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曲艺艺术创作风格魅力与思考 |
范文 | 蒋志雄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曲艺是我国传统民族“说唱艺术”的统称,具有形式简单、反映生活、简便易行等特点。本文对曲艺艺术创作风格魅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曲艺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曲艺艺术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曲艺艺术;创作;风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J6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2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曲艺艺术创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曲艺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艺术形式,做好曲艺艺术创作能够有效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促进曲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曲艺创作彰显风格魅力 (一)曲艺直抒胸臆,具有启迪和教育功用 “说书唱戏劝人方”是流传较广的曲艺谚语,它说明曲艺自古以来就有教化的功能。通过曲艺作品的叙事、抒情及说理,人们可以从中接受艺术思想和价值观,进而引起对人生的思考。 (二)曲艺具有独特的传播功能 曲艺之所以被称为“文艺轻骑”,正是因为它具有短小精干、轻便灵活、即时即景的特点。在曲艺表演中,人物装扮、舞台道具和布景都很简单。舞台上,一个人可以是一台戏,而道具或一架鼓,或一副琴,或一张镲,或一根棍,或几块板等,都能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小”而“精”的特点和韵味,甚至表演者站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这样的艺术呈现当然就具备很强的传播功能,因而也就具备了价值引领功能。同时,有些曲艺创作还要求“快”,要求我们将身边的人或事及时表现出来,这就更需要我们及时提炼主题,确立价值,然后才能表达。曲艺创作具有灵活自如的特点,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演出,与观众进行交流,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 (三)曲艺通俗易懂,与民众交融 曲艺最能体现与民众的血肉联系,曲艺创作需要接地气,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用百姓的话诉说百姓自己的故事。同时,曲艺创作还要涵盖地方性艺术特点,将地方乡音融入其中,赋予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格,这也是曲艺作品可以在自己的文化区域内家喻户晓的原因。由此可见,曲艺创作只有把握地方文化特征和通俗易懂的原则,才能融入民众,实现与普通民众的交流和沟通。 (四)曲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曲艺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涵养之下,具有“三性八美”。“三性”即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三性合一,就是人性。一切艺术都是人的艺术,曲艺创作更是写人的艺术。写人,首先不忘人的生物性,衣、食、住、行一样都不能少;然后不忘社会性,马克思早有论断,人是社会的产物;最后不忘精神性,这是最高层。“八美”即写实美、写意美、达情美、喻理美、表演美、彰显美、传递美、追求美。优秀的曲艺作品往往都是紧紧把握人性,彰显人性的光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作品通过对人物命运和事件的叙述,让观众随之时而悲,时而喜,时而怒,时而叹,时而清晰,时而茫然,时而神游世外浮想联翩,时而动情于衷泪光点点,时而心花怒放嬉笑连连,从而向观众传达蕴含其中的情与理。每个故事有其不同的主题,彰显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具有不同的美学意蕴,从而引导社会审美的文化自觉。 二、曲艺创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曲艺创作难以深入,缺乏创新 剧本为一剧之本,这对曲艺来说也是一样,好的曲艺作品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剧本。而目前,编剧创作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泛娱乐化的思潮下,有的态度较为浮躁,没有切实地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有的编剧尽管也源于生活,但却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深入挖掘,导致剧本形象不够丰满和创新,这是制约曲艺创作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曲艺创作的思路不够开阔 时代呼唤现实题材的曲艺创作,然而,观众却总是难于记住这些作品。原因何在?这主要是由于曲艺创作的思路明显老套,不接地气,没能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将传统艺术形式与新的生活内容相衔接,从全新的视角进行思考。 (三)新媒体对曲艺创作的冲击 在网络信息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曲艺创作正经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人们更多地选择新奇、便捷的网络媒体,因而导致曲艺创作过分注重娱乐功能,没有沉下心来,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三、曲艺创作的策略思考 (一)曲艺创作要始终传递社会正能量 文化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在曲艺创作中,文化工作者自身首先要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自己的心灵高尚起来。在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要让民众明晰社会主流价值观,拥有正确的道德操守和品质,可以通过作品传递正能量。例如,传统曲艺《杨家将》就利用说唱评书的形式宣扬了保国抗敌、崇忠仇奸的思想。还有《血溅津门》《铁道游击队》《桥隆飙》等,这些曲艺作品均广为人知。又如陕北说书《和平愿景春光好》传达了人民创造和谐、民主、富强的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粵曲《祖国颂》则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排除万难、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如巴中市恩阳区文化馆创作的《雪梅、雪梅》就以四川扬琴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地大学生村官张雪梅同志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为村庄发展和百姓幸福而忘我工作,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先进事迹,热情讴歌了党的基层干部的高尚情操。这些作品都体现了曲艺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曲艺创作要始终彰显文化引领功能 曲艺创作要用作品传达被社会集体认同的价值观,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引导人们的价值追求。屈原有《招魂》一曲为国招魂,因此屈原与招魂竹合一;苏武的节杖与其不屈的身影合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与丹心竹合一;抵御倭寇的戚继光与刚毅的金刚竹合一;抗日名将杨靖宇与挺燃傲立的光巨竹合一;宁死不屈、心怀信仰的江竹筠与始终向上的向阳竹合一,进而表达意象美。最后再上升到民族精神,通过竹写人,从而歌颂整个中华民族,这种大格局和大境界彰显了气象美。其实,像这样的作品还很多,如评书《千古功臣张学良》、快板书《大义灭亲》、京韵大鼓《吉鸿昌》、长篇评书《抗日英雄杨靖宇》等,无一不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正义,鞭挞邪恶。 (三)曲艺创作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任何艺术都需要发展,其发展都要固守传统之根,曲艺也是一样。固守传统之根就是对艺术本质特征的坚守和继承,即独特的文化基因。任何曲种都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典型的艺术特征,失去这些特征,就不再属于该曲种了。作品力求在立意上跳出行业局限。此外,考虑到曲艺是说唱艺术,作品还大胆借鉴了相声的贯口。作品创作出来后,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先后获得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大奖。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作品没有丢掉传统文化之根。因此,笔者认为曲艺无论怎样发展,其根不能丢,其魂不能舍,相反还要壮大其根,高塑其魂。 除了坚守传统文化之根,曲艺发展还需要创新。许多曲种除了几个经典段子外,几乎看不到表现现实生活的新作品。还有的曲种太固守传统,形式不能变,内容不能变,曲牌连一个音符都不能变,演出服装也不能变,只要一点变动便口诛笔伐,于是就没有人愿意思考和创新了。其实,曲艺创作需要在准确把握曲种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曲艺创作要始终关注现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曲艺作品需要表现现实生活,也只有这样,曲艺才能发展。自古文以载道,笔墨当随时代。首先在作品内容上要表现现实社会及生活。普通百姓的生活才是社会的真实生活,底层人物的命运才是时代的真实命运,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唱出时代之声。还要在形式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准确把握曲艺本质、曲种本质的基础上,敢于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形式创新,以期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曲艺艺术是我国民族“说唱艺术”的统称,做好曲艺艺术的创作工作对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曲艺艺术创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曲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曲艺艺术创作人员要积极创新理念,关注现实,在保留传统曲艺根源的同时做好创新工作,从而促进曲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森峰.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繁荣曲艺创作发展[J].赤子(上中旬),2015(23). [2]曹宏凯.天津曲艺音乐创作“交汇模式”探索[J].艺术百家,2015(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