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范文

    韦敏安

    摘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的热点,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变化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创新模式,以期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98-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已成为必然,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创新模式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变化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媒体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出现了新方式,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出现新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文化资源的生产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得公共文化资源出现了新的供给方式。互联网、移动通讯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成为当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传播的主要载体,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客户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纷纷建设分布式、开放互联、智能调度、互动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网站群和相关资源库,并以后台资源库为支撑,开发移动客户端,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拓展信息传输渠道与服务渠道,使得公共文化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

    (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

    云计算、智能分析、数字文化馆跨库检索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为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整合性知识服务平台提供了条件。要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内容管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等手段,将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利用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实现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库整合、系统整合、协议标准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内容资源实现了通过网络进行采集、组织和传输,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广泛进入到社会应用层面,更有助于打通各种品种的、部门的、地域的公共文化资源利用壁垒,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提高了公共文化流通效能,实现了公共文化供给渠道专业化。

    二、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主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让公众能够就近获得、使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享受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公共机构提供的数字资源服务。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后文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及各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开展,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初见成效。

    三、“互联网+”情景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创新模式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加强国家文化建设、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由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完善,致使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自媒体新平台逐渐兴起,受众对平台的服务、内容和使用的便捷程度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受众需求与资源供给没有达成一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原有价值便没有得到最佳实现。鉴于此,在现有发展基础上适应新变化,解决平台开放度不足、资源供给主体单一、资源供给区块状分布等新问题,才能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一)聚合资源合理规划,强化内容建设

    首先,在国家规划的框架下,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应做好特色资源的建设、设计,出精品,成体系,发挥整体优势。例如,从国家层面规划建设抗战文化数据库、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或者丝绸之路文化数据库等,避免分散作战,难以形成规模。如,广东省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的总体规划是突出岭南风貌,并在此框架下细分为岭南非物质文化篇、岭南物质文化篇、岭南历史名人篇、岭南历史文化篇、岭南红色文化篇等。

    其次,各级公共文化部门在进行资源建设和项目上马前,还应加强选题论证。资源的选题不仅要突出地方特色,还要考虑群众文化需求,重视公众的参与反馈。

    再次,还应重视资源类型的合理分布。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加强基于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媒介形式的资源建设,大力发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

    最后,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应在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积极参与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破除机制体制壁垒,推进系统内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鼓励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四大供给主体。除此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之源既是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公共文化生产的参与者。因此,针对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便是创新供给主体,优化资源聚合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保护国家文化是政府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要充分发挥顶层主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保障上提供持续性支持。首先,引入文化的市场化机制,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市场化进程,让市场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还要用好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转企改制的主力——文化艺术机构,将这批机构所拥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和供给能力服务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大局的内在要求。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既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参与力量。最后,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之源,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参与供给,尤其在当代通俗文化(如绘本、动漫等)的推广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中的基础作用,提高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的供给能力,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元供给体系,并维护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的稳定运行。

    (三)统一资源标准,打通共享壁垒

    公共文化数字共享平台应积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如Han-dle技术、p2p技术、唯一标识符),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网络化采集和组织,通过公共文化机构横向流动以及网络自下而上汇聚共享的创新资源供给服务模式,从技术上打破公共文化共享壁垒。目前,我国的一些整合项目已经进行了标准化的建设。例如,国家数字文化网的资源共享共建的标准规范已被明确提出,并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字文化馆推广工程也联合建设元数据仓储,联合建设唯一标识符,制订元数据仓储著录规则和唯一标识符注册标准。但由于不同资源载体功能各异,因此,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进入共享平台时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兼容性、信息检索的便捷性、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保存等问题。此外,由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数量巨大、内容庞杂,数字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规范基础元数据录入,还应重视资源在共享过程中各个环节如组织、交换、传递、存储等方面操作的标准化。而上述工作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能够在统一平台检索乃至快速检索、高级检索和资源预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數字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资源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合理统筹规划,从而构建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