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学个性化研究
范文

    王志刚

    摘要:教学个性化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要重视老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 个性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要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似乎很难。但有基本的界定,那就是个性化教学是与众不同的教学,是发挥个体创造性的教学,是他人无法复制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标识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师的气质、形象、智慧等人格因素紧密相联。显然,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走出照本宣科等平庸式教学状态,将教育理想与见解自由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学技巧而获得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境界。 此外,个性化教学不是刻意做作所能得到的,也无需在整堂课中去追求教学独特性。个性化教学是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所自然流

    露出来的教学风格的展现。

    一、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老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素质教育的呼唤。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是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强烈呼唤着教学个性化。

    二、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在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一)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

    学科教学以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存在,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深广的影响。教学的本质是学生与学科的内在交流。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个性化,说明学生与学科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所以,个性化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个性化的实施

    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能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1.教学个性化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的处理是一种再创造,与此同理,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叔叔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叔叔还有多少钱?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这样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同时也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教师也会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学个性化体现在优化教法上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个别化,二是多样化。所谓个别化,是指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多样化,是指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性的统一,即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在一定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结构。只有使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个别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使教学真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大胆的实践、创新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譬如:在体育教学的“步测”时,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到跑道上“做运动”。教师跟学生一样,都拿着笔和练习本。事先,教师强调要选定一段路程(60米、50米、 30米不等,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在自己选定的路程上用均匀的步子走三次,并做好记录,但同学们必须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就这样,教师跟学生“混”在一起,各忙各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兴趣高涨,求知欲望甚强,是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从而实现“乐中求知”“乐中发展”的目的。

    3.教学个性化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风格是教师创造才能的充分展示。教学风格是在长期而艰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教学艺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常规,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风格。而成熟的教学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最本质的特色是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我们教师在平常闲谈中常说这个例子:一位特级教师到山村给村里的教师上示范课,在特级教师上课前,每个听课教师都非常好奇,企盼着一睹其风采。快上课了,当特级教师走上讲台时,先环视教室一遍,看到讲台非常凌乱,于是把丢在讲台上的粉笔放进粉笔盒,整理好讲台后恰好上课。此时,听课的教师惊讶而醒悟:这就是特级教师!上课前一个小小的举动,便把一位特级教师的人格魅力展显无遗。可见,风格是教师个性特征的全面折射。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所以说“风格即人”。有的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向型。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而是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有的教师性格内向,稳重踏实。他们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还有的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

    4.教学个性化体现在教学语言上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外在表现,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语言,是准确、规范、富有逻辑性、科学性的语言,是生动、形象、富有理智、情趣性的语言,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地里栽培一株新树。”一个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无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执教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其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

    三、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途径

    第一,树立以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论。在教育这个系统中,教师要始终牢记学生是一切教学因素的根本,处于核心地位。个性化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学生还原“自我”,在“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强求与他人“统一”;它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使教学相长贯穿教学始终,同时还为种类特长学生开辟用武之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第二,勤于学习与反思。首先要勤于学习知识,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练好基本功,这是教师追求教学个性化的前提。教师某方面的知识专长,可以转化为教学能力,丰富他的教学艺术,强化他的教学个性。其次要勤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不拘一家,博采众长,并要多思考、领悟他人教学艺术的真谛,得其精髓,学以致用,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最后,教师还应该勤于反思,成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带有研究的性质。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作本质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才不会跟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后面亦步亦趋。

    第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教师在形成教学个性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个人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四、实施个性化评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新课程,我们必须实行学生、伙伴、教师、家长四位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就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做出中肯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评价反馈途径的多元化。评价反馈至少有作业分析、学习质量形成性分析、学习质量终结性分析、课情分析。从学生课堂内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四方面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是就课情分析来看,教师在课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给予表扬,当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了比较难的问题或是有创新的时候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们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而对于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只要他答出简单问题或只要肯回答问题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另外,还需采用个别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给所有的学生以激励。

    第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实施新课程,评价必须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内容应有多样性,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可以包括:适时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将适时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学生做出中肯的具有个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劳凯声.教育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彭聘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叶奕乾.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