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永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范文 | 付星星+王博 摘 要: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以玉蟾岩远古文化、舜文化、理学文化、碑刻文化、柳子文化、瑶文化等为代表的多类型文化构建了永州地方历史文化体系,释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通过了解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永州文化。 关键词:永州文化;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127-02 一、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背景 (一)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永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古称零陵,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境内因湘江、潇水汇流,自古又称“潇湘”,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二千年的建制史,是一个历史遗存非常丰富的地区,散落在潇湘大地上的古民居建筑群,恰是其历史文脉的集中体现。现存的建筑形式以民居为最多,其它的有山庄、祠堂、戏台、牌坊、商铺、门坊等。 永州地区11个县区都有古民居的遗存,主要分布在江永、江华、宁远、东安、祁阳、零陵、道县、蓝山,且数量较多。据文物部门统计共有近90处,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其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 永州虽拥有名人故居的有利条件,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投入不足、挖掘不够、运作不专业的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继续加大保护力度的地方还很多。 在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16处名人故居中,周敦颐、何绍基、陶铸、李达、蒋先云、唐生智、张浚、郑作民、李启汉、周崇傅等故居恢复保存相对较好,占62.5%。 但即使是这些保存相对较好的故居,要么陈设简单无内涵,要么空空荡荡无看点,要么空有投入无亮点。阙汉骞和吕旃蒙故居均只住了一个五保户老人,没有保护动作,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周凤山周岐山和唐克故居只剩残垣断壁,房屋坍塌荒芜,屋内成为野外,野生树木高出屋顶,稍有文物价值的石刻和木雕门窗已无踪影,已经没有修复价值。永州的名人故居虽历史久远、内涵丰厚、风貌独具、价值连城,但传承保护利用尚需再认识、再用心、再发力。 (二)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永州是一本书,是一本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辉煌典籍。对于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不仅仅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借鉴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它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培示。充分发掘永州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提升了永州市的城市品位,而且促进了永州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从整体层面上控制历史城区的新建设,保护和延续了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和风貌。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是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保护好名城对于创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地位、促进旅游业发展、扩大永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容 (一)永州文化的内容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胜地。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庙、怀素园、浯溪碑林、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女书”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永州是瑶族聚居地区,历史形成的“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节庆活动,热闹非凡、引人入胜。永州的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瑶歌、对山歌、龙舞、狮舞和祁剧小调,地方气息浓郁。 1.碑文化 永州的碑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名人的诗文碑刻之多,价值之高就可称得上湖南之冠。如浯溪三绝堂内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大唐中兴颂》;柳子庙享堂后壁上唐代韩愈作文、苏轼书丹、颂扬柳子德政的《荔子碑》,历史上二者皆称“三绝”,可以说是碑林中的旷世杰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宝。 2.舜文化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 3.瑶族文化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地区瑶族的自称和他称,因居住地理环境和使用的语言以及服饰的不同,而称谓各异。 居住在江华、江永、蓝山、道县、双牌、东安、永州的一部分瑶族,自称“尤勉”;居住在宁远、新田、祁阳及金洞林场的瑶族,自称“勉”;还有居住在江华、蓝山少部分瑶族,自称“谷岗尤”;居住在永州、道县的少部分瑶族,又自称“标敏”;江华瑶族自治县还有部分瑶族,自称“炳多尤”、“爷贺尼”等。永州地区的瑶族均信奉盘瓠为祖先,总称为“盘瑶”或“盘古瑶”。 (二)永州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整理 相关部门邀请了省文物考古专家对永州古城墙进行实地勘探调查,对部分古城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制定东门、南门的修复方案,实施大西门古城墙风貌展示工程,拆除现代民居11户,将一段长100余米宋明时期永州古城墙的原貌较完整的展示出来。 投资1.3亿元用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以及柳子街、解放南路、老埠头、大西门等近90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及愚溪清淤和绿化工程;投资3000万元用于完成人民路修缮工程以及水晶巷、总督巷、鼓楼巷、三多坊等历史街巷的路面修缮和环境整治,修缮及环境整治较好地保留了历史街巷的原有走向、空间尺度和历史元素;投入14.8亿元资金用于文物保护的“四有”工作和文物古迹的修缮,对柳子庙、零陵文庙、永州武庙、张浚故居、周家大院、福寿亭、节孝亭、廻龙塔、香零山观音阁等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保护。 此外,还对永州八记遗迹、“八愚”遗址、2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保护,综合整治周边环境,较好地延续了古城历史文脉;拆除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涧岩头村40多处与周家大院整体风格不相符的现代住宅建筑,完成红门楼建筑基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投资6000万元对六大院落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缮。 采取各种措施,正确处理好古城保护、建设与利用的关系, 制定保护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体系;设立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投入,保护文化资源;开展宣传,形成保护共识。 (三)永州文化开发的策略 修复、展示古东门瓮城,保护大西门—内河街城墙,拆除古城墙上面的现存建筑,恢复雉碟原貌。修复大西门瓮城和大西门城楼;加大对“九井”、“十八巷”的保护,保留2000年古街——泉陵街的格局和风貌;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料档案;加强永州零陵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内传统业态的生产与生活。 以保护促发展,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配套完善街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街区居民生活质量;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名城保护的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街区,跟物质的东西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手工业;通过政府的引导、激励,提高街区内居民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文化人、有钱人进入街区,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利用价值。 (四)永州文化的保护与使用 切实加强柳子街、解放南路和老埠头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柳子街是湖南省唯一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要努力加大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完善其街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历史性自然山水环境的保护与整理工作;妥善解决解放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名称与街道名称不相符的矛盾,并继续加大历史建筑的修缮。 开展解放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加大沿江东路至内河街段城墙基础的保护。启动并完成大西门旁、内河街和外河街挂牌历史建筑的修缮。 结合人们今天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进行有机结合,使更多的古建筑在休闲旅游、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文物在保护中被合理利用。 三、永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一)通过多种途径普及永州文化 广泛开展宣传,形成保护共识。充分利用报纸、图书、电视等渠道,展示永州文化的特色与内涵,普及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二)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建设与利用的关系,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体系;设立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制定保护办法,对重点文保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加强对重点文物古迹的主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项目编号:17DYSJ04。 参考文献: [1]杨涛.永州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吕国康.整合永州文化资源 打造永州文化品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