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师生互动策略探索
范文

    袁玲丽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发生巨大的转变,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都成为时下新宠,但师生互动中仍存在着教师独据主体地位、互动群体局限、无效互动存在等问题,本文以《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为案例进行课外和课堂两方面互动策略探索和体系构建。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师生互动;设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247-01

    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吴康宁提出师生互动是一种关乎内容和方法的互动系统,佐斌、叶子等提出了师生互动的本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背景、内容、机制上的具有正向或反向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互动教学是产生于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的,三者相互影响。高校公共设计类课程的核心是设计能力的掌握和创造力的激发,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其空间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师生互动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本文将以《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高校师生的互动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对高校师生互动问题总结以下几点:第一是教师占据互动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还是大多数高校的普遍情况,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对于网络时代的知识普及化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是师生互动方式和群体局限,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大多数的师生互动都是倾向于较为开朗活泼的学生,内向羞涩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而较少的参与,导致所有学生个体的互动时间和交流机会并不平等。第三是无效互动普遍存在,师生互动停留在较浅层次,在课堂上学生看教材或者随声附和,无法深入启发学生思索,无效性的师生互动也成为普遍问题。

    二、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策略的创建

    针对师生互动的现状,本文针对性采取学生调研——互动类型设计实施——互动反馈的方式来进行互动策略的创建。

    笔者选取本校大二室内设计五、六班的学生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从学生互动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教师交流意愿的达到70%,期待方式多样化,更倾向在纸笔交流和网络交流;20%的学生有退缩意志,认为课程难度太大或者要求严格,只希望通过课程;10%的学生属于回避型,认为有无皆可。

    根据学生的互动意愿,进行互动类型设计和策略构建,将之分为课堂和课下两部分进行阐述。

    1.课外互动策略:(1)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课程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全部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课后作业课上传之后教师进行评价打分,并设置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等渠道进行讨论,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生态链。(2)QQ群、微信公众号的建设。通过前期调查,学生使用上QQ群倾向于正式,微信倾向于课下放松游览。根据两者不同功能和使用习惯,在策略构建中,建设QQ群用来相互交流便捷化,笔者自己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分享发布课程知识点和行业前沿咨询。(3)座谈会/笔谈会机制。促进学生反馈,建设不同渠道。不定期举行同学座谈,有助于师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沟通,对于不善言辞的同学采用纸笔交流来进行,发表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建议。(4)问卷调查。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问卷设置,将学习资源、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查选择。

    2.课堂互动策略:(1)问答互动形式多变。问答互动形式有自主回答、点名回答、生生互动回答等方式。自主回答学生自主配合较少;点名回答学生意愿较低,容易產生对抗情绪;生生互动回答具有多种方式,比如从班委推荐,从学号推荐,或答问同学推荐下一位同学学号来回答,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但注意把控不能产生放任型课堂。(2)资源素材贴近学生。在课程资源题材上,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网络时事热点,调动学生情绪;增添实物教学和真实场景教学激发兴趣。(3)学生讲演互评互动。讲演互动和互评互动,在本课程中,学生选取一个知名公共空间进行多媒体展示自我表达和阐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升学生参与度。

    3.互动策略的反馈思索。经过两个月的师生互动实施中,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资源上:学生更倾向于美学陶冶类和干货技能类。在线互动学习上: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平均在线时长44分钟,平均阅读课程资源6次,但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微信公众平台共所有文章阅读量统计为68次,访问量上三一次的同学达到73%;在线沟通有5人,占到总人数的10%;笔谈会学生接受度为100%。课上问答形式中点名回答效果较差,生生互动和讲演互动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在互动素材上学生倾向于贴近生活或网络热点。

    以上结果显示互动策略构建有效,而实施教学效果因学生差异而差别较大,各种形式手段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而相互结合,并加强评价机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新时代下教学主体的转变的需求,更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能力,应根据不同学情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建立互动的有效途径,培养新时代人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