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声乐演唱中“声”与“腔”的审美特征 |
范文 | 刘镇 摘要:所谓“声”,广义地来说,是指声音和声乐技能技巧的统称,它包含了声音、语言和行腔等;狭义地来说,是专指“声音”,即“歌声”。在进行声乐训练时,我们首先要对人声的各种音色进行巧妙地处理,创造出能集中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听觉形象,才能体现出声乐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腔”;特征 一般来说,先天嗓音条件较好且歌唱得法者,所发出的声音大都具有音色圆润、清脆、嘹亮、纯美等特质。“低声区声音厚实,中声区声音明朗,高声区声音高亢”,这是声音的自然的物理属性在人的听觉上形成的客观反映,日积月累便形成一种声音观念,或称为审美标准。这种声音观念或审美标准,客观反映了发声歌唱的现象和本质、个别和一般等对立统一的规律,蕴涵着人类自身从生理到心理、从演唱到欣赏的同形同构效应。 一、“声”的个性化 人的声音正像人的面孔一样千差万别。人的嗓音由于发声器官的构造不同,发声方法有异,因而发出的声音的音质、音色也就千差万别。加之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审美情趣的不同,对音色的喜好也会有所差异。西方美学史上的“趣味无争辩”,就是指这种审美个性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无可争议的。人的声音,正是具有这种个体本质和个性喜好,才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美”。 从自然现象上看,声音是人体声带振动后从喉咙发出的声波。如果说,人声原本是一种无生命的听觉物质,一旦进入到人的歌唱活动后就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也就蕴涵了物质与精神交融的哲学意识。因此,人声具有经过心灵创造后又回归自然本质的审美属性,或称为“人性化”属性。这种审美属性,为我们创造声乐艺术深层的思想美、情感美、精神美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先决条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的审美比较,说明这种美妙的人声比各类乐器声更具有诱人的返璞归真的艺术魅力。 虽然人声具有反映客观规律的审美标准,但是,不同嗓音类型的声音给人的审美感受又是不相同的:男高音的声音高亢、俊美,经常扮演歌剧中年轻的小伙子;女高音的声音灵巧、华美,经常扮演歌剧中美丽的少女、少妇:男中音声音厚实、雄壮,经常扮演歌剧中的壮年男子;女中音声音平实、柔美,经常扮演歌剧中的中老年妇女;男低音声音低沉、浑厚,经常扮演歌剧中的老年人;女低音声音较奇特,它同时具有女性的浓重感和男性的俊美感,因此,经常在歌剧中扮演女妖或反串男高音扮演青年小伙子。这种审美实践反映出人的声音中存在一种类型化价值取向。它是人们在声乐实践中,对不同类型的嗓音所获得的不同听觉感受的分类性经验概括,是对人声审美认识的一种深化。 二、“腔”的审美特征 如果说语言在表达情感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那么声腔的流光溢彩则会令人感受到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行腔是指歌唱中对歌曲旋律的技巧性表现。旋律是由不同音高的乐音在时间上有序出现而构成的音乐形态,歌唱的旋律包含语言、音高、节奏与力度等的变化。对旋律的流畅性表达,会使人享受到情真意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美感享受。同时,它又是声音技巧的最为核心的环节。因此,歌唱者在演唱一首新作品时,应首先通过对整首歌曲歌词与旋律的分析研究后,将自己训练有素的各种声乐技巧与手法,如良好的乐感、美妙的音色、控制自如的气息、腔体的混合共鸣、统一声区的能力、控制声音力度的能力、语言的处理能力等都付诸于行腔之中,以期获得这種“行腔流畅”的声乐品质。 音准,是指歌唱中由声带振动频率决定的一种听觉属性。音高准确的歌声是一种乐音,它的最大特点是振动的有序性,即声波呈周期性有规则的变化。歌声在时值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形成的听觉判断,称为歌唱中的节奏。节奏的有序与变化是行腔美的基本特征,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如徐缓的节奏使人感觉沉重、轻快的节奏令人感觉振奋。另外,歌唱时节奏的准确把握本身就具有两种审美功能:一是能使审美主体获得与生活中的手足律动同感的“协同效益”;二是这种发声的“科学有序性”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理性的满足感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性愉悦因素。 “爱美”、“求新”是人的天性,也是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一首歌曲的音调新不新、美不美,是能否体现声乐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歌唱中的音调含有曲调与声音两层意思,只有音调新颖优美的歌曲,才能引起愉悦、激发兴趣,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追求。但是,新颖优美的音调只有通过歌唱者的润腔加工,体现出活灵活现、悦耳动听的美感之后,才会不胫而走,传遍万户千家。再美的歌曲,离开了歌唱者动情动听的演唱,也仅是无生命的文本,不存在听觉审美价值,更不便于流传。 三、结语 歌曲的旋律虽然优美,歌者的技艺固然高超,如果没有伴奏给予烘托,那该有多么单调乏味!常言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相衬。”歌唱伴奏有着烘托和渲染情绪气氛、增强歌唱节奏感、扩展听觉立体感等重要的艺术表现作用。一种好的歌唱,其歌唱与伴奏的珠联璧合能给人以烘云托月、此起彼伏、对比统一、交相辉映等丰富的听觉审美感受。为此,一个成功的歌唱家还必须具备分析伴奏谱、深谙伴奏特点、沟通伴奏者心理等声乐表演艺术素养。只有这样,在表演合作时才能“配合默契”,获得良好的整体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