轲和陈少丰等117位名家的350多珍贵书信,无偿捐献给国家。 开幕式后,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出席座谈的有:广东美术界老前辈罗宗海,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原广东美协主席林墉,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原《美术》杂志主编王仲,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院所所长牛克诚,《美术》主编尚辉,《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广东美协副主席罗一平,四川大学教授林木,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湖南美协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兼《艺术中国》主编曹隽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廖少华,长沙大学美术设计系副教授欧阳秋子等师长与朋友。与会者畅所欲言,对钱海源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工作和成就及其为人进行了精彩解读。 嘉宾发言对钱海源在艺术评论和艺术创作两个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集中围绕钱海源在艺术本体创作上的表现,撷取部分嘉宾观点,呼应其首次个展,以求完整和丰富地呈现其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展览学术主持梁江:钱海源是我的师长,也是多年好友。他是唐·吉诃德式的勇士,一往直前,四方征战。他不怕得罪人,有胆量有胆识,他让我经常想起鲁迅先生说的,中国自古以来有这样几种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我觉得钱海源也属于这些人。他在理论上涵养深厚,在雕塑创造上功底扎实,今天我首次看到他的水彩,非常惊讶;当年他在广美求学时画的那些小画,也很精到;他临摹敦煌的作品,我觉得超过一些专业画家。总之钱海源是个多面手,功底好,创造力旺盛,不怕死,大义正气,是让我敬佩的前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美术》杂志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钱海源首先是美术评论家,敢直言,不怕得罪人,这类型理论家在今天美术界少有,他的历史责任感、理论责任感、逻辑责任感非常强。展览全面展示了钱海源的艺术成就,无论水彩还是雕塑,很有功底。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即今天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从附中一路走来,当年中央美院附中校长丁井文受委派前往列宾美术学院考察,回国向周扬汇报,提出人在15到20岁这个年龄段是学艺术最好的时期,对美术教育很关键,于是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中等美术专科学校——央美附中;附中教育对美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在却被轻看,甚至被严重忽视,这个现象值得深思。另外我还想说,艺术实践家和艺术理论家,在钱海源身上完整体现;艺术有两层,一为精神一为形式,一个艺术家应有两方面修养,艺道共通。今天我看了钱海源的作品,他做了很多著名人物的雕像,既有历史也有当代,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气质特征,都很有责任感,和钱海源的为人,以及他的美术评论文章一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钱海源给我的印象始终是一个面貌,这二三十年中国社会气候多变,但他始终是他,始终坚持信仰,始终说内心想说的话,人格如一,铁骨铮铮,坚持一个精神一个主义,非常可贵,令我尊敬。 我仔细看了展览上的几封书札,钱海源应是中国美术近二三十年来的一个时代人物,他的通信对象比如华君武、蔡若虹、王朝闻等先生,都是国内美术界名家,钱海源通过书信,和他们探讨艺术领域的重大问题,将自己和时代进程连在一起。 但从创作上我却没看到他与时俱进的痕迹,看不出其作品是代表80年代、90年代还是今天,时代的同步性并不明晰,这正印证了我刚所说,钱海源始终坚持自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作品是对他理论上坚持和主旋律一致的最好读解;创作上,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和对本土文化的热情,展出的作品中,如他于1981年临摹的敦煌壁画,就很有个性,用了新的手法对敦煌壁画做新的读写。 钱海源在艺术本体上追求纯粹,无论彩墨、雕塑,都有类型本身的自理性,这在他的水彩画上表现得尤为强烈,水彩讲究透明性,他的水彩透明感很强,比如《敦煌秋色》和《长沙雨雪》,充分发挥出水彩颜料的特性。钱海源艺术的闪光点,是他一直以来从人格到创作的一致追求。 