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方向 |
范文 | 张立群 摘 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做强品质群众文化活动的机遇所在,也是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难点。本文结合笔者和县文化馆工作实际,对现阶段基层群文工作的发展局限与发展方向作了一次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82-02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活跃在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肩负着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的双重身份,既是一把衡量国家基本文化素养的标尺,又是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风向标。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要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市民社会活动及其社会行为的影响,引导其良性发展。但是,眼下一些重复的、单调的、任务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那么,认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瓶颈以及如何破题,应该是基层群文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基层群文工作的局限性 (一)活动规划过于单调 许多群文工作者在每年初始就会有这样的盘算:一月开展什么活动、二月做什么事情、三月……如此计划一番,一年的工作就基本掌握在手,但这样相似度高,类似于羊倌赶羊的活动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要求,更难以让群众产生参与热情,从而让活动寡然无味。 (二)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因种种原因,基层群文工作者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其从事的工作又对专业水平、业务知识要求较高,需要经常性地更新知识储备。目前,在基层群文工作者中存在着一种按老套路、用老办法办新事情现象,这就导致了群文辅导质量难以提高、难以再上新台阶,也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整体品质。 (三)经费保障时有不足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在基层,添置演出器材、道具等设备的资金来源基本靠财政拨款,器材设备损耗等情况又时有发生。虽然有时也接受社会的捐赠等,但这种捐赠的次数以及器材的数量甚少,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困难的问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開展的经费问题,是群文工作者一直面临着,但又难以彻底解决的窘境。 (四)场地设置存在局限 当前,虽然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文化资源等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善,仍存在场馆面积、场地等方面制约,有些地方尤其是乡镇出现一场多用、一门多牌现象,既是文化馆(站)又是老年大学,又是美术馆等等,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怎样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是对基层文化决策者的一种考验。 二、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文工作 (一)用心与创新并行 马鞍山市文化馆、和县文化馆成功举办的周末大舞台赛事讲述了如何以用心、用创新理念去开发新活动,去让旧活动绽放新魅力,这当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2016年,马鞍山市“周末大舞台”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第七届,形成文化品牌,传播广泛,运作模式成功。其2015年赛事主题是广场舞大赛,今年主题是综艺大赛,为了满足广大市民需要,马鞍山地区群文工作者对演出节目、比赛形式、活动地点等方面作了深入摸底调查,并通过网络征集等方式听取各方建议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也显示了马鞍山市群文工作者已意识并开始重视群众文化活动重复性带来的问题。和县文化馆作为三级基层文化馆(2016年5月晋级为国家一级馆),该馆在最初接受承办周末大舞台和县赛区赛事任务时就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做了大量摸排工作,在充分掌握了群众需要后,以此为切入点,成功完成了多年周末大舞台和县专场工作任务,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例如:2013年第四届周末大舞台以广场舞为主题,该馆每晚都会派专人在和县各广场、院落对广场舞参与人群、组织者、广场舞表演模式等方面做详细了解,在调查之后,辅导老师对调查结果表示惊讶,和县广场舞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文化馆辅导、自发等模式已经迅速壮大,舞蹈动作、艺术表现力、表演服装等已趋向专业化,但他们在喜爱和钻研广场舞技艺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譬如如何把舞蹈与广场舞有机糅合的问题,就需要专业广场舞教师进行细致地辅导与梳理,等等。和县文化馆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派出专业教师和广场舞骨干力量去合肥等地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以一带一、以一帮一的学习、辅导,和县涌现出一批专业性强,受众广泛的广场舞队,如历阳镇阿梅广场舞队、乌江镇祖玉梅广场舞队等。在承办周末大舞台之后,和县文化馆又趁势承办了和县第一届广场舞大赛,如今和县广场舞大赛已举办三届,多次入选省广场舞赛事,并获奖。和县文化馆通过几年内对广场舞的调研、赛事承办等总结性梳理,已整合出一套成熟应对此项工作的计划和方案,并通过各网站、新媒体宣传报道馆内活动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用心与创新,是该馆在承办文化活动中游刃有余的法宝。 (二)提升素养与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专业性趋强,文化辅导员要随时做好跟进辅导,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以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升文化辅导员的整体素养是和县文化馆非常重视的工作。该馆通过安排工作人员去外地文化馆挂职、“传帮带”、“青蓝工程”等形式,去提高单位文化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随时做到“预约即来、来之即辅、辅之即优”。同时,该馆还鼓励职工外出学习充电,为有提高学历诉求的职工提供多种学习便利。和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史,自古名人辈出,诗、书、画等艺术门类的蓬勃发展一直是和县人的骄傲。作为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增加其他方面知识储备,如音乐专业辅导员要适度了解一些书画知识,在参与书画展览时,能够简单讲解作品意向等等,此类工作对辅导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同时,和县文化馆不断创新辅导工作服务方式,从以往的“端菜式”辅导,向现在的“点菜式”辅导转变,不断增强辅导员服务意识,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辅导什么。辅导员素质的提升与服务意识的增强,才能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质量有保证,整体水平才会提高。 (三)为经费制约谋出路 繁荣发展的文化活动是一项“烧钱”的事业。当前,很多地方开始尝试通过冠名等形式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例如2015年和县第三届广场舞大赛由置信临港新城房企冠名,冠名费叁万元,除了冠名以外,企业只在比赛现场搭建了简易宣传棚,用于对外宣传,并未影响到赛事相关工作。同时这笔费用也基本满足了赛事相关开支。在此之后该馆又与种子酒等多家企业有过类似合作,此项增加的费用大大缓解了该馆在举办活动中的资金压力。除了开展相关活动出现资金缺乏等情况,作为非盈利单位,场馆各项开支皆不容小觑,基层文化决策人可通过向上级机关申请、报告等多种形式解决,而且随着国家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和经费投入的加大,基层文化部门在此方面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小。 (四)积极应对场馆掣肘 除了室内场馆面积不足的掣肘,文化活动更需要室外场地,譬如能够举办露天活动的大广场,但这样的场所往往不属于基层文化单位,以和县文化馆为例,馆内没有大型室外活动场所,经过上级单位上报到县委,经多次会议协商,终于获得桃花坞广场的使用权。这是积极应对的结果,也是比较成功的个例,其他地区遇到的难题虽各有不同,但通过积极主动工作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市民社会活动的良性引导和重要性,合理引导市民进行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减少市民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的机会,譬如赌博等,是此项工作的意义之一,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让市民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合理体现,也提升了市民对自我的认知,提高了市民整体素养,这是这项工作的重要社会意义所在。如何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是群文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要一直不停思考、反思的重要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才能切身考虑如何开展好,只要把功夫做到实处,考量每一个环节,才能把群众文化活动引向更宽阔的视野。同时,鉴于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具魅力与丰富性,开展工作时应尊重各地域风俗习惯,发扬各地域特色,不可强求一致。 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走向,既是让我国加快迈入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也是我国民众体会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