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刘文西和米勒的农民题材绘画比较研究 |
范文 | 王冬梅 高建超 陈倩 摘要:刘文西与米勒生活的年代、社会背景、画作类别虽然不同,但他们都用自己最为真挚的感情去创作他们最为热爱的、最为感恩的农民题材绘画。通过同一题材绘画的比较来反应不同国度、不同时间农民的不同境遇。联系我国当前对于农民这一大阶层的政策,探讨现在实行的政策是否真正适用于农民,以及对于这种题材绘画发展方向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发挥艺术的影响力。 关键词:刘文西;米勒;农民形象;绘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65-02 一、画家生活背景及农民情愫 (一)刘文西对陕北的坚守 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繪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刘文西出生在农村,对农民有种特殊的感情,当他成名之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农民翻身的解放,生活逐步走向幸福的时刻,所以他的画中农民都是开心幸福的。 刘文西是以画陕北而成为大家的,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他也塑造了陕北。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阻孙四代》带给人们的震撼。在这幅永载史册的作品中,刘文西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他以高瞻远瞩的胸襟,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从《毛主席和牧羊人》至《同欢共乐》,从《支书和老贫农》到《沟里人》,他的每幅作品的诞生都会带来一片赞叹之声。刘文西的艺术不仅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更是他作品中塑造形象的独特性、动性、真实性占据统领一切的地位。他扎根陕北,在陕北采风六十多次,陕北农民就是他的绘画宝库。 (二)米勒对巴比松的眷恋 米勒是一位朴素的画家,始终坚持着对农民题材的绘画。在巴比松村,米勒的创作大都是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民劳动的景象,很少画大型的场景,他创作的大量作品大都为自己亲身经历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米勒是在为历史做记录,在为农民写传记,在为巴比松写史诗。他的艺术像一面真实的镜子,反映了40-60年代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 从米勒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整幅画面自然质朴,富有抒情意味,他从不虚构画面的情境,每一幅画都是从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他发现了平凡劳动者的诗情画意。米勒对法国农民具有手足之情,他认为回归田园的自己也就是一个农民,但是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带着艺术家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人们,记录着他们的生活。由于出生于农民家庭,在农村成长生活的经历,让他对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爱,这一切都是他发自肺腑对农民的真实情感的呼唤。他笔下的农民是穷苦的、疲惫的、衣衫褴褛、手掌粗糙,也许你会觉得那看起来并不美,但是他的画却是将最朴实的形态直截了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他把自己的生活与艺术融于农村、农民的虔诚和质朴之中,他按生活的原貌在作品中真实的反映生活,尽管面对生活的痛苦,他依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农民形象来作为对艺术全部的表达! 二、《倚锄的人》与《祖孙四代》的具体比较 (一)相同点比较 这两幅画都倾注了两位画家真挚的感情,具体比较两者相同点分为三块:主题、人文关怀、画面场景。 1.主题。下层的劳动人民法国画家米勒有着一颗质朴平凡的“心”,他一生的艺术生涯大都沉浸在自己那片小小的世界里,专注的描绘着农民的世界。如果不是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的话,这种心境似乎不是那么好保持的,但米勒却做到了,在我们现今如此喧嚣的世界里,当我们不经意间翻起米勒的画册时,看到那一幅幅简单熟悉而又生动的场景时,带给我们的是对农民的尊敬。刘文西艺术生涯中只注重两种题材,一是伟人头像也就是毛主席肖像曾画过一万多张,二就是陕北农民形象,这类题材包括老人小孩妇女青年,包含所有的年龄段,他们或坐或站或卧,于普通常见的动作中展现农民的淳朴之情,此中更多的一份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常态,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2.劳动场景。农民劳动时的场景,翻看刘文西与米勒的画作你不难看出他们画农民题材画时,所表现的都是农民在劳动时的一个短暂瞬间的定格,米勒的《拾穗者》是三个妇人在拾穗的一瞬间的定格,《倚锄的人》是青年短暂休息喘气欲要直一下腰时身体面部的瞬间定格,诸如此类的很多画都是捕捉的人物劳动瞬间的定格。刘文西的画作也是基于这么一种情况田间地头休息瞬间的捕捉,《祖孙四代》很容易看出这一特点,《知心话》《石头娃》这些作品都是田间地头的短暂捕捉。它们都属于劳动场景,都是表现的农民阶层辛勤劳动,埋头苦干的思想。 (二)不同点比较 对这两幅画的赏析不同点分为两部分,即绘画感情和绘画语言,其下又分为几个小部分。 1.绘画感情:米勒《倚锄的人》:从画面的人物表情我们虽然不能很清楚的看到青年的眼部表情,但通过那略显扭曲变形,模糊不清的面部,背后那一片灰蒙蒙,未能直起的背部,穿着的简朴,大片未耕耘的麦田,我们还是能感受到青年的痛苦、悲哀、绝望。