原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广东美协党组书记、著名水彩画家罗宗海:钱海源尊我是他老师,但他才是我学习的榜样。钱海源的敦煌临摹令人震撼,他的书信令人感慨,他的雕塑很朴实。他是潘鹤的学生,我和潘鹤曾谈起,他几个得意的学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坚持现实主义的路子,我觉得这是当今艺术界很重要的方向,可也存在很大争议,而且还会持续争论下去;但明摆着老百姓心中有把尺,那就是艺术的真实。展览中的几封书信道出一个理,当今的艺术必须和社会结合,必须求一个艺术的真心。钱海源在雕刻上,在临摹敦煌壁画上,在水彩上,在写作上,都很真实。 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著名国画家、老同学林墉:从1958年在附中同班至今,我与钱海源是相交了58年的朋友。他专攻雕塑也画画,所以,看钱海源的文章,要想到他的雕塑和绘画;他的文章有“延安”精神,立基于此,是很难得的一格。钱海源这个人太有冲劲,他受不了他就要讲,他一直在往前冲,明明是有问题有危险的,他不怕,到现在还往前冲,很年轻很勇敢。我喜欢听他的话,因为我比较相信他,他是个好人他不害我,不害人很难,我们现在这批人,都各个向好人来做,真是多高兴的事。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兼湖南美协主席朱训德:我代表湖南美术界和文联的朋友,来参加钱海源的首次个展。展厅里那个《谭嗣同》的雕塑,典型体现了湖南人气色,钱海源是江西人,在广东学艺,但在湖南工作了近40年,他有湖南人性格,棱角方正,说一不二。这种精神是他骨子里的,是他不改的性格,所以会有这样的作品。他的品格也会表现在行为上:在湖南的时候,他边搞理论边创作还带学生,他帮过很多湖南画家,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是被埋没的中老年,通过写文章来帮他们;他为湖南美术呐喊鼓劲,湖南的工笔画和水彩就离不开他的协助推动,这些都体现了一个理论家为美术创作繁荣服务担当的精神。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研究所所长、著名美术理论家邓福星:展览名叫“脚印”,总结了钱海源76年的艺术人生,展出了他的雕塑和水彩作品。在这个年纪办回顾展,是为展现一个艺术家立体完整的面貌。我觉得谈钱海源在艺术理论方面的成就要比单纯谈创作更有历史意义,因为其艺术思想体现在他的艺术批评中,而他的艺术思想和其艺术创作又根本一致。刚才讲谭嗣同像的风格充分体现了钱海源的性格,我觉得很对,钱海源也有点谭嗣同的味道,正义、正直、真实,为追求理想无所顾忌,就是其作品表现出的风骨。依我看,钱海源最闪光处是其人格,高于其艺术精神。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林木:钱海源是中国批评界以仗义直言著称的第一人,他敢指名道姓地批评,不怕权威。钱海源抓的都是重大问题,通过他的论辩,反映中国美术进程中的焦点现象和理论要害,从这点来说,20世纪尤其是后半叶的论辩史,钱海源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他以非专业背景进入全国理论委员会,很了不起。今天的画和雕塑,展现出钱海源的另一面,我知道他的水彩不错,没想到他在1981年敦煌临摹的作品,也很出彩,让人像看他的美术评论文章一样,过瘾。 原江西省美协主席兼江西省画院院长、著名国画家蔡超:美术界有很多理论家现在转来画画,钱海源偏是搞创作的转去理论,这不多见,王朝闻先生是先例。为何会这样?我想一定是钱海源感到只用创作发声还不够,用笔杆子能直接说出想讲的话。他的观点鲜明,文章锋利。钱海源的雕塑我多年前就很熟悉,今天看到他的画,水彩不错,他善于水分的把握和运用;深厚的水彩功夫让他的几幅彩墨国画也很生动。希望他今后更加游刃有余,继续畅所欲言,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多发声音,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多些不同观点的参考,给我们警示和提醒。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河清:钱海源艺术批评写作和艺术创作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展览让我看到他两方面成就,雕塑功底深,水彩有特点,我喜欢那些写生小品;当年潘鹤先生的水彩画到杭州展览,那批让人内心平静的作品至今难忘;钱海源应是深受老师影响,画面清新淡雅、韵味十足。 钱海源的创作始终依循美的概念和标准。现代艺术追求时代感,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关键要有价值标准来判断美丑。钱海源对艺术有执着追求,不随时间而变,不管哪个年代,都在向美求雅。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主编李一:早知钱海源是理论家,后才知他是雕塑家和画家。展览展出了雕塑、水彩、素描、速写,全面呈现他功力扎实的艺术修炼和创作实力。展览并没展出钱海源的书法作品,但我想谈点这方面的个人感受:这几年他在各种艺术创作的同时也习书法,和我多有交流,钱海源的书法碑帖味很浓,沉着厚重,追求正大气象,与其创作和理论写作上的风格一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美术》主编尚辉:钱海源在美术界的定位,首先是雕塑家,我是第一次近距离看他的雕塑作品,堪称精湛。