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海南儋州符南蛇传说的保护现状探析 |
范文 | 刘英钟 张博 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田野作业法、文献资料法、历史追溯法和分类法等方法,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南蛇传说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从地方文化发展的角度对符南蛇传说的传承动力,传说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作为探讨符南蛇传说的保护现状以及传承方式。 关键词:符南蛇;现状;传承人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25-01 一、符南蛇传说形成 符南蛇,又名符玉辉(约公元1465—1502年),原儋耳郡玉城乡大朗地村人光村公社管辖(现国营新盈农场管理),明代海南黎族领袖。据儋州历史记载,明代弘治年间,因明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以及无情压迫,使得儋州民不聊生,百姓叫苦连天。因此不断出现农民起义反抗朝廷斗争。其中已符南蛇为首的农民起义最为出名,流传至今。弘治十四年夏,在符南蛇的统领下,农民军誓师起义,兵分三路“刻箭传约,三州十县闻风响应”。其统领的义军攻打儋耳、昌化等州县,占领感恩城,临高县城也“危在旦夕”。义军与明朝朝廷抗衡之烈火燃遍大半琼州大地,以风卷残云之势给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关于符南蛇的民间传说很多,比较传神的当数儋州市光村镇的七十二个天坑的故事,我小时候听过但记不太清了。就是说符南蛇是蟒蛇的化身,神力过大,对连年干旱、民不聊生迁怒于天上,曾将一棵树折弯当引将箭射向天庭,正好射到玉皇大帝床头,差点要了玉皇大帝的命。玉皇大帝大怒,派天兵天将调查,得知符南蛇藏于光村瓦屋山一带,于是命雷神下凡到光村,用雷凿在瓦屋山辟出了七十二个天坑①。符南蛇死后,埋在光村屯积海边五色沙坡上②。符南蛇死后阴魂不散,经常托梦农民反抗朝庭压迫,在海南民族中起到重视的精神领袖作用。为了推垮群众的精神支柱,官府找来了各路道士,最后决定挖开符南蛇的坟,将乌鸦黑狗血淋在尸体上,才将符南蛇的邪气压住。 二、符南蛇的保护现状 (一)符南蛇山歌创作 符南蛇故事山歌儋州山歌l79首, 其中几首如下: 1.挖掘符南蛇故事,遗予世代等人知 。 苦身不怨集资料,编写牛山七宇词。③ 2.大朗地是原始址,宗祖太公同宿居 。 籍貫儋耳郡管辖,玉城乡下管当时 。 3.后搬瓦屋山居住,,选值福地处安居 。 踪迹遗留到现在,名闻古代到今朝。 4. 他爹名叫符庆诗,祖宗五代知书诗。 家有银钱千万贯,田地千顷数有余 。 5.母是王氏人女子,十六七岁知题诗。 年逢二八良缘配,百年夫妇爱常时。 6.天赐喜星光四至,南蛇④绕上栋梁居 。 吐出青烟人母肚,怀孕出生玉辉儿。 7.母爹育养四贤子,爱习武艺练刀镖。 儿子三人兄共弟,后又出生个女儿 。 8.诗书乐礼都明事,爱跟哥嫂论书诗。 日而习文夜练武,丫头陪小姐常时。 9.嫂是糯村人女子,居且张屋地安居 。 张秀莲是她名姓,配予玉辉在当时 。 10.张秀莲是他妻子,玉叶相配伴金枝。 鲤鱼自有蓮花配,家有贤妻福有余。 (二)举办乡土文化研究会 笔者走访文化馆了解到2014年12月24日儋州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在海头镇七柏榔村举行座谈会,纪念农民起义领袖符南蛇遇难512周年。据考证, 符南蛇(约1465~1502年)原名符玉辉,又名符蚺。儋州七坊峒(今海头镇七柏榔村委会七坊村)人,明代黎族起义军领袖。符南蛇平素喜欢使枪弄棒,善长箭法,与峒人符那揽、符那树、王细保等结拜兄弟,在当地颇有号召力。明代弘治年间,海南西部各州县官府贪得无厌,勾结土司,欺诈百姓,符南蛇组织汉黎群众,揭竿起义,拥兵七万,号称十万,攻陷感恩,围攻儋州、临高等地。弘治十五年(1502年),符南蛇在战斗中中箭受伤,为避免官兵逮捕,在七坊投塘自尽。官军占领七坊峒,同年十二月起义被镇压。 三、关于符南蛇传说保护的思考 (一)保护的重点在传承和传承人 民间传说的保护,广而言之,民间文学的保护,重点在根据其固有特点建立和健全一个适合时代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传承机制,从而使产生和流传于农业文明条件下的传统民间传说,在现代条件下仍然能够得以继续传承。而居于这个机制核心的是传承人,讲述者,故事家,歌手。故事家是民间故事传说的主要载体和得以传播、传承的关键。 但传说有传说的特点,传说的特点与传统戏曲也不同,它是最具群体性的一种民俗文艺表现形式,而不是戏曲那样专业性很强的表现形式,因此,传说的保护措施要依其特点而定。已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名录推荐名单的传说项目,保护单位也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传承人(讲故事家),尽管他们不是国家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而可能是省级或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一般说来,对于一个传说项目来说,不大可能有一个杰出的传承者,甚至不大可能像长篇史诗的演唱者那样以长时间演唱和游吟演唱为业的艺人,而是一些生活在老百姓中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只是在茶余饭后、闲暇时、给村民们讲讲故事。要保护现有的传说讲述者、故事家,只要他们能讲述他们记忆的传说故事,而且在他的周围有一些听众,有讲故事和听故事的环境,那么,传说故事就不会绝种,民间文化的传统就不会中断。 (二)建议将已立项的成果编辑成册 其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21世纪由中央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启动的一项以非物质文化资源普查、保护、传承、弘扬为指归的国家战略。 自2003年初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至今,开展试点、普查、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的公布,前后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各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分别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二,内容构成的大体设想:编辑这样一本(套)丛书,至少要包括下列内容: (1)总序和每卷的导言; (2)21世纪初对该项目所作的调查报告(包括历史渊源、流传现状、主要传承者和传承谱系、相关的民俗事象、向周边地区辐射流传情况、研究历史与研究结论、其他); (3)本地主要传承者口述的文本及本地流传的文本的记录稿; (4)全国其他地区流传资料的记录文本的汇集; (5)图像(包括年画、古小说、戏曲等书、旧日历、火花中的插图,工艺品上绘制或镌刻的图像,等); (6)索引; (7)相关照片。 这样一部国家民间故事选集给民间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注释: ①至今光村瓦屋山一带仍保留七十二个天坑遗址. ②此个白沙分五种颜色,很神奇,而且有一古墓碑仍存在,据说是符南蛇的,是否真实无法考证. ③据史载,明期弘治年间琼州府(现海南者)地区曾出現过一位家喻户晓的农民英雄领抽,其名叫符南蛇。经搜集其平生事迹编成儋州山歌。现将山歌内容以讲述形式诉予世人,以显英雄传奇人生. ④符南蛇(公元1465-1502年),实名符玉辉。因相日传其为蟒蛇精转世,故世人称之为符南蛇. 参考文献: [1]林壮茂.符南蛇生平新考[J].儋州:儋县修志通讯,1988. [2]李大海.不甘随地老[J].椰城2009(14).. [3]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 民族卷[M].上海:世纪出版社,2012. [4]刘德仁.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