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寓审美教育于音乐美中 |
范文 | 刘文瑜 摘 要: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儿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音乐;培养;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078-02 蕴含美最丰富的音乐课,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地位特殊,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作为审美对象,音乐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宝库。包含极高审美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如何把审美教育渗透于音乐美中,本文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发掘美、感受美、培养高尚情操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欢乐或哀伤,激扬或落寞,奋发或无奈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紧紧抓住作品内在的情感,千方百计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当这些作品的内涵通过演唱或演奏传达给学生时,便会触发学生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情绪,从而丰富了内在的情感,情感的体验也呈现多面性。 笔者尝试让学生欣赏《国歌》,课堂导入就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片段,通过国破家亡、人命如蚁的悲惨场面,形成了静穆、庄严的课堂气氛,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这个氛围。这个时候播放《国歌》,让学生细致听取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情绪,自然调动起自身的情感,教师点拨音乐当中的附点八分音符、三连音、休止符等知识,欣赏昂扬的旋律、振奋的歌词,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革命先烈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也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次,教师要饱含真情,通过动情的演唱、演奏,把歌词之美、旋律之美、节奏之美、力度之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由五官快适进而获得精神需要的满足,产生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启迪和收益,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达到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如《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感染力很强的歌曲,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范唱、结合歌曲的背景、旋律的讲解及歌词的品读,还可利用乐器的演奏为课堂气氛做好渲染。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只要能抓住情感这一生命线,用人类心灵深处最真实、最纯净、最持久、最能与心灵相通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学生的心田将得到滋润,心灵将得到净化,通过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纯洁、高尚的情操。 二、多元化活动,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倾力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还要在浓烈的情感熏染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交流与体验,创设一个教与学相互渗透的教学平台。 (一)教室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游戏或表演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游戏或教学表演;这种设计可以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入音乐的学习。把游戏或表演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也就能较好的判断、选择、理解教学内容,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启迪、激励和鼓舞,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乐曲的旋律之美、歌词之美、意境之美。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 如欣赏《快乐的一天》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生活编演小品《快乐的一天》,同时配上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同时也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 又如教《两只小象》时,让学生扮演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情,学习它们要团结友爱。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组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音乐活动中提升美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 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 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 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員,必须服从整体。 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都喜欢哪些歌曲,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美感的需求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音乐,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 多媒体教学为这种音乐美感的获得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平台。它把真实生动的生活情景,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以及表演者那丰富生动的表演技巧等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带来更为强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教师可利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而又鲜活灵动的审美因素,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产生身心的审美愉悦,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草原上》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自然美景、风土人情,比纯粹让学生听音乐的效果会好得多;如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再以幻灯展示出一张空白片,学生判断出雨声后,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 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多媒体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音乐环境,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结语 音乐是美的艺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更要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审美因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美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自然之美、意境之美。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丰富情感,高尚的品德与情操。把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就能以美激情、以美传情、以美育人,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姚四源.中国当代学校教育:音乐教育文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6. [2]常晓菲.音乐引领,良知自觉[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