20世纪西方雕塑传到中国,在创作实践上时间不长,又历经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变迁,令写实雕塑在中国的根基并不牢,一般人可能注重表面写意,注重形式的手感和泥性,但我觉得钱海源能深入骨髓和肌肉塑造形象,比如《谭嗣同》对前额做了大体量夸张,但对骨点的把握依然准确。我很喜欢钱海源创作的与他同代的艺术家形象,比如林墉像、尹定邦像,这些人美术界都很熟悉,但通过其塑造,作品既让大家感觉亲切,也能感到这些艺术家内在的深刻思考;说明钱海源擅长从内心世界出发塑造人物,将形式语言和精神主题有机结合。我认为钱海源是当代杰出的写实雕塑家,这在忽视纪念碑雕塑、忽视人物肖像塑造的时下尤显重要,我们需要更多对他的进行研究和宣传。 钱海源创作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水彩,和现在水彩画家的作品区别较大:现在的水彩更重细节刻画和塑造,在色彩上更着力表现条件光色;但钱海源的水彩很有个人面貌,画得率性,讲究水彩趣味,不拘泥于对对象的深入刻画;在色彩表现上,钱海源并不注重色彩关系的客观表现,更重主观表达。他的水彩还有个重点就是用水,中国画注重水墨关系的处理,这在钱海源的水彩画中也有很好体现,作品的绘画性鲜明。展览中还看到他上世纪80年代初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很多人都临摹过,张大千有张大千的表现,壁画家是壁画家的方法,钱海源的临摹也有他创作的风格,和其水彩中流露出的基于绘画性的审美意识紧密相连。 当然,美术界对钱海源最熟悉的还是其艺术批评。用材料事实说话,这是他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他的批评通常从国家美术的战略角度,从维护党的文艺方针路线出发,和所谓的自由批评家、独立批评家不同,他的批评观点鲜明,直指要害,力量从他的骨头里透出来。回望钱海源独特的雕塑语言,既写实但也不完全写实,他要表达被塑造者形象中那种从骨头里生出的硬度,这种硬度决定了作品力量。正如钱海源的雕塑风格来自他自己人格的硬度,来自他对人体骨骼的准确理解。如此推及,我相信钱海源的批评风骨当然也来自他个人的精神。 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钱海源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改革开放以来,他却在理论批评界纵横,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以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和对正义的坚信,挥舞着手中笔,以鲜明历史观、文艺观、道德观和犀利笔锋,写了许多讲真话、辩是非、明真理、见性情的文章,在各种假相纷扰中拨开迷雾,追索中国美术的正道。 除了文章了得,钱海源的雕塑创作亦成就斐然:他塑造的袁隆平、贾谊等一批优秀肖像,以平易朴实的艺术风格,传神地塑造出人物的精神气质。《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获1997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一代伟人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坚韧不拔、举重若轻的特质,通过作品得以完美表现。《辛弃疾像》曾荣获首届全国城雕评奖优秀奖,以粗犷浑厚的雕塑语言坚实有力地表达出抗金志士和千古词人的沉雄慷慨与激越豪放。?钱海源的水彩自在天成,艺术格调、文化品位皆有相当素养。潘鹤曾评说:“与钱海源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严肃思考相比,似乎他画起水彩来,更能自由、潇洒、率真与充分地表达他热情奔放的个性”。又说“他的水彩画很好地发挥了对水的干湿、浓淡的运用,色彩冷暖关系处理,用笔生动、自然、老到。”尹定邦评道:”钱海源的水彩,无匠气,不俗气,信笔挥洒,潇洒淋漓,景美情美意美,水彩特有的艺术语言也美。看似妙手偶得,早经千锤百炼。” 钱海源的创作涉及雕塑、水彩和书法多个领域,横跨不同艺术类型,艺术面貌丰富,不同角度看都有其特点,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呈现出立体风光。 中国画学学会秘书长、《美术》杂志编委、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先生,展览开幕式当天适逢正于欧洲出访,也专门给钱海源的个展发来贺信。 钱海源的表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江西省樟树市文联主席、著名版画家陈正元,专程从厦门赶来参加画展开幕式和研讨会,并作了书面发言。作为钱海源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在北京艺术界颇为活跃的青年雕塑家张若愚,搁置正在为中国大剧院创作波兰著名钢琴家《肖邦铜像》的工作,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画展开幕式,也在研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