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崔世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与山东民间文化的联系 |
范文 | 袁莉 摘要:崔世光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其著名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是中国山东民间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且具有非常浓郁的本土民族风情。本文浅要分析了崔世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与山东民间文化的联系,通过分析、归纳该作品的民族特征:一方面体现在了山东方言的运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山东民歌元素的运用,以此对中国传统民族美学文化进行思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山东风俗组曲》;山东民间文化;钢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082-01 一、崔世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介绍 《山东风俗组曲》是上个世纪70年代崔世光在济南时所创的钢琴作品,该作品无论是小调、元素还是风格都充分展示了山东风土人情,蕴含着崔世光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山东特色民间文化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演变而来的,山东人民淳朴忠厚的品质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给崔世光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山东人‘忠厚的品格,风趣生动的方言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甚至那山东特产——胶东大地瓜和大葱都让我感觉不可思议,在这个充满民族特色以及新鲜文化的环境下生长使我非常荣幸!”崔世光抓住了山东民间文化这一素材,并巧妙运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倾入了心血和感情,创作了著名的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他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山东大地上民间文化以及民间音乐的芬芳,为广大听众展开了一副生动的山东风俗画卷。 二、《山东风俗组曲》与山东民间文化的联系 (一)作品背景分析 作为崔世光第二故乡,他对山东的情谊和了解是非常深厚的,因此在《山东风俗组曲》钢琴作品中,也把山东民间风俗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整个组曲作品中,第一首《乡土小调》就充分表达了山东人民的乡土生活,描写了很多人文环境及自然景象;作品中第二首《南飞雁》小曲,作曲家根据山东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景象变化多端的特色,在《山东风俗组曲》中创作了小作品《南飞雁》。作品利用琶音来描写大雁南飞的优美景色:“每年7月中旬,山东大雁就开始成群结队的往南飞去。”作者借景抒情,在描绘大雁南飞的景色来表达自己或者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向往。另外,《山东风俗组曲》第五个作品《细雨》,同样用优美动听音乐描写了山东雨季到来的景色。最后,《组曲》第六个作品《花鼓》,山东花鼓又称花鼓秧歌,在山东是一种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走唱形式表演的特色歌舞,这体现了山东人民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的愉悦心情。以上作品都构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民俗厚土,同时也为山东地域民族文化传承奠定了深厚基础。 (二)《山东风俗组曲》与山东方言的联系 山东方言又称鲁语,山东话在发音上有着非常独有的民族特色,也是山东人为之骄傲的文化遗产。在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中,崔世光将山东方言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说话豪放、语速快。分析作品发现,在级进音型中主要突出了山东小调的抒情特色,而在跳进音型中,就有山东方言快速、豪放的山东味儿。两者组合在一起,使得整个作品曲调跌宕起伏、抒情中有激情、柔中帶刚,极具山东民间乡土特色。崔世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中,《乡土小调》、《对花》、《诙谐曲》以及《花鼓》等小作品,其在旋律创作中都展现出了山东话特色。 (三)山东诗歌元素在《山东风俗组曲》中的运用 从古至今诗歌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到民乐、曲调中。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其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厚的诗词文化造就了最具有山东本土特色的诗歌。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也融入了山东诗歌元素,第六首小作品《乡土小调》,其中可以感受到高山绵延起伏的壮丽景色。在这段旋律中,它的音符处于不断升高、降低的范围中。此外,《山东风俗组曲》中小作品《南飞雁》也与山东诗歌有着联系之处。在乐谱中,可以找到作曲家运用了很多八分音符,这种均匀的节奏就像描写大雁飞翔时翅膀挥动的景色,真正如《诗经》中:“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人们在欣赏《南飞雁》时,仿佛看到了一群大雁从山东地域出发,不停挥动着翅膀向南飞去。 三、结语 崔世光的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给世人展现了一副生动、优美的山东民俗风情。《组曲》中六首小作品创作手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不同的角度描绘着山东地域的乡土文化,每一首作品标题的诠释,又将它们共同统一成《山东风俗组曲》。作品的成功也离不开崔世光本人在山东的成长历程,正是由于他对钢琴、作曲的热爱,对山东家乡的了解,才真正成就了《山东风俗组曲》这样一部描绘山东民间文化的钢琴作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