这幅画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刘文西《祖孙四代》:画中四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特别是爷爷”的右面,是一个正在咧嘴乐的青壮年,通红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灿烂的笑容。他身着红色套头衫、白色劳动裤。身后还隐约可见一辆拖拉机的身影,暗示着陕北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是值得期盼,有奔头的,表现出农民对生活的希望、幸福、开心,四世同堂这对于处于贫苦阶段的农民阶层来说是不敢奢望的,从这一方面来看,也能体现出农民的生活是幸福、有希望的,与米勒的贫苦青年形成强烈的对比。 2.绘画语言类别:米勒的画继承西方画家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技法是一副较为传统的帆布油画,但他又是创新的,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 刘文西的作品采用的是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人物创作是那种写意与写实的结合,人物外形用简练的几笔勾出,人物衣折大开大和,狂野之中见细腻,简练之中又见农民的那种朴实感,在面部表情上则做了比较深入的刻画,人物表情刻画翔实,尤其是不同年龄阶段的笑容,如果没有足够的写生,这种笑容就会呆板,略显一致,但他处理的很到位,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笑容,即不同又互相融合。 3.色彩:米勒的《倚锄的人》色彩灰蒙、阴沉,大的色調有四部分,灰蒙的大背景,灰黄的大地,这两者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人物上衣略白的上衣,深灰的裤子,这些色调都带灰,整个画面没有很鲜亮的色彩,这样也就造成一种给人很大压力,阴沉、灰蒙的感觉,以此来跟作者要表现的农民生活的困苦相呼应,向社会控诉。 刘文西的作品画面明亮、有活力,这主要是由画面中的颜色决定的,青年的红色套头衫、白色劳动裤,中年人老年人的白头巾,白色劳动装,小姑娘手里拿的鲜花都给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大量的留白更是让画面显得很干净,很干练,仔细审视这副画会让人觉得生活很美好,未来是很有希望的。这便是刘文西对色彩合理运用的结果,让人感同身受。 4.构图与造型:米勒的作品构图基本上分为两类类亲切的俯视和严肃的平视,《拾穗者》采用的就是亲切的俯视,这类构图基本上含有褒奖的含义,以此来赞扬农民的朴实,诚实实在;反观《倚锄的人》则是采用的严肃的平视,这种构图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进而也就用来表现严肃的话题,用这种构图来突出表现农民对社会的控诉。从造型上看,米勒在造型上的特点就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的面部大都不是特别的清晰可见,《倚锄的人》在广阔无垠、绵绵伸展的以耕地为背景的画面上,人物形象占据近景的主要位置,突出于地平线,形体如雕塑般,显得崇高、伟大,尽管画面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细腻的刻画,但人物的造型却真实得令人难忘。 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则采用的三角构图,这样的构图使得这幅画看起来显得很坚固,符合平时农民给我们的那种孔武有力的形象,让人觉得这是真正的农民,是脚踏实地的勤劳朴实的老农黑,远处的大片耕田,隐现的拖拉机,祖孙四代像在向观者讲述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简练概括的外轮廓线更是加强了人物的力量感,人物占据画面主要部分,与米勒那种雕塑感的沉重相比这更像是真实的人物。在造型方面水墨写意的人物造型从中国人的传统角度来看好像更加容易接受,水墨也是可以很好的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刘文西在整幅画作的造型上粗中有细人物外形略写,面部表情详写,近处陶水罐厚瓷碗,宽厚的手掌,小女孩手里的鲜花,男人脸上的皱纹、胡茬都详写,详略得当,抓住代表时代发展的物件描绘,以此说明时代的发展。 三、比较的意义 米勒的农民画借用农民凄苦的形象来表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出对当时法国社会的不满,对农民这一广大阶层真实生活的揭露,来控诉当时的社会,这系列画作是画家在当时那个社会凄厉的呐喊。刘文西的农民画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陕北农民生活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对这种变化的热爱和欣喜,体现的是新社会下农民的新面貌,是对社会的赞美。不论是对社会的赞美还是对社会的控诉,画家都希望我们去关注广大的农民阶层,用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相关特征和面貌,用心去绘画农民。 从刘文西的农民形象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农民的眼中满是希望,对未来充满着满满的自信,可当今又有几个画家能真正的走进农民的生活中去,去体会他们现在的焦虑,偶尔有那么几张画表现农民,也是那种积极向上的。现在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艺术家要真正的深入农民中去体会农民的这些焦虑,社会在发展,农民作为一个最底层的阶层,要真正的自己把握命运,社会如何发展,希望艺术家能真正走进农民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促进国家对农民的关心,应如米勒一般勇敢的向社会展现农民的焦虑,这也可作为一条艺术发展道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